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身气功用劲之我见

  健身气功通过上托、下按、外开、内合的外导动作,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到促进作用。动作的升降开合贯穿于每套健身气功功法中,是健身气功练习最基本的内容。根据多年练功经验,本文就动作的上托、下按时用劲的感悟进行阐述。

用劲,在刚柔、强弱变化中,随意念而动,用劲的大小意念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健身气功初学者来讲,要求意念要随着形体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意念要集中在动作的方向、路线、规格、要领和重点部位上。同时,个别动作还要求习练者的意念要随动作变化而有所侧重。同样一个动作,意念到达不同的部位以及对动作的意境要求不同气的运行就会不一样。由于意与气的运行变化,便有不同的用劲感觉,获得不同的练功效果。感知用劲的方法是:第一步,熟练掌握了功法动作细节的基础上,意想手中有物,渐渐地手掌有了麻热胀;第二步,丹田与命门之气融通,深层意识逐渐被唤醒,无需大脑意想,或者说,大脑还来不及想象,心中(即深层意识)已然明了,有意无意间手中有物之意由心而发,此地便可领悟到用劲时的意到气到的内涵。

两掌上托——托劲

两掌上托动作的用劲有两种托劲。一种是对重物的托劲,如易筋经“三盘落地势”,翻掌心向上,上托至侧平举动作。初练托劲时,要放松身心,足趾抓地,腰部微微收紧,意想手上托着重物,两掌慢慢托起来。练到手掌有了麻热胀,天地外气与手掌气机开始交流、融通,身体外的自然之气对手掌内的气机产生的阻力,使掌中有了托物之意。麻热胀是生物电活动在人体的一种感觉。这一现象,用生理学解释,则是在“意”的控制下人体局部组织的一种电位变化,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随之,伴有血流量相应增加的生理反应。这种电活动就是练功所指的气机运行,也正是气功“因意而产生气,随气而发力”的体现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感悟,功法演练中,丹田与命门之气逐渐融通为一,气机开始宣发。只要练到此类动作,全身自然而然放松,百会虚领,松沉转为松散,由内劲推动,在经络间倏忽传递至全身,胸部虚空无物,心境如出水红莲一尘不染,神态安然。腰部一动,命门及丹田发动的气机,产生一种无形的内劲,经脊背、肩胛、臂膀直达十指尖。随着两掌缓缓上托,同时腰部源源不断地用劲,由丹田而发的内劲持续不断地传导至手掌。由于清净的心中有手托重物之意,内劲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生发出一种无形的持续不断的柔劲,阻止手掌上行,使手掌产生了托着重物的感觉,正如易筋经“三盘落地势”口诀中所说“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的托劲。这便说明,进入不同的意境,会产生不同的用劲变化。另一种是对较轻物体的托劲。这种托劲比较常见,广泛应用于健身气功起势、收势及动作之间的调息,如五禽戏起势调息、每戏之间的调息及收势的引气归元动作。初练两掌上托时,意想掌中托着较轻之物,缓缓向上托起。练习时间长了,手掌有了麻热胀,由于上托时身心松静,意在掌心,天地之气对手掌上行产生的阻力,使手掌有了托物的感觉;练到一定程度,腰微动,随着手托较轻物品的心念,由丹田而发的内劲不断地传递至十指,柔缓地作用于上托中的两掌,使手掌有托物之感。

两掌下按——拿劲与按劲

两掌下按的动作可感知两种内劲。

一种是拿劲,如易筋经“三盘落地势”两掌下按至环跳穴的动作。初练拿劲时,要意想两手拿物,下按之劲就相当手中所拿物体,物体要往下落,你得拿住它,并轻轻地、缓缓地放下去。手掌下按时,身心是放松的,腰部微微用力,意想手拿物件,注意力自然集中到手背。练习久了,手背就有了麻热胀之感,能够感觉到天地之气对手背产生的上拉作用,再加之下按时所想重物的沉浮,初步体会到了拿劲;久而久之,于功法演练中,自然而然达到,内求心静、意专、气沉,外求全身关节节节松开的气功态,手背的拉力感越来越大。只要练习此动作,两掌下按,掌背一揽心中,手中自然产生拿物之感,领悟到拿劲的两种内涵:一是意在掌背,天地之气对手掌下行产生的阻力,就会使掌背有上拉的感觉,而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手掌气机与其周围天地之气相通相融,上拉之力已然渗透至掌心,强化了这种感觉;二是腰一动,丹田与命门发动的气机,随拿物的心念,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内劲,由掌背穿透掌心,似乎要拉住手掌下按,并随着两掌下按,源源不断地发送过来,两掌便会有拿物之感,正如本式动作的口诀中手按猛如拿”所描述的拿劲。

另一种是按劲。在功法运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的按劲。

一类如大舞每式结束,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肚脐的动作。刚开始练习时,意想下按水中浮球,注意力自然集中到手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心麻热之感会把习练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手掌。下按时,能够体验到天地之气对手掌的浮力,初步体验到如按水中浮球的意境。练习久了,只要一做下按的动作,无需意想下按着浮球,手中自然有了按水中浮球的感觉,按劲的内涵了然于胸。这是因为手掌气机与其周围天地之气相互融合,下按时,意在手掌,天地之气对手掌气机产生的阻力,以及丹田气机的助动,就会使手掌有上推或有一种上浮的感觉,下按之力与上浮的内劲两股相反之力,形成了按劲,这也是气功中经常提到的“下按如按水中浮球”的原理。

再一类就是定势动作的按劲。如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掌按于髋旁的动作。这一类按劲可采用站桩的方式进行专门练习。在桩功中更容易体会这种身形不动、意气在动,动静合一、虚实相生的气功态,领悟静中有动的内涵。摆好姿势,身心放松,调匀呼吸后,意想两掌按住水中浮球,以防其浮出水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心麻热胀逐渐四散弥漫至十指尖,就会有按住浮球之感,初步体会到微微的按劲;随着功力的增长,不论是桩功练习还是功法演练中,只要两掌按于髋旁,无需意想,天地之气与掌内气机立刻处于交流中,按劲不求自得。这是因为练习时意到手掌,天地之气与掌内气机交流,产生撞击手掌的力量,由于手掌的重力是向下的,再加上按住水中浮球不让上浮的心念,使得撞击力自然转化为一种上托之力,于是有了按住水中浮球的感觉。与手掌下按动作比较,由于减少了向下按所用之劲,因此所感觉到的按劲较下按时小。

意到气到劲到,全在于心静,在意不在气,即不去想象或故意导引气的运行。神凝气则聚合,心浮气则散乱。心神宁静与否直接影响着气的升降开合。习练健身气功必主观妄为,顺其自然才是长寿的丹药。用劲乃是练功者一种自然感知,演练中务要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来不拒去不留,要勿忘勿助,若即若离,似有非有。切记:不要想气、运气、引气,盲目的运气导气只能伤害自身,只要做到心静体松息匀,健身气功的内劲就会自然生发。若能达到神清心定息如水,自然会领悟到“意之所注气即至焉,意注气聚力自生,意气力合一”的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采日光健身养气功
怎样练好健身气功八段锦(很全面)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动作要点口诀
教你练站桩
云南内家象形拳基础功-九连环却病健身功
武当内家点穴功内功心法!最快修出内劲的法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