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优化策略探微

校本教研是学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同伴互助研究形式, 也是教师习惯接受的一种研究形式。理论上, 通过校本教研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实际上, 由于校本教研本身管理的问题和实践中缺少操作的创新,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成为很多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为此, 笔者按照课题的选题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流程对校本教研的选题和操作实践的策略进行了优化。通过聚焦和挖掘看似平常“小课题”后的“大问题”, 探索出了科学研究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使校本教研获得质性发展。


一、科学策划, 问题中起步

保证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恰当的研讨主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课题化的处理, 凸显问题的典型性、主导性和系列性, 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流程, 科学策划, 在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 着眼典型问题。

课题来源于问题, 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基础, 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依据“问题征集、课题招标、菜单式研究”的模式, 首先初步调研, 针对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问题征集筛选, 确立校本教研的基本问题;其次集中梳理, 综合分析, 具有典型性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为校本教研的小课题;然后设计课题的菜单式研究主题, 教师自主选择, 结合教师研究的进展和校本教研的开展需要适时组织研讨。这类问题本身就是教师现实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容易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提高教师研讨的效果和解决问题的力度。为了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也可以让研究问题相同或相近的教师, 构建以小课题研究为主体的学习研究组, 适时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二) 关注主导课题。

主导课题是学校在发展和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确立的, 这类课题所解决的是学校的发展问题, 最终解决依赖于教师的研究。因此, 关注从教师的实际需要选择典型性问题的同时, 还应将学校的主导课题进行分解、细化, 设计出一组需要研究的小课题群, 再通过分析教师研究的需求和校本教研的实际, 按照问题解决的缓急程度, 指导教师从这些小课题中选择研究的问题, 让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围绕教师的研究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从而使校本教研更贴近学校的实际发展。基于学校主导课题下的小课题校本教研能够引导教师“面对真问题, 开展真研究, 获得真发展”, 使教师的研讨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 保证了学校主导课题的有效落实。


(三) 凸显系列问题。

学校的发展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优化策略的过程中实现的, 不同的学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从目前的操作实际看, 有的问题的解决具有反复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不可能一次解决, 就需要根据课题的实际研究设计系列化的问题, 开展系列化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 对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学生积极性调动和学习效果评价等跟进研讨, 才能保证校本教研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优化教学设计和操作, 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系列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教师掌握研究的思路, 明晰研究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现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自我观察、内省、探究和行为跟进, 从而实现校本教研本身的价值定位, 即解决问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理念引领, 学习中创新

校本教研活动效果除了与选题科学与否有关外, 还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考的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有效碰撞中实现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


(一) 推进专业阅读。

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读物, 开展专业化阅读, 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是有效开展基于小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的重要一环。因此,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首先要指导教师开展专业化的阅读。可以由学校结合校本教研的主题和确定的小课题选择理论书籍提供给教师, 诸如《高效课堂22条》《明明白白搞课改》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教学研究的实际, 编印专题理论学习材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还可以发挥学校网站的主阵地作用, 创建“理论探索”“阅读沙龙”“高效课堂论坛”等专栏, 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多元化的专业阅读能推动广大教师读名著、学名师, 保证教师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从事物的本质出发,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校本教研的深度开展奠定基础。


(二) 开展文献研究。

依托小课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小课题的深入研究, 其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为保证教师对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开展专业化阅读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基础上, 应指导教师结合小课题开展文献研究工作, 教研组或课题研究组可以根据小课题的实际情况印发与小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 更提倡教师通过自己的搜集、整理, 检索出相关的文献。教师在研究文献资料的过程中, 能熟悉已有的研究成果, 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 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加深对研究主题的认识, 对课题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形成个人的思考, 借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讨、切磋, 形成较为科学的问题解决策略, 提高教学运用的效果,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 实施专家引领。

校本教研活动中专家的介入和引领, 能够保证校本教研的科学性, 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笔者认为, 专家的引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课题研究的引领。由于课题本身操作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教师不很熟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的讲解, 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在校本教研的组织过程中, 聘请专家对研讨的内容进行指导, 与教师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利用专家的理论优势科学地解决问题。不同的学校限于条件的差异, 利用专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也不同, 也可以组织外出学习, 选择有影响力的名校和教师, 借鉴学习优秀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优势, 开展校际间的网络联研, 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参与, 避免课题研究中“走弯路”, 搭建了一个较高的研究平台。


