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课异构”的比较与反思

林 婷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

摘要: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的两种教学设计,引发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障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的思考。

关键词:等比数列;前n项和;同课异构;思维高效

一、案例背景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之后的内容。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二是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是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两种教学设计

三、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甲乙两位老师讲授的都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是掌握错位相减法。教师甲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凸显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教师讲解细致,面面俱到。但不足之处也恰恰在于,课堂上主要是教师的循循善诱,而缺少学生思维的灵动。教师引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教师讲得越多,课堂互动就越少。由于铺垫过于直接,这势必给学生带来困惑:为什么两边一定要乘以2,而不是乘以3或其他的数?因此当教师由特殊数列推广到一般情形时,学生虽然惊叹方法的神奇,但解决问题主要靠模仿,缺少自主探究后获得结论的成就感,因此也不可能对“错位相减法”产生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后续的方法,也只能由教师自己给出。

教师乙应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再进行助产(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课堂有了真正的探究,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对话与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看似平常、简单的一问一引,蕴涵着智慧,孕育着深刻。从现场的教学氛围比较可以看出,教师甲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更多的是教师的细心讲解,而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乙的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四、几点思考

1.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彰显高效课堂的前提

“错位相减法”的生成过程,是学生的学习障碍,不少学生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后仍然不明确为什么要运用错位相减法,如何运用错位相减法。究其原因,其一是一些教师在没有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学习新知,导致学生难以将新知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喜欢牵着学生朝自己预设的方向走,“导”得过多,不等学生思考、回味,就匆匆“告知”,因而难以突破学习上的障碍。教师乙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复习梳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等比数列的特征中“水到渠成”地发现错位相减法,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学习障碍。

2.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感知、体验和领悟,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学生就难以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师乙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精心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从已有知识中挖掘、构建有意义的问题串,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自觉地想,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质性的思维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如果长期经历这样的教学熏陶,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感知、养成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必将产生质的飞跃。

3.关注学法指导——高效课堂教学的源泉

数学教学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案例2从数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地思考、分析、归纳,领悟数学思维方式,深化知识与方法的建构,逐步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学生获得的远远不止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教师乙若能在小结中进行如下改进:(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公式的特征有了怎样的认识?(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着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大家再仔细观察等比数列的特征,试试看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还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与错位相减法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结束后可以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总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动的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研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在探究中的体验能动地学习,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努力实现建构创生,打造出精美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3):2—5.

[3]张进道.注重数学本质 培养理性精神[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5):28—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
教学研讨|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第1课时(2019版新教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融入历史数学名题
数学中有哪些有趣的数列求和公式?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一)
发现式教学法案例及其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