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临证经验

治疗偏头痛
血管,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查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以评定血流状态,并根据结果采取不同针刺方法进行治疗。针灸可以改善脑血流的异常状态,从而改善脑血流量异常改变导致的头痛发作
提插捻转泻法或刺络放血旨在消除偏头痛的血管痉挛状态
轻微散刺使局部略有出血,旨在协调偏头痛的血管失调状态
肌群,指偏头痛发作时检查患者枕项部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枕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夹肌、斜角肌、棘突间肌等)。多数偏头痛患者枕项部肌群可伴有僵直、痉挛、压痛、功能障碍等,根据病变肌群位置的深浅,分别对浅、中、深层肌群进行透刺采用0.30mm×40mm或0.35mm×75mm毫针,多从上向下、从中央向两侧沿枕项部肌群走向针刺
肌腱,指探查枕项部肌肉起止点,即肌腱部位。偏头痛发作时,若在枕项部肌腱处触及明显痉挛,使用火针或刃针点刺,或同时持握3根0.25mm×25mm毫针,使其集成一束丛刺痉挛部位。
生理曲度,如偏头痛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反张,则针刺部位以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反张椎体的棘上韧带与夹脊穴为主,以0.25mm×25mm或0.30mm×40mm毫针行提插捻转泻法,同时在颈部肌肉紧张处多针傍刺;如患者因胸锁乳突肌紧张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前倾,以0.25mm×25mm或0.30mm×40mm毫针于胸锁乳突肌行提插捻转泻法;对于颈椎生理曲度侧偏的患者,用0.25mm×25mm或0.30mm×40mm毫针以提插捻转泻法针刺偏向侧的枕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夹肌、斜角肌等,在其对侧同样的肌群行提插捻转补法。针刺具体深度与强度皆应据患者体型及体质进行调节。
   “病在筋,调之筋”,偏头痛患者头皮局部可有或大或小的皮下结节,或有一定条索状改变,按之可有明显的感觉异常。通过循按局部寻找筋结,采用解结法以刃针或长针透刺疏解局部筋结。根据经筋理论采用“以痛为腧”和“解结”的治疗原则在针灸临床中已被广泛使用。

围绝经期早醒型失眠 

围绝经期早醒型失眠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不寐”范畴,病位在肾,与心、肝相关。围绝经期女性天癸将竭、肾精虚衰,肾志失养、志不守于肾舍,则寐不安。围绝经期女性肾阴本亏,又因子时之后阴消阳长,更易导致阴不制阳、阴阳失衡,阳气过早自动,肾志遂离肾舍,则发为早醒。肾阴亏虚是围绝经期早醒型失眠之本,心肝火旺是标。百会为“三阳五会”之所、通脑安神之要穴,印堂属督脉,有调神醒脑之功,两穴接电针以通督养脑调神;合谷、太冲合为四关穴,有调和营卫、疏肝之功效;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可泻心经之实邪而安神助眠;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可补肾阴、滋水以涵木;针刺心俞、肝俞、肾俞,可补肾而泻心肝之火。诸穴合用滋肾阴、疏肝气、安心神,阴平阳秘,寐乃安

针刺陷谷及循经反应点治疗肩周炎

取穴:患侧陷谷、循经反应点。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30mm×40mm一次性毫针,陷谷直刺20~30mm,待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然后依据肩部疼痛的部位,选取患侧腕部对应的经脉,医者右手拇指自患侧腕部向肘关节方向,沿着经脉向上循按,当触及明显的经脉阻滞异常点(条索结节样)时,常规消毒后于经脉阻滞点向患部平刺20~35mm,用脱敏胶布固定,留针30min,同时嘱患者缓慢活动肩部,幅度由小至大,并注意局部保暖。每天1次,治疗10d。