三、课例研讨, 反思中探究

课堂教学是教师关注问题的着眼点, 关注课堂教学, 解决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强化教师的成就体验, 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研究和研讨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一) 聚焦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的差异性使得每位教师都会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课例为载体, 并以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能够吸引教师研究的注意力, 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教学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教研活动的主题, 其操作大致是:研究主题设计——课例现场观摩——集体研讨诊断——反思行为改进。即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小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确定教研活动主题, 设计教学方案, 以突破解决暴露在研究中的真实问题;以学习研究组为单位, 邀请导师团成员参加, 现场观摩课例;然后通过开展评课议课, 集体研讨诊断, 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改进教学行为, 让听后的研讨能够成功地为下一次小课题研讨奠基。


(二) 开展课例打磨。

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是教师特别关注和渴望解决的, 其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教师生存的落脚点和根本点。有的教学问题不是一次校本教研能够解决的, 有效途径是引入“磨课”机制, 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活动之后, 应根据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理论, 再次围绕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实践活动, 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到二次教研活动的课例研究中去, 将教研课上升为研究课, 巩固和深化小课题教研活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我校在推行《“三段六环”自能赏读教学策略》小课题研究中, 发现预习环节仍是薄弱, 于是开展了《走进语文预习》的研究活动, 主讲老师执教了《乡下人家》的预习指导课, 把学生的预习课本拿到教研现场, 引起了老师们心灵的震动, 效果明显提升。


(三) 重视反思改进。

校本教研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育行为的变革,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能够根据校本教研的内容对个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改进,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教师反思的形式有很多, 教育叙事, 教学日记, 案例描写, 学习体会等均可, 只要有感而发, 形式不拘一格。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课题式教研活动, 不仅注重研究前的反思, 在研究后更需要反思, 开课的教师要写反思, 同一课题组的老师和参加活动的教研组也要反思。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课例研究反思教学得失, 修正实施方案, 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水平。这样以小课题教研活动为核心进行反思, 能把问题的研究引向纵深, 促进教师对现有的教学经验再度完善, 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成果展示, 共享中发展

满足教师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 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保证校本教研的效果。为此, 需要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 将教师的参与情况和研讨质量作为教师发展和工作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构建和谐的研讨氛围, 不断强化教师的成就体验, 促使课题式校本教研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 构建和谐氛围。

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是学校确定主讲人, 教师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 教师所处的弱势群体地位使得他们不能充分思考和参与研讨。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认为, 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够保证教师思考的深度, 在研讨中有内容可交流。在研讨过程中需要创新研讨形式, 形成和谐的交流氛围。一是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效果, 采取一人主讲多人补充的方式, 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问题方案。二是全组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 通过交流筛选出优秀的解决问题方案。三是聘请专家对教师的教研内容进行点评, 以期通过专家的肯定、认可, 强化教师的成就体验。


(二) 搭建网络平台。

网络的普及不仅体现在资源利用的丰富性, 也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性。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能够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如鼓励老师把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架构在这一平台上, 及时记录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进行多维的互动交流, 以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 不断地补充完善, 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还可以把个人研究过程中的教育故事、教学案例、读书体会等过程性资料发布在学校网络平台资源库中, 便于教师们学习借鉴, 让这些来源于教师实践的优质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在共享和同伴的反馈评价中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三) 推介研究成果。

对教师优秀研究成果和校本教研经验进行总结、推介, 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成就感, 激发教师后续的研究和研讨热情。其中最直接有效的策略是举办课题专题讲座, 让小课题实验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推广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参与活动的老师就此展开互动式研讨, 发现亮点, 促进教师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发展。同时聘请专家或邀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指导教师完善小课题研究成果并加以推介。对已经成熟的小课题研究, 重点从课题成果的实践入手, 继续打磨提升, 形成具有区域性的经验, 并进行推广。

教研成果的展示共享, 容易唤醒教师本身的教科研主体意识, 实现优秀成果的转化, 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 体验到研究的收获和乐趣。


依托小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能够实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研教结合”, 进而形成有效的操作策略体系, 使校本教研更加丰实有效。教师也会在研究中提高, 在实证中成功, 走上专业成长的幸福快车道, 成为教育教学真正的研究者,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构建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模式
谈校本教研的方法与开展
我的教研工作经历
[转载]新课改评析
学校管理论文--jjh刘美莉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