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李竹平写给新教师:拿到一篇文章,如何选择教什么

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玫瑰手染余香。

安徽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多家教育教学刊物的签约作者、封面人物和专栏作者;首创听读课,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现致力于“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课程开发与实践,编写校本教材多本。发表文章300多篇,主编《春天是用来挥霍的》《最美作文》等书,即将出版《不怕写作文》等专著。

适切的教学内容从哪来

对于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打开一篇课文,到底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课文中学什么,并非一目了然的事,而是叫人头疼的事。为什么课堂上会出现逐句逐段条分缕析的现象,并且几十年皆如此,就是因为教师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取舍,为了“保险”起见,便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关于“教什么”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专家也经常站出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可是很多老师仍然觉得很难拿捏。

语文课程的实施涉及目标、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的选择、确定和落实的问题,它们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作用,之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合中发挥着正能量。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与创生,教学方法如何选择与运用,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现在我们重点谈谈适切的教学内容怎么来。

01

一、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中来

大体而言,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词句的学习,第二学段目标重点是丰富句的认识和积累,学习段的理解与表达,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要认识和理解篇章结构,学习不同文体的读法,从文本中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并逐步形成运用能力。这在很多论述文章中都有梳理。问题在于,涉及具体的文本,我们如何依据学段重点目标选择和创生适切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以《落花生》一课为例,做一下分析。

作为一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的老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一直被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大多教材都把它编排在第三学段,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却将它编排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

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也就不同。四年级教学《落花生》,一是要关注段的理解、积累,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落花生》一文的结构特点,可以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这样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引导体会“居然”一词的意思、用法和在文中表达的具体情感,然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围绕落花生写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种、收花生”。再让学生自读后面部分,对照板书练习概括:( )花生。这样,课文的思路便一目了然了,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任务也水到渠成。

二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明显,“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而父亲议花生的一段话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我们应该把目光集中在父亲议花生的这段话上,围绕这段话,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真正落实与学段目标紧密相关的重点教学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业。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选择学习内容并设计学习活动:

自读这段话,看看父亲说了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意思。

理解第一句话:“花生的好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很多”指的是哪些?这句话中的“固然”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细读二、三、四句,分别画出表现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不同特点的词语,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父亲说的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用朗读表达并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收获:(1)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的不同特点;(2)读出花生的可贵之处;(3)用自己的话说说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4)父亲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认识到花生品格的可贵?(5)再读内化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悟。

从上述学习内容和活动可以看出,教师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既读懂了父亲的话,又习得了理解词句的方法,还积累、内化了语言。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读书过程,对“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这也能避免在课堂上落入“论做人”的窠臼,一不小心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展现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训练为重点的本色。

当《落花生》被安排在第三学段,又该如何选择与创生教学内容呢?首先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前面讲到在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以第一自然段为“扶”,在放手让学生读文梳理、概括的,其重点落实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上。第三学段的重点要落在“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上,可以直接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进行阅读思考。但不能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顺序感知上,还要引导学生这个自然的时间顺序里面还隐含着作为散文的内部叙事结构——由事及理,叙事彰理——关于花生的“居然”收获、母亲用花生做出了各种食品等内容,其实都在为父亲的“议”做铺垫。其次是围绕“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句话领会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第三是结合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意图体会有详有略的内容安排。前面两个属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因为它们基本上是显性地存在于文本当中;后面一个属于教学内容的创生,因为它需要从文本显性的信息当中进行更深入地解读且要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表达实践。

如果《落花生》编排在二年级呢?首先,我们肯定要在识字学词上做足功夫,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好字,写好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句;而关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不需要深究了。

02

二、从具体文本的教学解读中来

学段重点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选择与创生而言,起到的是方向性的指引作用。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当中,教学内容的确定肯定要充分考虑文本本身的特色。离开具体的文本讨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无疑是空泛的,虚无缥缈的。文本又是如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产生具体的影响,我们首先以同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几篇文章的对比分析为例来说明。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人物描写一组》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共性的教学内容:感受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形象。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又在告诉我们,从体会和习得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方面而言,具体关注的文本内容是不一样的。再进行更具体深入的文本解读,我们又会发现,冯骥才的《刷子李》,选自其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这篇小说语言生动有趣,人物刻画活灵活现。编排这篇文章,不仅为了让学生感受小说情节的精心安排、人物描写的细腻传神,还有一个意图是希望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对民间艺人、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认识,看看能否引起他们对平凡工作的兴趣。教学这一文本,必然要将其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拓展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是其内容创生的又一独特指向。这两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所无法涉及的。

其实,把握具体文本的特性,要重视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要锤炼文本解读的功力。文本的教学解读,要从多角度入手,然后根据课堂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地、科学地取舍。首先教师要以一个纯读者的身份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给读者带来的多方面的体验;接着,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来解读文本,前提是要对学生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学生的角色解读文本,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读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印象和感受,有些什么疑问和猜想。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的初步定位。然后,教师要以一个课程建设者的姿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根据编者意图选择教学内容。最后,教师才回归“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生活进行文本的解读,“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以确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03

三、从准确的学情把握中来

“学为中心”的课堂不是一张标签,而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诉求。也许有人会疑惑,教室里四五十个学生,同样的教材,同一个时间,怎么能依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呢?

这里先讲两个意思。一是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二是根据学生学力层次的不同进行选择与调整。

首先说说第一个意思。我们知道,到了高年级,识字学词一般应该是学生靠自学就能解决的,基本不需要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象,除非是某些关键字词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如果你接手的新班级,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还没有形成,你就不得不将字词的学习作为必选的教学内容,展开课堂学习活动。

再说说第二个意思。我们以《草虫的村落》为例。一般而言,《草虫的村落》一文的学习,重点在于体会并习得作者细致的景象描写与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很少有关注文本开头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和写法的(指的是没有进行删节的原文阅读)。我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这篇文章时,有学生就开头两个自然段提出了疑问和看法。那么,学生兴趣所在,而且又关系到很具体现实的表达方法问题,这两个自然段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教学内容。当然,这不是所有学生共同关注的,有些孩子可能根本没想到或者对他们也没有多大价值,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舍弃这一生成性教学内容。原文开头两个自然段是这样的:

你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忘却了田野的妩媚了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当春秋佳日大自然把乡村盛装起来的时候,你也曾有过愉快的郊游吧?请闭一下眼睛,记不记得那时你是如何地伸开手臂,用喜悦的姿态,奔向田野的?

我总爱怀着一份稚气,把城市遗在身后跑到田野里来,来呼吸一下弥漫着草香和泥土香的空气,来听一听森林和小草的密语,甚至,我有时候,放纵得像孩子一样,在旷野脱了衣服躺下来,躺在阳光里,躺在上帝制作的绿茵上……

有孩子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是:第一句话中的“你”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还有孩子提出:这两个自然段是不是啰嗦了,直接改成这样的开头“我喜欢田野。今天,我又来的了田野的草地上。”这样显得简洁,直奔主题。瞧,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又有学生兴趣点在这儿,当然不能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例谈
[转载]如何多层面进行文本解读
你的课堂上还有这五种错读文本的现象吗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