郑氏“凉泻”针法治疗疱疹

取穴:曲泽、曲池、列缺、阴郄、合谷、地机、太冲、内庭、公孙、太溪、照海、然谷、颧髎、四白。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曲泽、曲池、合谷、地机、太冲、内庭、公孙、太溪、照海、然谷直刺25~30mm,列缺、阴郄以30°角向上斜刺20~25mm。诸穴均行郑氏“凉泻”针法,即以左手拇指或者示指揣穴取穴后,紧按穴位,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到针下沉紧,将针提退少许,针尖朝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轻插重提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行右捻提退推努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颧髎、四白针尖朝向口唇斜刺进针,刺入约25mm,针至颧骨面,行郑氏“凉泻”针法(同上),使产生凉感,传向口周。每日治疗1次,留针30min。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针刺联合艾灸组以迎香(双)、印堂、合谷(双)、肾俞(双)为主穴进行针刺和艾灸,并随证加减穴位,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针刺结合浅刺治疗面肌痉挛

取穴:神庭、百会、内关、太冲,患侧翳风、攒竹、阳白、太阳、四白、颧髎、地仓、阿是穴(面肌痉挛跳动最强点)。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0mm×4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神庭、百会向后平刺15~20mm,内关直刺15~ 25mm,太冲直刺15mm,得气后均行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10分钟行针1次;面部穴位持针快速斜刺入皮下1~2mm后将手松开,使针身自然悬挂于皮肤上,针尖在皮肤上微微突起,不予行针手法,均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d,休息1d后继续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不孕经验

关元、子宫、天枢、三阴交、次髎和中髎的神经节段分布与支配卵巢及子宫的神经节段重叠。针刺上述穴位时,针刺信号可能通过兴奋穴位皮下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达相应的胸、腰脊髓神经节段,从而上行到下丘脑,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激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改善女性激素水平,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先用指尖触摸定位第2、3骶后孔,此为次髎和中髎的体表定位点;再根据患者骨盆宽窄和大小选择体表进针点,即体表定位点的外上方0.5~1cm处
针刺深度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关元、子宫采用0.30mm×5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天枢采用0.40mm×75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快速破皮,然后缓慢直刺穿过脂肪层,刺入腹壁肌肉层即止,刺入腹壁肌肉层的标志是医者手下针尖抵触感,同时患者再次出现刺痛感。采用0.40mm×75mm或0.40mm×10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深刺次髎和中髎,从体表进针点以50°~70°角向内下方斜刺入骶后孔中即止,进针深度为70~90mm。

针刺奇神经节治疗原发性痛经

取穴:奇神经节点(骶尾关节前部、直肠后方)。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采用0.35mm×125mm芒针,与水平面呈30°角,从秩边穴处进针,透向腰俞穴在骶骨深面的投影点,斜向下针刺约100mm停止进针。若针尖碰到骶骨但进针深度未到100mm,可适当增加芒针与皮肤夹角,直到芒针紧贴骶骨达到进针深度,此时针尖位于奇神经节附近,见图1。患者可有酸胀感或针感向会阴部或小腹部放射,不行针,留针30min。于月经来潮前5d开始针刺,每日1次,两侧交替针刺,每次针刺一侧,直至此次月经结束停止针刺,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排刺胸锁乳突肌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

患者取仰卧位,面部及颈部穴位用0.25mm×25mm毫针,四肢穴位用0.30mm×40mm毫针。颈部:胸锁乳突肌上用轻而浅的刺法,确保针尖在肌肉中,谨防针刺到肌肉周围伴行的血管,不行针,针刺深度以针能立住为度(图1);面部:攒竹向眉中平刺10~15mm,四白、颧髎、颊车直刺10~15mm,地仓与皮肤呈30°角向颊车透刺15~20mm,阳白向眉中平刺15~20mm。四肢:合谷、太冲直刺15~25mm,足三里直刺25~40mm。随症配穴: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20~30mm,曲池直刺25~40mm,翳风直刺15~25mm,水沟向患侧与皮肤呈45°角斜刺10mm,迎香向内上方与皮肤呈45°角斜刺10mm,鱼腰平刺10mm,申脉直刺10mm,廉泉向舌根斜刺10~20mm。足三里施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

