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朝甲骨文卜辞中大量出现的“羌”,在西周文字中却渐渐消失了

羌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历史上的“羌”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族群是不同的,其内涵也不同。最早有明确“羌”字记载的时期是商朝,羌人从那时起就与华夏互动频繁。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史料中的“羌”字竟鲜有出现了。但春秋经战国到秦汉时期,时隔三百年之久,却又出现了大量的羌。

事实上,秦汉之后出现的这支羌人与先秦的羌人并无关系,商周之羌与秦汉以后的羌人并不是一脉相承的连续序列。进一步讲,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出现的“羌”人早已不等同于今天我国四川西北部的羌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就从民族互动的角度,看先秦古羌人与华夏的融合,探析秦汉之羌非商周之羌的原因。

商朝时期的羌人

甲骨文卜辞中对“羌”有大量的记载。

商朝时人留下的直接史料,是众所周知的甲骨文。商朝是先秦时对于羌人记载最多的时期,也是最早有明确的羌人记载的时期。从甲骨文卜辞中,可以看出羌人在商朝时期十分活跃。

在商代卜辞中,“羌”字写作:

(甲骨文中的“羌”)

从字型来看,它由“羊”和“人”两个部分构成。

(甲骨文中的“羊”和“人”)

许慎《说文解字》有云:“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应劭的《风俗通义》曰:“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

可见,“羌”的原意是牧羊人,是从社会生产活动的主要特征对所有牧羊人的泛称。

商朝甲骨文卜辞中出现的“羌”,其涵义也是如此,它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民族的名称,而是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商朝人对以畜牧业为主的西方各个部落的泛称,是商朝人从生产特点及经济类型上对商朝人以外的牧羊人的称呼。

商朝时期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不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对于羌人的活动范围,甲骨文卜辞中存在“有来羌自西”的记载,其东界应在今河南西北部,西界则在陕西境内。

(羌与商的地理位置)

羌人与商朝人的互动——战争频繁。

殷商时期,羌、商经常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繁。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商王朝对羌征伐的战争记录。

乙亥卜贞,伐羌。

翌丁巳伐羌。

勿登人呼伐羌。

当然,羌人也不仅仅是被动地防御商朝人,他们也会主动出击,扩大自己的领土。

壬子卜,王贞,羌其侵于东。

从卜辞来看,羌人的侵扰颇使商人头疼,而且羌的实力逐渐增强,使商不能掉以轻心,商兵出征前必须要占卜来预测吉凶。

己丑卜,贞,今出羌亡咎?

殷商时期羌人的部落众多,出现了诸如白羌、北羌、马羌、竹黾羌、焱羌、玉羌、羌舟、羌龙、羌目、羌立、羌宫、羌方等很多方国。其中,羌方是除商外所有方国中最强大的,也是商王朝最重要的敌人。卜辞中对羌用兵的记载相对比其他非商朝人群用兵的记载要多,甚至武丁时曾一次调集一万三千余人去讨伐羌人: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一万,呼伐羌?

不仅武丁之妻妇好率三千人,又有王旅一万人,共一万三千人。

而伐土方或邛方时,征集的兵员不过三五千人,足见羌的强大及商对此次战争的重视。

伐邓五千人

伐土五千人

卜辞显示,有时为了赢得对羌作战的胜利,商王更是御驾亲征。

乙卯卜,争卜,王……伐马羌……

而且,羌部落中的羌方困扰商朝人的时间也比其他方国要长,一直延续到商朝被灭。

羌人在殷商的地位低下,境遇悲惨。

在商朝人的心目中,对羌人是蔑视的,在商朝的羌人普遍处于一个十分卑下的社会阶层。

羌人虽然对商王朝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但在战争中强大的商朝人总是获胜。

《诗·商颂》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羌人军队失利战败之后,他们除了要向殷商进贡还会有兵士成为俘虏。被俘虏的羌人不但地位低下,境遇也非常悲惨。这些俘虏通常有两种用途:

