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象、意在风水中的作用

 “象”作为易中的重要观念,体现了易学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的象征性和类比性使得以此基础构建的八卦体系成为可能。在“象”和“意”的关系上,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蕴含使得其更能实现“尽意”的效果。而在风水中的意象思维也和中国式审美方式有着共通之处,并对后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象观念与其它经典著作不同,周易系统性地提出了八卦、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符号意义”体系。《周易》文化和美学智慧的特异性首先是由其独一无二的符号体系所决定的,这种符号体系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象”[1] 周易中对“象”作出了明确解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而“象”作为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对周易的成书思维方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传》),便能看出“象”与易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象”的象征功能。 易中的象征意义十分广泛,它包罗万象、囊括万殊。以经卦为代表,象征着自然时令和方位,自然万物乃至人伦关系。虽然八卦的象征意义相当广泛,然而其间又顺理成章,调理井然。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易传》作者根据八卦之象“以类万物之情”,紧紧把握“类”概念而灵活运用之。[2]可见,这种“象”的运用背后是类比思维发展的结果,因类比和推理而达到“象”的暗示和比喻功能。 易作为卜筮之书,自然也可得知“象”最初是显现人的吉凶命运的种种预兆。王弼的注中便提到“兆见曰象”,对象的性质有了概括性的总结。对于那些可见而易于认识的自然事物,“象”的象征意义自然很明显。然而既然是预卜人事变化乃至吉凶祸福,抽象甚至略带神秘意味的表达需要就凸显出来。因此,“象”与其它象征事物的区别在于“象,言物体尚微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即象可以显示细微征兆,即使事物的具体形态尚未显现,象也仍然能够对其有所显示。这种难以把握的幽微性质使得预卜人事祸福也增加了难度。  “象”的出现从始到终贯穿体现了周易“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正是通过对天地万物“象”的观察和概括,构成了易经认识宇宙秩序和人事变化的特殊理解方式。“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周易·系辞传》体现出易的基本构架,即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八种事物,作为包含其它更复杂事物的体系的根本。如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震卦代表雷,离卦代表火,巽卦代表风和木,兑卦代表泽,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以至于由此发展而来的整个空间秩序都有相应的“象”与之对应。正是这种“近诸取身”、“远诸取物”的观察和认知方式建构并逐渐完善了易学的认识体系,形成了易学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基本范畴。 从这种“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来看,人本身就是和世界万物出于一个“流通”的状态。这个“象”是经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观察而理解把握的结果,这个过程的发生无疑掺杂了人主观的认识情感作用。周易本身就体现了这种“天地交感”人与自然相互交感的思想,如“咸”“恒”两卦的解释,充分体现了易学思想中重视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这种共通交感的过程中,人与物相互感应,其结果就是“象”的形成。因此,“象”本身就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等事物的认识观念。而此“观物取象”的结果便是“立象”,通过将外在事物创造化地用“象”直观整体表现出来,即“人心营构之象”才能达到“见意”的效果。 这里的“象”不以毕肖外物为宗,重要在于揭示出天下万物的深邃和奥妙。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周易》中“象”的思维活动特征正是:由个别表现一般,由具体表现抽象。[3]正是由于象的功能在于象征、比喻,重在其蕴含的抽象意义,因此象不必和实物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达到会意的效果便可。有时为了理解简单的象所传达出的意涵,还需借助我们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和推理想象。 象的表达和代表性无疑是有限的,不可能给所有涉及到的事物(具体或抽象)来造一个特定的象,一个特定的象也无法简简单单地只象征或表达一种单纯的意思。在易中,一卦往往有多种意涵,而抽象的复杂关系也是借简单的象根据解象人的发挥和推理才能实现。易中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意蕴多兼的,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卦象以及构成卦象的爻象的智慧覆盖面是很大的,象有尽而意无穷。即“象虽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4]国学大师冯友兰也曾说过,易象是一个“空袋子”,“似乎什么都可以装进去,解说的通”。正是象和意的这种灵活对应关系使得解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重在解象者的个人经验丰富程度和理性推理能力,而非照搬易书,根据模式套用解说。 易象的以小见大,以简喻繁的特点,使得解象存在很大的自主空间,为个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充分的发挥余地。正因其有自主想象力的伸展空间,易的意象也因此和美的范畴联系起来。   《易》的意象美学及其影响 尽管意象的概念最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提出,其思想却能追溯到《周易》。易中的“象”均伴随“意”而成,也就是“象”背后都会蕴含着一定的“意”,而这个“意”在上文中也提到过,是有着解象者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的。对于“意”和“象”的关系,《易传》中有这样的论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便阐释了虽然言无法尽意,但易所创设的这一套意象系统却能尽无穷之意,以致尽到达意的可能性。 然而如何通过有限的“象”去尽无穷的“意”呢?上文已经提到过意的解读有时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每个人受他所经历的有限性制约,受当下情感影响和理性发展程度的制约,都不能算是彻底“尽意”。因此,只能说,象的创立为意的阐发奠定了基础,创造力可能性,使得在表意方面更加有效,或者毋宁说因其留给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而更能尽到“意”的丰富意涵。即“尽意”之“尽”,实为“不尽之尽”。正像易学的发展正是由于有人不断对易做出阐发理解,其学说才逐渐成体系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并没有否认语言文字的失效性,从而得出象在表意方面的完善性,而是以此类比象在表意方面的文字性功用,即无限寓于有限,通过简单创生出复杂的哲学。 因此,“立象”的终极目的在于“见意”,一旦对意有所领会便可不必拘泥于象的特定所指。如柔顺不必一定用牝马来表示,刚健也不一定用龙来象征,而要视具体情景而定,需结合在特定条件下的分析。王弼对此曾提出过“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以忘象”的经典论述。实则就是把握了易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而不使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局限拘泥在小而具体的象层面,这样也才算是对象的功能有了充分认识。即象的选取和表达意涵视需要和具体环境而变,它的灵活性为表意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因此能达到更好的表意效果。 正是这种灵活而不执着的态度使解《易》具有审美的因素和艺术的特质,也使易的意象思想对中国美学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象”能起到语言所不能及的“尽意”功效这一点,在中国绘画的虚实结合艺术上就有所展现。如“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便很好地阐述了象能激发人的想象力,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填补空白,使得其自成意蕴,以揭示其中的丰富内涵,实现“尽意”的效果。 更有甚者,无需借助象,即王弼所言“得意忘象”的思想。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及“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表达的这种“见意”为主“立意”为辅的思想。 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思想在中国美学的土壤中早已扎根,其表达和理解方式已经深刻地渗透到我们的审美方式中。比如,我们常常难以接受赤裸裸的意义表达,而更为欣赏结合象的含蓄方式。象的暗示和内在丰富意蕴使我们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此内心创造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感。也正是象的这一表层“面纱”,使得表象与深层内涵有一定距离,正如深刻的意蕴需慢慢品味才能体察,从而过渡到美的境界。因此意象的为我们的审美开拓了空间,用有限连接无限,令人在这种无垠的自由中心旷神怡的美感。

