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的“诀窍”(1)

人类从众多物种当中脱颖而出,进化为很特别的一类高等动物,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善于高层次的学习。故,高级学习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人类的历史很短,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自身学习行为的历史更短,虽然2000年前就提出了“温而故知新”、启发诱导的“产婆术”等跟现代科学研究结论高度一致的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原则,但那是基于经验的。

在中国最近百余年(1840起)内忧外患的混乱过程中,早已发达起来、社会相对稳定的欧美人却没有闲着,他们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认知科学(学习)领域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十年结合脑解剖、脑电图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学习的原理、机制提出了诸多理论。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吸收借鉴这些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改善学习路径、改进学习习惯,是否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1. “试误”学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总结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后提出了该学说,用以解释低级学习的机制。如,“老鼠闯迷宫”、“让饿猫逃出箱子”等。

(图片来自网络)

在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外面放着猫喜欢的鱼。把一只饿了的猫放进箱子,一开始它只是无目的地四处乱撞、乱踩,偶然碰上脚踏板,箱门打开,猫逃出箱子得到食物。第二次、第三次……再把同一只猫(当它饿了)关进箱子,发现猫打开箱子用时逐渐缩短。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也有实例。小孩子使用新买来的电器往往比大人快得多,缘于大人们不乐意、不敢于试误。

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众多的学习策略,他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练习律。指低级的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会发生效果。

(2)准备律。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猫得饿了它才急于打开箱子。

(3)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奖励)的学习行为会得到强化,而带来烦恼效果(惩罚)的行为则会被抵制。

这些初级的学习规律,适应于各个领域早期的学习或者较低要求的学习。比如,动作技能型知识(游泳、弹琴、骑车等)的学习。

婴儿时期,语言的学习也是符合这些规律的,初生儿并不会说话,也不懂大人们天天嘴唇在动、同时发出各种声音是何意思,但当他自己偶尔两唇从闭合状态突然张开,发出“爸爸”或“妈妈”的简单声音时,发觉大人们会对他更加友好、亲昵时,他头脑中便慢慢建立起“此人需要我发出这种声音”的神经联系来。所以,你看那些说话早的孩子(出生七八个月就会说话)往往都是大人们天天不厌其烦地跟他说呀说的,而那些说话晚的孩子(一岁多还不怎么会说话),一般也是缺少大人跟他交流的缘故。

说来好玩,上述关于简单学习的三个规律,正被我们很多“家长-孩子”组合在一起或正、或反地实践着——练习册一次买2本,做完一本,再重新做一遍;学生思想上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妈妈就轰着“赶紧学习去、学习去”;把“激励”措施贴在墙上,“考班级第一,奖励1000块零花钱;考年级第一,奖励3000块零花钱”。

须知,做题这样的学习属于非常高级的学习,超出了老鼠走迷宫的水平不知多少,你还在教孩子运用老鼠的练习律,是没有好效果的;学习,不是简单劳动,它需要调动孩子的内驱力,真正形成“我要学”的心理状态(准备律),才有效果;只用钱这种外在的刺激,当心你的孩子学会撒谎和作弊呀!

学习的“试误”说也告知我们,学习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同学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怕说错了“露怯”,甚至课堂上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实这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不利于自己进步的。

2. 最近发展区学说

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建立在一定认知基础上的,就像是骨骼头的生长必然经历软骨这个阶段一样,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内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找到原来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与之(新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最近发展区),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冲撞作用,或者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作为其补充,或者把旧知识进行改造、甚至否决。

所以,老师在研究教学(备课)时,要“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知识,学生认知的风格与策略、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找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名言要探寻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并据此设计教学也许正是受此启发提出的吧?

那么,最近发展区学说给学生的启发是什么呢?

——应该不拘一格,进行广泛的学习,而非单调的学习。头脑里积累的素材越多,你学习新东西时越容易找到与之挂钩的素材,接受和理解得就越快,掌握得也越是扎实。

阅读(读万卷书),是吸收新信息效率最高的学习策略,而且阅读能力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可以得到不断提高,是有加速度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学越好的根本原因。

旅行(行万里路),也是广泛学习的重要路径,因为可以看到平日生活中看不到的诸多新鲜事物,进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但是,这里的旅行并非当代模式化的旅行社组织的旅行,而是指像徐霞客那样的探险式的旅行——接触的新信息多、对大脑的刺激大。坐飞机“行”万里路跟徒步万里路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未完待续

 

请尊重原创勿抄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所有的猫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箱子
思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生本教育含义及特点
真相|那些年你坚信的好习惯可能都是错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宇宙空间
如何让学生背的快、记的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