一是充做祭祀宗庙、神鬼和祖先时的人牲。甲骨文卜辞中显示出商朝人牲的主要来源就是被俘的羌人。而且,在祭祀中杀羌人作为人牲,称为“用羌”;把羌人作为祭祀中的人牲的仪式,称为“逆羌”:如:

辛亥卜,犬延以羌用于大甲。

王于宗门逆羌

二是充做奴隶。有少部分被俘的羌人被商人留下来,成为受殷商贵族们役使的奴隶。羌人多被迫使从事狩猎等劳动。狩猎是非常危险的,贵族们呵斥役使着羌人为他们追逐、猎捕动物,这表示羌人的地位与猎狗无异。

多羌获鹿

甲骨文卜辞中还显示,部分羌人还受驱使用于征讨其他方国。羌人部落中的马羌在殷商的侵伐下,最终被征服,马羌善于骑射,因此被商王利用为自己征战。

王乎伐马羌

多马羌臣

午卜,贞,令多马羌御方。

除了这些沦为奴隶的羌人外,也有少量羌人受商王朝封赐为羌伯。羌伯应当是羌人中地位最高的,诸如部落酋长之类,被商朝人封赐为“伯”。也就是说,那时的商朝人已经懂得如何管理控制这些异族方国,除了对他们进行征伐,还对外族中的小部分人进行封赏拉拢,以更好的帮助自己约束这些异族人。而且,也有羌人在朝廷中供职,卜辞中可以看出羌人内部的阶级分化。

羌二方白(伯)其用于且丁、父甲

这些现象都是与羌人的内部阶级分化相联系的。这种分化既有本身同商及其他族群互动中产生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有商朝人强加的。

商朝时期,羌人日益发展壮大。

在商朝后期,羌人实力在逐渐发展壮大,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及发展,各部落或其中的一部分结成了部落联盟,有着自己的首领。他们武力日益增强,能够与商王朝进行反复的较量。商朝人用来征伐和防御羌人的兵力似亦呈增长之势。商朝后期在一次战争中,商朝人为了防御羌人要发动五个族的规模。

廪辛卜辞中:“王叀次令五族戍羌(方)。”

就羌人方面而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或被商征伐,或主动侵扰商,为了生存和发展,即使最初是不相统一的部落,也会在常年的征战中逐渐结成比较稳定的联盟,来齐力对抗商朝人的征伐以及主动侵扰商的疆域以争取自身领地的扩大。自然的,商朝人在常年对“羌”的攻伐及防御中,逐渐将其视为一个共同体。另一方面,羌人成为一个共同体的自我认同也会逐渐加深。而且,他们还成为周人灭商的亲密盟友,最终融入华夏。

西周时期的羌人

出自商朝的羌人已经有了自己是名称为“羌”的共同体的自我认同,而且那时的”羌“也成为一些西方部落的专称,西周时期的羌人与商代的羌人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在西周时,羌在文字记载中逐渐消失了。

西周人留下的直接史料,以青铜器铭文为主。然而,在目前发现的铭文中,“羌”字非常少,也没有被用作人群名称的例子。无论传世史料还是铜器铭文,所载关于羌的记载,都在西周早期,甚至是灭商之前的武王时期。西周稳定之后,竟没有任何异族被称为“羌”了。那么,商朝的羌人为什么在西周的文字记载中消失了?他们都去哪了?