《易》象观及周易意象美学思想

 

 

【内容摘要】

“象”

作为易中的重要观念,

体现了易学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

式。

它的象征性和类比性使得以此基础构建的八卦体系成为可能。

“象”

“意”

的关系上,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蕴含使得其更能实现“尽意”的效果。而易学中

的意象思维也和中国式审美方式有着共通之处,并对后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象;意;审美

 

 

《易》象观念

 

与其它经典著作不同,

周易系统性地提出了八卦、

六十四卦所构成的

“符号

意义”体系。

《周易》文化和美学智慧的特异性首先是由其独一无二的符号体系

所决定的,这种符号体系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象”

[1] 

周易中对“象”作出了明确解释: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

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而“象”作为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对周易

的成书思维方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是故易者,

象也。

象也者,

像也”

《系

辞传》

,便能看出“象”与易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象”的象征功能。

 

易中的象征意义十分广泛,它包罗万象、囊括万殊。以经卦为代表,象征着

自然时令和方位,

自然万物乃至人伦关系。

虽然八卦的象征意义相当广泛,

然而

其间又顺理成章,调理井然。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易传》作者根据八卦之

象“以类万物之情”

,紧紧把握“类”概念而灵活运用之。

[2]

可见,这种“象”

的运用背后是类比思维发展的结果,

因类比和推理而达到

“象”

的暗示和比喻功

能。

 

易作为卜筮之书,

自然也可得知

“象”

最初是显现人的吉凶命运的种种预兆。

王弼的注中便提到“兆见曰象”

