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视阈】陈思广 | 《子夜》的版本流变与修改述论(一)

(本文原刊于《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第1期)



(本文作者:陈思广)

内容提要 :

     《子夜》自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至今,主要有三个版系: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开明书店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它版系。这三个版系呈现出《子夜》出版的主要格局。《子夜》经开明到人文社截止 2019年6月单行本的总印数2486800册,已知全部总印数2523800册。《子夜》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人文社1954年4月版和1960年4月版,共修改1543处。其中,第十五章改动最多,为180处,约占全书改动的11.7%;第十九章改动最少,为39处,约占全书改动的2.5%。修改性质可分为四类 :审美性修改、精确化修改、称名修改和外来语修改。前二类修改共1489处,占总修改比例的96.5%,后二类修改共54处,仅占总修改比例的3.5%。审美性修改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改动,不仅有提升文学性的用意,还有语言规范化的意图,但重要的几处字节句段的删改看似“合适宜”却有损情节的真实性与细节的丰富性;精确化修改总体准确生动,推敲到位,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出茅盾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力;称名修改虽不成功却“合时宜”;外来语修改在实现语境的通行化方面,各有得失。茅盾对《子夜》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认真且严谨的修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作品的艺术性更臻完善,兼及表述的“合适宜”与语境的通行化,虽有遗憾但得远大于失。

关键词 :

《子夜》、版本、流变、修改

一、《子夜》的版系


      自1933年1月《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至今,主要有三个系统 :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的开明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人文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它版系。这三个版系呈现出《子夜》出版的主要格局。

     (1)开明版系。1933年1月,《子夜》由开明书店初版。之后的版次关系依次如下:1933年2月,再版;1933年4月,精装本初 版,1933年6月,三版;1934年6月,四版;1935年2月,五版;1935年9月,六版;1936年9月,七版;1939年2月,七版(重复原因不详;1939年6月,八版;1939年9月,九版;1939年12 月,桂一版;1940年4月,十一版;1941年3月,十二版;1942年 8月,湘一版;1943年2月,湘二版;1945年10月,东南一版;1946年4月,十六版;1946年11月,十七版;1947年4月,十八 版;1948年1月,十九版;1948年8月,二十版;1948年12月,二十一版;1949年3月,二十二版;1950年8月,二十三版;1951年 3月,二十四版,1—5000册;1951年8月,二十五版,5001—8000册;1951年12月,二十六版,8001—12000册。之后,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学界普遍以1951年12月开明书店印行的第二十六版作为《子夜》在开明的最后印行版次,并因之认为《子夜》在开明总共印行了二十六次,是不对的。因为开明书店实际上印了一个精装初版和两个第七版,所以,《子夜》由开明书店总印行数应该是二十八版次。当然,这二十八版并非全都是完整版,其中,1934年6月至1936年9月出版的第四至第七版是删节版。但第四版略异,即:存在着少量的全本与少量的撕去部分页码的删节本,而第五至第七版完全相同,即删去了第四章第96—125页和第十五章第450—482页,共66页,为完整的删节本。

《子夜》初版


     (2)人文社版系。1952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开明纸型重印《子夜》第一版(即第一次印刷),1—5500册;1953年2月北京第二版(即第二次印刷),5501—25500册;1953年8月第三 次印刷,25501—37500册;1953年11月上海第四次印刷,37501—47500册。1954年3月,人文社编辑部决定重印《子夜》,茅盾根据当时情形修订《子夜》交付人文社。于是,1954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经茅盾修订后的《子夜》,由北京第五次印刷,47501— 62500册。这一版虽然标注第五次印刷,印数也与第四版相接,但却是《子夜》的修订版,内容也有不少改动(详见下表),是名副其实的第二版。在书扉页的背面,还特印有如下文字 :本书重版说明本书最初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一九五二年九月,由本社根据开明书店纸型重印。现经作者修订,重排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一九五四年三月

      之后,1954年4月修订版《子夜》又印行了10次,共计 221500册。即:1954年5月北京第六次印刷,62501—67500册 ;1954年6月北京第七次印刷,67501—77500册;1955年2月北 京第八次印刷,77501—83500册;1955年5月北京第九次印刷,83501—89500册;1955年10北京第十次印刷,89501—91500 册;1956年4月北京第十一次印刷,91501—101500册;1956年8月第12次印刷,2101501—111500册;1957年2月北京第13次印刷,111501—131500册;1957年7月北京第14次印刷,131501—171500册;1958年4月北京第15次印刷,171501—221500册。之后,由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又修订了《子夜》,也就是所说的修订3版,1960年4月由人文社印行。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通行本。