虽然“羌”字在西周文字记载中消失了,但是另一个字“姜”却有很多记录。

“羌”、“姜”二字在中国古音上是一致的,二字可互通互用。在羌人族群中,男性羌人称为羌,女性羌人称为姜。

董作宾《殷代的羌与蜀》一文解释道:“姜与羌本是一字”,“姜姓也就是羌人之姓。”

章太炎《文始》解释说:“姜姓本羌,以种为姓。”

商朝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姜”字的出现。商王小乙在去世之后,商人就找了三个女羌奴作人牲来陪侍。

寝于小乙三姜

所以,羌、姜可以互通互用、商代羌人即是周代姜姓族群。与商朝卜辞中的羌人卑下的地位相反,周朝的金文及史料记载中零星出现的“羌”及大量出现的“姜”,地位都很高。

《诗·大雅·绵》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文中的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当初他带领周氏族人民来到杜水、沮漆水之处,最终到了岐山,迎娶姜女为妻,氏族也渐渐发展壮大。这位姜女就是周人子孙所称的太姜,也可以说,周人的身体里,流淌着羌人的血液。

在此之后,姬姜两姓族人开启了长期的联姻。其中不仅有周王室与羌人的联姻,如:文王的元妃是周姜;武王的元妃为邑姜;幽王的王后是申姜等等;也有周族支系与羌人的联姻,如:齐桓公与文姜、卫庄公与庄姜、晋献公与齐姜、郑武公与武姜等等。随着双方姻亲关系的加强,姬姓周人也得以壮大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商朝末年,羌人与周人结成亲密盟友,同武王伐纣,联合推翻了商朝政权。

商朝的羌人经常与商朝发生战争而被商朝人敌视,被俘虏的羌人也不幸的成为了祭祀人牲和奴隶,地位十分低下,境遇极为悲惨。在甲骨卜辞记载中,作为人牲羌人被置死的手段十分残忍,被杀的羌人数量巨大,大约有7076~7343人。终于,在商朝末年,激愤已久的羌人加入了武王伐纣的军队,助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后汉书·西羌传》中也提到:“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朝战于牧野。为了鼓舞士气,他在阵前作伐纣誓师词——《牧誓》。其中所列的友邦中就有羌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在羌人的帮助下,周人最终推翻了强大的商朝。羌人也因协助灭商有功得以受封元勋,定国之后,姜姓封国的数目仅次于姬姓封国。

《史记·周本纪》云:“齐、许、申、吕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

这些羌人功臣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姜太公,他的封国是齐国,也是姜姓封国中最重要的封国,是西周王朝与东夷部族斗争最重要的据点。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邱。营邱边莱。莱人,夷也,会封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其他申、吕、许等国,在整个西周时代地位也非常显赫,周宣王时期,为了抵御不断北上的荆楚,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申、吕、许等几个姜姓国从关中移封于河南许昌、南阳一带,这就表明了这几个姜姓族实力之强,否则无法胜任屏藩周王室的重担。

《国语·郑语》说:“当成周者,南有申吕。”

正由于这些姜姓国肩负如此艰巨的任务,所以周王室也给予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齐太公在周初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周王室还给予其封国齐国极大的特权,即所谓的“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姜姓羌人由于其特殊的功勋成为被周王极力推崇的贵族,位高权重,在周朝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彻底接受了华夏文化、风俗习惯和礼仪制度,融于华夏族之中。因此,自西周起,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们是否华夏正宗,春秋时的齐桓公甚至还被诸国推举为中原霸主,以华夏族的领袖身份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西周的文字中找不到“羌”字了。商朝时期羌人地位低下,“羌”是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周朝时,姜姓羌人与周王室及其直系有姻亲关系,又因助武王伐纣成为了有功之臣,地位上升,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称号就被羌人和羌人的同盟周人回避了。

西周时期,没有融入华夏羌人成为了“姜姓之戎”。

在商朝时,“羌”是商人对西部一些游牧人群的泛称,到了周朝,那些受商周文化影响较浅的西方诸部族,被周人称为“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西周的“戎”字代替了商朝的“羌”,来代表西方异族的概念。

除了进入中原的姜姓以外,商周之际的羌部落中还有一部分人继续留在西北地区,或者向更西的疆域迁徙。这些羌人仍然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经济文化状态,这一部分人被称为“姜姓之戎”。姜姓之戎与殷商之羌一样,也多次侵扰边疆。

