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过现象看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透过现象看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现象

孩子迷茫、家长无奈、老师头疼。

昨天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尽管在班里排名中游,可是中考分数也就200来分,理化还可以,其它科太差,将来怎么办?”

现实中的班级里,总是存在一部分学生学业跟不上,让科任老师头疼,怎么指导都无法掌握好所学知识。

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越来越吃力,最终会“被迫”选择放弃学业。每年中考后,看到孩子们一部分考上高中,一部分选择职校,还有一部分提前步入社会,看到家长的无奈,孩子的迷惘,心中还是蛮痛惜的,但凡孩子愿意留在学校,孩子都会努力去学习,多学一点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一位孩子,九年在校学习,成绩成直线性下滑,拿着只有十几分的卷子,孩子自己都搞不懂,那些符号都是什么,让人无法理解。而孩子的父母也是很迷惑,孩子在教室里到底做什么了?一点都听不会吗?

和孩子交流时,孩子也很无奈的说根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老师课下都会抽时间给孩子“补知识”。但孩子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原因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从已有知识提炼新的理解,建构成自己的认知,在继而吸收新知识,知识的结构成螺旋上升趋势。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某个学科的某个节点不能建构这种新认知,孩子就无法学懂这门学科的新知识。

对策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关键节点出问题时及时补救,不要让孩子落下。

当然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习的差异性,作为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差异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教会孩子学习。

重点

让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最主要的取决于阅读和书写。

老师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理解书中的内容,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符号化讲解,这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用情景化教学,或是体验、参与、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去理解所学知识,当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强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行灌输的内容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难逾越的鸿沟,阻碍孩子与学习的关系,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很有必要,会阅读可以让孩子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去理解新的东西,理解能力提升后,孩子可以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之“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中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不够,阅读培养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业上无法继续下去。只要孩子能够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阅读,那么孩子的学业就不会落后。”

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不主动,在阅读能力上的缺失,导致孩子自己都无法了解自己是哪里学不会,为什么会听不懂。

举例

最近遇见一位年轻人,孩子初中毕业就打工,但是孩子很喜欢阅读,打了几年工后,孩子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阅读学习了一些中医和营养学。现在很有影响力,帮助很多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自己虽然未曾考取什么大学,但是通过阅读让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帮助了更多人。

结论

教会孩子学习,才是教学目的和本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王艺锦∣《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教学,从河南中考数学来看
教育的本质应该要顺应人性
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和应试中解放出来
叶圣陶教育思想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