      具体版次如下:1960年4月第3版,北京第16次印刷,221501—226500册;1961年11月北京第17次印刷,226501—236500册 ;1962年6月北京第18次印刷,236501—246500册;1963年6 月上海第19次印刷,246501—266500册。随后,《子夜》停印,直到1977 年12月北京第20次印刷,但无印数。期间,陕西、上海也各印了一次,亦无印数,即:1978年4月陕西省第一次印刷,1978年10月上海第一次印刷。之后的版次依次是:1982年1月北京 第21次印刷,466501—631500册;1986年12月北京第22次印刷,631501—650600册;1988年11月湖北第23次印刷,650601—673890册;1990年7月北京第24次印刷,673891—706890册;1991年11月北京第25次印刷,706891—748140册 ;1992年7月辽宁第26次印刷,748141—784590册;1994年4 月辽宁第27次印刷,784591—814590册;1996年11月北京第28 次印刷,814591—834590册;1999年9月北京第29次印刷,834591—839590册;1999年12月北京第30次印刷,839591—844590册;2000年11月河北第31次印刷,844591—854590 册。期间,1983年8月,《子夜》由北京第1次印刷,00001—96000册;1990年8月北京第2次印刷,96001—102100册;1992年12月北京第3次印刷,102101—114210册。1994年11 月,收“世界文学名著文库”,199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00001—10000册(平),00001—30000册(精)。1997年12月,收“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丛书”,1997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1—20000册。2000年5月,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2000 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1—20000册;2000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200001—50000册;2000年7月北京第3次印刷,50001—70000 册 ;2000年8月北京第4次印刷,700001—120000册;2000年 10月北京第5次印刷,120001—140000册;2000年10月北京第6 次印刷,140001—170000册;2000年11月北京第7次印刷,170001—210000册;2001年3月北京第8次印刷,210001—230000册;2001年7月北京第9次印刷,230001—250000册;2001年9月北京第10次印刷,250001—260000册;2001年12 月 北京第11次印刷,260001—280000册;2002年3月北京第12次印刷,280001—300000册;2002年6月北京第13次印刷,300001—310000册;2002年8月北京第14次印刷,310001—330000 册;2002年10月北京第15次印刷,330001—350000册;2003 年3月北京第16次印刷,350001—360000册;2003年4月北京第 17次印刷,360001—372500册。2000年7月收“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2000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1—10000册;2001年 6月北京第2次印刷,10001—13000册;2002年4月北京第3次印刷,13001—18000册。2002年1月收入大学生必读丛书,2002 年1月第1次印刷,1—10000册。2003年5月收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2003年5月第1次印刷,1—50000册;2003年6月第2次印 刷,50001—70000册;2003年7月第3次印刷,70001—100000 册;2004年2月第4次印刷,100001—110000册。2004年3月收 入中国文库,2004年3月第1次印刷,1—15000册(平);2004 年7月第1次印刷,001—500册(精)。2006年6月收“语文新课标丛书”修订, 2006年6月第1次印刷,1—20000册。2008年6月,收“语文新课标丛书”增订版,2008年6月第1次印刷,1—30000册 ;2008年12月第2次印刷,30001—70000册;2009年5月第3次 印刷,70001—90000册;2009年10月第4次印刷,90001—100000册;2009年12月第5次印刷,100001—110000册;2010年3月第6次印刷,110001—140000册;2011年1月第7次 印刷,140001—145000册;2011年4月第8次印刷,145001—150000册;2011年6月第9次印刷,150001—155000册;2011 年8月第10次印刷,155001—165000册;2011年10月第11次印刷,165001—190000册;2012年6月第12次印刷,190001—200000册;2012年8月第13次印刷,200001—210000册;2012年10月第14次印刷,210001—230000册;2013年6月第 15次印刷,230001—235000册;2013年8月第16次印刷,235001—240000册;2013年9月第17次印刷,240001—255000册;2013年12月第18次印刷,255001—315000册。2014年1月第19次印刷,315001—345000册;2014年8月第20次印刷,345001—355000册;2014年8月第21次印刷,355001—365000册;2014年12月第22次印刷,365001—380000册;2015年3月第23次印刷,380001—400000册;2015年6月第24 次印刷,400001—440000册。2015年11月第25次印刷,440001—450000册;2016年1月第26次印刷,450001—460000册;2016年6月第27次印刷,460001—475000册。2016年7月第28次印刷,475001—485000册;2016年12月第 29次印刷,485001—505000册;2017年3月第30次印刷,505001—525000册;2017年7月第31次印刷,525001—530000册;2017月12月北京第32次印刷,530001—538000 册。2008年11月收“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2008年11月第1次 印刷,1—10000册;2009年7月第2次印刷,10001—15000册 ;2010年1月第3次印刷,15001—25000册;2010年3月第4次印 刷,25001—30000册 ;2010年9月第5次印刷,30001—35000 册;2011年3月第6次印刷,35001—40000册;2011年4月第7 次印刷,40001—50000册;2011年7月第8次印刷,50001—60000册;2011年10月第9次印刷,60001—70000册;2011年 12月第10次印刷,70001—75000册;2012年4月第11次印刷,75001—85000册;2012年6月第12次印刷,85001—95000册 ;2012年8月第13次印刷,95001—105000册;2012年10月第 14次印刷,105001—110000册;2013年1月第15次印刷,110001—117000册;2013年6月第16次印刷,117001—122000册;2013年9月第17次印刷,122001—128000册;2014 年1月第18次印刷,128001—134000册;2014年5月第 19 次印刷,134001—139000册;2014年8月第20次印刷,139001—144000册;2014年9月第21次印刷,144001—150000册;2015年1月第22次印刷,150001—156000册;2015年3月第23 次印刷,156001—166000册;2015年9月第24次印刷,166001—171000册;2015年11月第25次印刷,171001—176000册;2016年4月第26次印刷,176001—181000册;2016年9月第27 次印刷,181001—186000册;2017年2月第28次印刷,186001—191000册。2018年4月收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2018年4月第1次印刷,1—30000册;2018年7月第2次印刷,30001—50000册;2019年1月第3次印刷,50001—60000册;2019年6月第4次印刷, 60001—80000册。此外,《子夜》(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次印刷,1—20000册;2016年10月第1次印刷,1—10000册;2017年7月第2次印刷,10001—15000册;2018年3月第3次印刷,15001—23000册;2018年 9月第4次印刷,23001—31000册。2018年4月第1次印刷1—30000册;2019年6月第1次印刷,1—10000册。

