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史:老子与道学传统的确立

老子,其生平已不可考。司马迁在写《老子列传》的时候,列举了三位老子,分别是:老聃、老莱子、太史儋。按篇幅来说,司马迁可能倾向认为春秋晚期的老聃是老子。《孔子列传》中介绍:孔子入周则拜访老聃,入楚则拜访老莱子。实际上是肯定了在周王室上班的老聃是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梁启超认为《道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老子有可能是太史儋。钱穆干脆直接认为历史中并无老子,不过是庄子虚构的人物罢了。《史记》是根据《庄子》的介绍编纂的。郭店楚墓《老子》竹简的出土,有效证明了《老子》文本应该早在战国初期就已经流传的。这个证据指向老子本人可能是春秋晚期的老聃。但是由于郭店《老子》只有今本《道德经》的五分之二的内容,于是又有学者提出“流变说”,有可能“祖本”只有一千多字,经过战国时期的重新修订达到“五千言”的篇幅。这样很好解释了梁启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道德经》里面会存在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偏将军”等。同时也反应了,古典文献流传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线性关系来理解文化传承问题。

按《史记》基本上每一句描述都存在争议,老子是不是姓李?是不是名耳?楚国的苦县是今天的河南鹿邑?还是安徽涡阳?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可以确定是《老子》成书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这个段时间。按其他线索,老聃为老子,以此可从。争议问题让学术界继续讨论,我们只传播“有效论证”的观点和见解。

老子创立的“道学”,他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道”而展开,那么“道”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结合《道德经》文本,大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本体论意义上的“道”

哲学中的本体论,研究世界的本源、存在的始基、回答万事万物的由什么构成的?在这个问题上,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一切存在都是从“道”演化而来。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在第二十五章,老子把“道”看作是天地万物之母。在第一章有阐述了“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我们可以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也生成天地万物的母亲。这里的“道”具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特征,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是处于“恍惚”的虚无状态。但是“道”不是哲学概念中的“无”,而是“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从“信”开始,老子开始了对“道”规律性的描述。

二、宇宙论意义上的“道”

哲学中的宇宙论,研究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演变、回答万事万物是怎么来的?在这个问题上,老子认为是“道”创生了这个世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应该区分的是中哲中的“无”并不是西哲中“不存在”的意思,无也是一种存在,用《淮南子》的话来说,无是“无形无状”的存在。无形的道,生成了一,一为混沌之气,一生成了二,二为阴阳之气,二生成了三,三为和气。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的宇宙生成论,并非执行某位神的意志,而是“自然”的生成论。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里面并没有“神是意志”,而是“莫之命而常自然”。有人因为《道德经》提过“鬼神”而说老子是有神论者,但是从宇宙创生的角度,老子是绝不是有神论者。宇宙生成是道的自然作用,而不是神的安排。涉及鬼神老子讲的更妙:“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三、客观规律意义上的“道”

“信”本意是语言真实,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也可指代信息和讯息。道的存在比如是有信息的,否则人们无从认知道。道的存在比如是确实的,否则我们无法准确的认识道。

在“规律”问题上,老子主要讲了:“大、逝、远、反”和“反者道之动”。“反”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按照第一层意思,道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照第二层意思,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巧妙的是这两种解释,在原文中都能找到依据。道从无形到有形,从无限到有限,从抽象到具体,这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道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运动观。

四、作为人类最高价值观的“道”

道对人类的全部意义在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讲宇宙论、本体论,只是运用了很小的篇幅,绝大多数的论证是“道法自然”这个核心命题。老子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暴雨不终朝、比如江河为百谷王。一切的“道”都是从自然万物之中抽象而来的。有学者认为,法自然,就是法自己。道是最高存在,没有取法对象,只能法自己。我个人是反对这种观点的。

首先一点是“人、地、天、道”之间,只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人可以主观地选择法“天地自然”,而地与天、天与道的关系是被动的依从,而不是主动地“取法”。第二点是道虽然是最高存在,但这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最高存在,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最高存在。人类认识最高存在,是经过“具体→抽象→具体,个别→一般→个别”这样的认识途径。“道法自然”实际上是从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中,认识到了抽象的、一般的、普遍的本质、规律和属性。再用普遍性原理来指导具体实践。

一般来说,“道”的特征争议性比较小的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自然无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奉劝诸侯要懂得“为无为,则无不治”的道理,要让百姓自宾、自化、自富。最好的政治模式是“百姓皆曰我自然”,即便太上有个君主,百姓都不知道是谁。二是柔弱不争,《吕氏春秋》说:“老聃贵柔”。实际上老子是:“知白守黑”,知道“兵强则灭,木强则拆,强梁者不得其死”,守着柔弱来图的“长治久安”。不争,也并非是一味退让、忍让;“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争要跟有为统一起来才好理解,圣人以言下之,以身后之,终能实现上民、先民的结果。

《道德经》的内涵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笔者只能从哲学体系基本架构指向,稍微梳理一些头绪罢了,并不能完整地揭示老子思想。其实个人比较喜欢“柔弱胜刚强”的命题,尤其是当时再看《大秦帝国》第一步,老甘龙可谓是“柔弱胜刚强”的活教材了。虽然他的立场是反对变法,阻碍历史进步的,但是他采取的斗争方法,非常符合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我们还是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道德经》中辩证法思想也非常丰富,比如:“美之为美”,再如:“福祸相依”,再如“正复为奇”等等。“无为之术”本身也是对辩证法的运用,老子说:“为大于细,为难于易”。等多的东西,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此处按《中国哲学史》编辑,有侧重点有所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人论《道德经》
玄学本体思想之有无之辩
西方哲学影响下的道、理
道统论2:中国哲学主干是什么?
道学:“道”从何处来
略论道家的形上学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