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瓦剌”和“鞑靼”有何区别,明朝对蒙古人为何有不同称呼

喜欢看历史的人会发现,明朝在抗击北方蒙古族的侵扰之时有时会说瓦剌,有时会称之为鞑靼。明朝对于蒙古有此两种称谓,那他们之间有何不同可能有的小伙伴不甚明了吧。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

瓦剌简单来说是指西部蒙古族,清朝称漠西蒙古。“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明前期,瓦剌活跃在蒙古高原历史舞台上,明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诸部。后经多次进贡,确定了主权关系。明朝中叶,也先时期。瓦剌在也先带领下,打败东蒙古,短暂统一蒙古一段时期,此时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中原边,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也先与其弟死后,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但对外西侵谢米列契地,并沿锡尔河洗劫了塔什干等城,向东争夺哈密,一度攻入肃州城,以求开拓东西方通道。一部分瓦剌人则向青海、甘州等地陆续转移。也先之后约一百五十年,哈剌忽喇兴起。哈剌忽喇与马哈木、脱懽,也先祖孙一样,亦出身于准噶尔部。约与其同时,还有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二人先后为瓦剌四部盟主。此时瓦剌的分布地在额尔齐斯河左岸低洼地带,其牧场地可宜达伊赛克湖。清朝,瓦剌分为准噶尔(绰罗斯、厄鲁特)、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其人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明朝称鞑靼。北元政权崩溃后,部落离散,互相攻伐,早期被瓦剌击败,瓦剌太师也先死后分为多个不相统属的部落,中期达延汗短暂统一各部,达延汗死后又现于分裂,后俺答时期藏传佛教传入,部分部落与明和解联盟,末代林丹汗败亡后漠南并入清朝。自明宣德年间开始蒙古各部开始南迁,至嘉靖末年最终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鞑靼是哪个民族?历史上很早就存在鞑靼这个称呼,所指却不尽相同
北元灭亡后蒙古高原的混乱局面
通俗讲述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的分支与演变!
明代的瓦剌到底是什么人呢?
蒙古高原,五千年历史(下)
鞑靼和瓦剌,究竟是如何分裂和发展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