1954年4月修订版


     (3)其他版系。其它版系主要指非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外的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借各种名目出版《子夜》多种,但由于大多没有标明印数,因此具体数目不详。但由于也占用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故记录在案亦无妨。

      有名头的如:“现当代文学经典文库”,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9月第1版,2010年9月第1次印刷(无册数)。“教育部推荐学生必读丛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2010年1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读名著学语文丛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4 月第1版,2010年4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成长必读权威定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2011年7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 版,2011年6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典藏一生我的世界文学名著”,延边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2012年12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名师一加一导读方案”,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5月第1 版,2012年5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小经典”,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名校班主任推荐·世界经典文学名著金库”,华夏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2013年3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014年7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8月第1版,2016年8月 第1次印刷(无印数)。“世界文学文库”,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年 2月第1版,2018年2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等。无名头的如:万卷出版公司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2017年1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2018年2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2015年11月第1 次印刷(无印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2016年 8月第1次印刷(无印数)。有印数的如 :“中现代文学百家”,华夏出版社1997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10000册(之后印刷4次,无印数)。中宣部等推荐,叶浅予绘,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2月北京第1版,河北第1次印刷,1—8000册;2013年8月北京第2版,2013年8月河北第1次印刷 1—5000册。“经典阅读”,团结出版社 2015年1月第1版,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6000册。天津人民出 版社2017年9月第1版,2017年9月第1次印刷,1—8000册。

     以上,即是笔者对《子夜》版系及印刷频次与印数的基本梳理。据此可知,《子夜》经开明到人文社截止2019年6月单行本的印数2486800册,已知全部总印数2523800册。考虑其它版系的印数,自1933年至今,《子夜》单行本的总印数保守估计应不低于270万。这个数字或有些许遗漏,但当无大误。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项目编号;17BZW153)、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ZDA191)阶段性成果〕

注释 :

1、以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以及收入《茅盾选集》《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的《子夜》亦未计算在内。

2、印刷次数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3、但据第21次印刷数推算,北京,陕西,上海三地印刷总数当为200000 册。

4、据茅盾本人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回忆,《子夜》初版3000册,以后每次重印各5000册。茅盾著、钟桂松主编:《茅盾全集》第35卷,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573页。因仅是本人之说,未见他人旁证,也未见实证,故本文未采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夜二三事》终
品读︱赵龙江:也谈《子夜》版本
关于《中国象棋规则》的版本
我拥有的几本书_转自苏鲁边河啊的微博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版本《毛泽东选集》,如今已是红色收藏珍品
赞版权页上信息齐全的柳青图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