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不要命的围观:两军激战,竟有人来看热闹,结果因此而逆转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是鲁迅作品《药》里面的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人看热闹时的神态。

关于看热闹,有人说是一种劣根性,但这似乎就是人的本性,毕竟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那些狗血横流的热闹,更是让围观者看得兴高采烈、欲罢不能。

如果,这热闹是一场打打杀杀、刀光剑影的战争,你认为还会有人敢去围观吗?历史上还真有这种不怕死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围观,竟然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次看热闹的事件。

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无心朝政。只做了一年皇帝,索性禅位给了6岁的儿子宇文衍,自己荒淫无度去了。又过了一年之后,宇文赟的身体就被掏空死掉了。

7岁的皇帝宇文衍年纪太小,不可能控制朝政,杨坚便乘机以外戚身份控制了朝政大权。杨坚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势力,一方面铲除北周宗室,改朝换代的意图越来越明显。眼看这天下就要改姓杨了,却有人不肯给面子,第一个站出来叫板的是相州总管尉迟迥。

580年,尉迟迥公开反对杨坚,并号召大家一起讨伐杨坚。尉迟迥的号召,很快就得到了各地的响应。陨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纷纷起兵,南方的陈朝也出兵攻击江淮一带。一时之间,北周帝国战云密布,杨坚的处境十分危急,关乎存亡。

在这些反对者中,尉迟迥不仅是号召者,而且实力也最为强大,他与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两人一共拥有数十万兵马。所以,对于杨坚来说,顺利度过这场危机的关键,就是尽快打败尉迟迥。

杨坚马上派名将韦孝宽挂帅,率领朝廷大军前去征讨尉迟迥。

这一天,双方的兵马在尉迟迥的老巢邺城城下对峙,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决战。

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祐出动了十三万兵力,在城南列阵。尉迟迥亲自统领一支军队压阵,全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号称“黄龙兵”。侄子尉迟勤率兵五万,此时正在从青州赶来支援的路上,派了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参战。

尉迟迥是当世名将,征战了几十年,虽然年纪老了,但是在军中威望极高。他部下的士兵,大多是关中人,个个忠心耿耿,骁勇善战。

大战刚一开始,“孝宽等军失利而却”(《周书·尉迟迥传》),由于两军实力悬殊,朝廷大军早早就败下阵来,全军处在随时崩溃的边缘。

眼看胜负已定,却忽然发生了大逆转。

原来,邺城的百姓们听说尉迟迥和朝廷大军在城外打仗,便奔走相告,大家前呼后拥,扶老携幼跑出城来。这么多人跑战场上来干嘛?难道是要为他们的尉迟大人助战吗?不是,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城外有二三十万人打仗,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啊,比打群架什么热闹多了。因此,只一会儿工夫,“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隋书·宇文忻传》),城外聚集了几万围观的百姓。这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百姓们,七嘴八舌,有说有笑,看得好不开心。

正在大家看得开心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雨,不,是箭,这可把百姓们给吓坏了。一看,竟是朝廷大军在那边拼命放箭。哎呀,你们打你们的,我们只是来看热闹的,为什么要向我们放箭啊?

其实,这正是在朝廷大军惨败的危急时刻,随韦孝宽出征的宇文忻想出来的一个妙计(损招?)。宇文忻在迅速整顿阵势之后,“于是击所观者” (《隋书·宇文忻传》),命令弓箭手向围观的百姓放箭。

一时之间,百姓们“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 (《隋书·宇文忻传》),有人被箭射死,也有人被人踩死,哭爹喊娘,四处乱窜。想逃回城里去,可这么多人堵在那里也进不去,更不能往朝廷大军那边跑,会被箭射死的,那就只有往尉迟迥大军那边跑了。

宇文忻则乘机向士兵们大喊:'贼败矣!'朝廷大军重新振作起来,趁势发起了反击。而尉迟迥的军队被逃窜的百姓们冲乱了阵型,后面不明真相的士兵真的以为前面败了,士气一落千丈。

结果,尉迟迥大败,自杀而死。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尉迟迥死后,再也没有了能与杨坚抗衡的势力,杨坚很快就平息了各地的叛乱。

几个月之后的581年,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

可以说,杨坚能够顺利地建立隋朝,还真要感谢邺城城下那几万围观的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52、宇文忻真厉害,看不起兵仙韩信
宏图大业32:平叛定乱,火烧邺城
宇文忻传
观战百姓出现在史书上,这是唯一一次
谁能想到隋朝的建立竟要感谢一群“吃瓜群众”
《古代智谋故事》之军事谋略(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