,对象的性质有了概括性的总结。对于那些可见

而易于认识的自然事物,

“象”的象征意义自然很明显。然而既然是预卜人事变

化乃至吉凶祸福,抽象甚至略带神秘意味的表达需要就凸显出来。因此,

“象”

与其它象征事物的区别在于“象,言物体尚微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

)即象

可以显示细微征兆,

即使事物的具体形态尚未显现,

象也仍然能够对其有所显示。

这种难以把握的幽微性质使得预卜人事祸福也增加了难度。

 

 

“象”的出现从始到终贯穿体现了周易“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正是通过对天地万物“象”的观察和概括,构

成了易经认识宇宙秩序和人事变化的特殊理解方式。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周易·

系辞传》

体现出易的基本构架,

即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八种事物,

作为包含其它更复杂事物的体系的根本。

如乾卦代表天,

坤卦代表地,

震卦代表

雷,离卦代表火,巽卦代表风和木,兑卦代表泽,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以

至于由此发展而来的整个空间秩序都有相应的“象”与之对应。正是这种“近诸

取身”

“远诸取物”

的观察和认知方式建构并逐渐完善了易学的认识体系,

形成

了易学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基本范畴。

 

从这种“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来看,人本身就是和世界万物出于一个“流

通”的状态。这个“象”是经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观察而理解把握的结果,这个

《易》象观及周易意象美学思想

 

 

【内容摘要】

“象”

作为易中的重要观念,

体现了易学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

式。

它的象征性和类比性使得以此基础构建的八卦体系成为可能。

“象”

“意”

的关系上,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蕴含使得其更能实现“尽意”的效果。而易学中

的意象思维也和中国式审美方式有着共通之处,并对后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象;意;审美

 

 

《易》象观念

 

与其它经典著作不同,

周易系统性地提出了八卦、

六十四卦所构成的

“符号

意义”体系。

《周易》文化和美学智慧的特异性首先是由其独一无二的符号体系

所决定的,这种符号体系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象”

[1] 

周易中对“象”作出了明确解释: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

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而“象”作为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对周易

的成书思维方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是故易者,

象也。

象也者,

像也”

《系

辞传》

,便能看出“象”与易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象”的象征功能。

 

易中的象征意义十分广泛,它包罗万象、囊括万殊。以经卦为代表,象征着

自然时令和方位,

自然万物乃至人伦关系。

虽然八卦的象征意义相当广泛,

然而

其间又顺理成章,调理井然。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易传》作者根据八卦之

象“以类万物之情”

,紧紧把握“类”概念而灵活运用之。

[2]

可见,这种“象”

的运用背后是类比思维发展的结果,

因类比和推理而达到

“象”

的暗示和比喻功

能。

 

易作为卜筮之书,

自然也可得知

“象”

最初是显现人的吉凶命运的种种预兆。

王弼的注中便提到“兆见曰象”

,对象的性质有了概括性的总结。对于那些可见

而易于认识的自然事物,

“象”的象征意义自然很明显。然而既然是预卜人事变

化乃至吉凶祸福,抽象甚至略带神秘意味的表达需要就凸显出来。因此,

“象”

与其它象征事物的区别在于“象,言物体尚微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

)即象

可以显示细微征兆,

即使事物的具体形态尚未显现,

象也仍然能够对其有所显示。

这种难以把握的幽微性质使得预卜人事祸福也增加了难度。

 

 

“象”的出现从始到终贯穿体现了周易“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正是通过对天地万物“象”的观察和概括,构

成了易经认识宇宙秩序和人事变化的特殊理解方式。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周易·

系辞传》

体现出易的基本构架,

即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八种事物,

作为包含其它更复杂事物的体系的根本。

如乾卦代表天,

坤卦代表地,

震卦代表

雷,离卦代表火,巽卦代表风和木,兑卦代表泽,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以

至于由此发展而来的整个空间秩序都有相应的“象”与之对应。正是这种“近诸

取身”

“远诸取物”

的观察和认知方式建构并逐渐完善了易学的认识体系,

形成

了易学独特的理解方式和基本范畴。

 

从这种“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来看,人本身就是和世界万物出于一个“流

通”的状态。这个“象”是经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观察而理解把握的结果,这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八卦口诀
周易象数体系的层次(一)——宏观宇宙图景
如何学习《周易》丨张瑞雪
【周易基础】八卦如何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易者,变化也
《周易》易象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