《国语·周语》中记载: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姓之戎。”

可见,姜姓之戎的规模与战斗力很是强大。此外,千亩是国王的籍田,在周京师附近,姜姓之戎在这里与周交锋,表示他们的活动范围也距离京师不远。

春秋时期的羌人

春秋战国时期亦鲜见羌人记载,与华夏互动频繁的西方异族主要还是“戎”,出自商周的羌人的羌在此时期为更多的“戎”称代替。春秋时期,位于西疆的秦国开始向东发展,姜姓之戎就首当其冲,终于被迫向东转移。而这时正在中原发展的晋国却乘机接纳了姜姓之戎。

《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曰:“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汝剖分而食之。……。”

姜姓戎人为秦所驱迫,由瓜州迁来,被晋惠公安置在晋“南鄙之田”。当时国内民众稀少的晋国,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垦土地,求得国富民强,招徕周边异族为其役使是必然之举。姜戎羌人为晋国的富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他们开发了晋国“南鄙之田”。其次,他们的加入增 加了晋国服劳役和兵役的人口,增强了晋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晋国能强大起来,以姜姓之戎为代表的戎人功不可没。

至此,出自商周羌人系统的羌人在春秋战国末期全部融入华夏。作者绘制了一个示意图,便于理解先秦羌人与华夏互动融合的过程。

秦汉之后的羌人

但是在秦汉时期,又有很多被称为“羌”的人群出现,他们活动异常频繁。根据前文所说,先秦出自于的羌人部落的羌、戎都已经融入华夏,所以,这些羌人与先秦的羌、戎没有任何的渊源关系。秦汉之后的“羌”,是汉代对河湟地区土著游牧部落的泛称,他们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河湟一带的土著部落。

由于战国以前他们同中原隔绝,华夏族对他们的情况很少了解,也就没有留下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到秦汉时,两方虽已开始接触,但华夏对他们的历史和内部情况却十分陌生,因而只有根据他们的游牧经济特点,对他们泛称为“羌”。

而且,生活在汉代的司马迁、班固等人是清楚这个情况的。司马迁著《史记》时,写了《南越传》、《东越传》、《朝鲜传》,包括戎狄的《匈奴传》,包括氐人的《西南夷传》,还有远至中亚的《大宛传》,惟独对羌人没有立传。东汉前期的班固写《汉书》时,也没有为羌立传。他们没有没有把汉代的羌同商周的羌进行联系,而是把羌人的渊源作为疑问留了下来。

结语

从商朝开始,先秦的羌人就与华夏互动频繁,逐渐融入华夏。其中一部分随周灭商之后进入中原,建立姜姓诸国,成为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细胞;另一部分姜氏之戎继续留在西北,到春秋时期也东迁进入中原,以后逐渐融合于华夏族。因此,商周的羌并未沿着由部落发展成民族的道路前进,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先后注入于华夏之中。所以自春秋末年终战国时期,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活动的踪影和迹象。

秦汉时期又出现大量的“羌”,然而这些羌人与先秦时期的羌人大不相同,他们之间并没有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汉朝时期的“羌”与汉人互动前所未有的频繁,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也经历的大量的迁徙、流动、分化、结合。在那以后,出现在史料中的羌人是以党项羌为代表。党项羌的形成与建立政权标志着羌人内涵又有了新的内容,羌人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史记》,《汉书》,《后汉书》,《左传》,《国语》,《诗经》,《甲骨刻辞羌人暨相关族群研究》——刘新民,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民族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是56个民族之一
古象雄文明出现的时间和消失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它为何让那么多人为之着迷? 据有关藏史记载,古象雄文明最早出现于一万八千年前,它是一个由部落形成的文明,我们虽不知道在有关藏史上记载它是不是一个修真文明
甲骨文出土,揭开姬昌母亲身份谜团,难怪周人短短百年就能灭商
QQ浏览器
令子商先涉羌于河?夏与羌?
甲骨文中数量词合文(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