雷诺综合征
自觉手指冰凉,渐至双手指端红紫,指甲脱落,疼痛、麻木加重,诊断为“雷诺综合征”
双手指末端皮肤变硬、颜色红紫,指甲脱落(图1A),患指冰冷,遇冷后疼痛难忍,纳可,二便调,舌淡紫、苔白腻,脉弦细。
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①针刺:穴取八邪、三阳络,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八邪与皮肤呈45°角进针15mm,三阳络直刺25mm,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捻转幅度360°以上、频率约100次/min,以针感传至指端为佳。留针30min,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30s,每周治疗2次(间隔3d 针刺1次)。②中药汤剂:白芍20g、生地黄20g、黄芪15g、伸筋草15g、鸡血藤15g、络石藤15g、首乌藤15g、骨碎补15g、白蒺藜15g、炒白术15g、葛根15g、黄芩12g、当归9g、川芎9g、巴戟天9g、桂枝9g、重楼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次。1周后(2021年8月23日)复诊,诉手指疼痛减轻,麻木稍减轻,依然自觉手指冰凉,局部皮肤红紫色稍变浅。在原针刺基础上加十宣穴点刺放血,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每穴放血2~3滴,针刺治疗改为每周4次(间隔2 d针刺1次);中药汤剂调整:桂枝加量至30g,另加肉桂9g、红花12g,7剂水煎服。2021年8月30日复诊,诉自觉手指稍温暖,麻木疼痛较前减轻,局部皮肤红紫色变浅。针刺治疗同上;中药汤剂调整:肉桂加量至12g,7剂水煎服。2021年9月6日复诊(图1B),诉手指疼痛消失,麻木较轻,遇冷后轻微疼痛,指尖温度较前明显提高。针刺治疗同上,应患者要求将中药汤剂做成丸剂,每次口服20g,每日2次。2021年9月20日复诊(图1C),双手指端皮肤变软,颜色恢复为淡红色,指甲重新长出,遇冷后无疼痛感,故暂停针刺,继续口服中药丸剂。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未见发展。

廉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取穴:廉泉。
操作:患者取仰靠坐位,嘱家属双手固定患者头部,选取0.35mm×75mm一次性毫针直刺廉泉穴18~30mm,嘱患者做吞咽动作3次,同时行捻转泻法,频率200次/min,针刺得气后将针迅速提起退至皮下;向左平刺18~30mm,嘱患者做吞咽动作3次,同时行捻转泻法,频率200次/min,得气后再将针迅速提起退至皮下;向右平刺18~30mm,嘱患者做吞咽动作3次,同时行捻转泻法,频率200次/min,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每周5d,休息2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病机为奇阳亏虚、真元颓废、络气虚滞,奇经能主导、调节和沟通机体阳气,而奇阳则是奇经之阳,由督脉主导;若奇阳亏虚,脾肾不足,阳气无以滋养,胞络不荣则眼睑下垂。
本研究采用“通督调气”法针刺,主穴取督脉要穴百会风府。百会位于巅顶,联结周身诸脉,升提诸经阳气。历代针灸典籍和现代针灸学教材鲜见百会主治“睑废”“胞垂”等疾患,多言百会可治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下陷证。《窦太师针经·百会》云:“此穴最能升气,脱肛及久痢下陷者,此穴升之。”可见百会具有升提阳气、治疗内陷之效,故选取百会,异病同治。风府为阳维脉和督脉之会,是督脉入脑之门户,两穴相配能激发和沟通诸经阳气、升阳举陷。配穴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通经络、调气和血之功,且《四总穴歌》有言“面口合谷收”;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益气补中、温阳降逆之效。“治痿独取阳明”,合谷、足三里作为对穴应用,具有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除健脾益血、调补肝肾之外,亦有阴中求阳之意。上述5穴相配,一能培补阳气,二能激发阳气,针对病机,治病求本攒竹-睛明、阳白-鱼腰、丝竹空-瞳子髎采用透刺法,均为眼部近端取穴,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眼部周围腧穴透刺增加针刺刺激量,提高针刺效应,疏通经络,调节眼睑部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供给,提升肌力,针对病证,以治其标,标本兼顾。
                                  来源于中国针灸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的针灸治疗;取穴少而神效!
针法精华经验谈放血疗法
针炙学习听课笔记1
非典型面痛案
失眠:一针入梦
头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