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只教孩子「被欺负了要欺负回去」,这何尝不是一种大事化小

这是别处「门徒」系列的第 13 篇文章。


这两天的朋友圈都在被中关村二小的风波刷屏,想到今年 4 月的时候,在学校看了一部 2011 年的美国纪录片:《霸凌》(Bully)。那是一组遭受欺凌的孩子的群像,有些镜头甚至尴尬难堪到让人不忍看下去。影片里有家长流着眼泪说,你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会怎样摧毁一个人的一生。


有时候霸凌发生的门槛很低。我记得以前听妈妈说我还很小的时候,去玩滑滑梯,永远都遵守秩序乖乖排队。轮到我时有大孩子会插队,把我推倒在一边不让我滑,但我爬起来之后还是会去排队。妈妈回忆起来竟也急了,说:怎么这么没用,你也可以插别人的队啊!但我相信那只是妈妈的一句气话,我不认为那是妥当的处理方式。


所以今天打算为大家介绍这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也谈谈片子背后,面对真实存在的霸凌,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F小姐

于广州



  ◆  ◆  ◆ 


「是什么启发了你拍这部纪录片?」


被这样问起时,纪录片《霸凌》的导演李·贺希回答说:「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也被欺负过,直到今天仍然需要消化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而让我非常吃惊的是,此前并没有关于这个题材的纪录片。」


于是,贺希和团队用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五个美国孩子和各自家庭的故事——


泰勒,来自佐治亚州,因为不太合群,经常被辱骂和嘲笑。他曾经被别的学生猛地推进储物柜里,也曾经在公共浴室洗澡时被人抢走衣服,最后只能光着身子走出来。2009 年,他妈妈发现他在卧室的衣柜里上吊自杀了,他走的时候 17 岁。


亚力克斯,来自爱荷华州,是个有亚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与自闭症有些相似)的 12 岁男孩。每天早上在校车上他都会被用铅笔尖刺、被勒到窒息、被推来推去、被起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承受其他形式的骚扰。但他不敢跟父母说任何这些事,直到他妈妈发现后问起,他还为其他的孩子辩护,「如果没有他们,我还有什么朋友呢?」


▲  亚力克斯。来源:纪录片网站


洁米娅,来自密西西比州,是个 14 岁的非裔女生。她成绩优异,还是优秀的篮球手,不知道为什么在校车上被「选中」成为被羞辱的对象。有男生高声说要对她「怎么怎么样」,校车上所有人都在起哄,她让那个男生闭嘴,但没有用。有一天她终于觉得受够了,于是带着母亲的手枪上了校车。她在校车上掏出了枪,这段被监控镜头拍下……她被送进了少年拘留所。


凯碧,来自奥克拉荷马州,是个喜欢同性的 16 岁高中女生。她生活在一个极度信奉《圣经》的城市,所以她的性取向被视为一种「罪孽」。曾经有一回,她在路上走着,男孩子们开着小面包车就朝她撞了过来,完全没有减速。即使是学校的老师也歧视她。她曾经三次尝试自杀。父母不止一次提起过搬到新的地方,但她说:「我要是真走了,那些人就赢了。」


▲  凯碧(左)与女友。来源:纪录片截图


小太,同样来自奥克拉荷马州,是五个孩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曾经在学校被推进垃圾箱,也曾经被兜头淋下巧克力牛奶。2010 年 5 月的一天,他被围堵在学校的体育馆里。别的孩子对他动手,他是为了自卫才还手的。然而学校得知后「一视同仁」地做出了通通关禁闭三天的决定。小太回到家后自杀了,当时他 11 岁。



成年人的失职


纪录片的网站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在纪录片摄制的 2009 - 2010 学年中,全美有一千三百万孩子正在经历某种形式的校园霸凌——这是美国的青少年最容易遭遇的一种暴力事件。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这种高发现象背后成年人的缺位。正如纪录片上映后《纽约时报》发布的影评标题那样:《每个被骚扰的孩子身后,一大群无知的成年人》。


无知,意味着他们不知道怎样算是霸凌、他们不明白什么可能导致霸凌、他们不懂得霸凌可以对青少年造成多可怕的创伤、他们也不会想到青少年是怎样挣扎着在用各种各样「自己的方式」应付霸凌


所以他们不可能给出更好的应对建议、更不要说怎么预防。


▲  纪录片中小太的父亲。他和妻子发起了反霸凌组织 Stand for the Silent。来源:纪录片网站


导演贺希接受访问时说,霸凌事件太容易被「大事化小」。「当你努力想谈起它的时候,很容易就被别人用『每个人都会有这种阶段的啦』和『孩子嘛,就这样』这样的回应挡回来。」


在影片中,「大事化小」的形象更多是由校方和老师来承担。其中有一段是泰勒自杀后,他的父母申请发起了一个市政厅大会,然而泰勒所在的学区禁止所有雇员出席会议。另一段出现在亚力克斯的学校,女校长在走廊上见到孩子在打闹(实则一方对另一方的欺凌),她上前喝止后要求双方握手言和。遭受霸凌的那个孩子当然不愿意,女校长于是责骂他不友爱不合作。


这些校方消极应对的情节,和目前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转发的中关村二小事件何其相似。


于是公众情绪迅速被煽动,舆论的炮火投向校方,各种各样的情绪言论在网络空间涌现,从霸凌事件的治理不力谈到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父母们新一轮的激愤。而霸凌事件本身,在公共空间最获青睐的对策竟是「被欺负了就一定要欺负回去」。


用这样粗暴的万金油方子糊弄过去、让这个本该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止步于情绪言论和简单归因,这些又何尝不是「大事化小」呢?这些又何尝不是成年人的失职呢?


▲  纪录片中泰勒的父亲。他和妻子希望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但没有证据证明儿子自杀是直接由遭受的欺凌导致。来源:纪录片截图


而纪录片《霸凌》所提供的,却不只是五个煽情且令人心碎的故事而已。与影片同步问世的,是一个叫做 the Bully Project 的网站,其中邀请了不少专家与机构合作编写面向不同人群的指导手册,并提供免费下载。


我们今天挑选了一些具有普适性的(尤其对于家长来说),编译如下。



我的孩子可能被欺负了

我该怎么做


① 一定要与孩子推心置腹


做父母的很容易忽略孩子们被霸凌的迹象,因而错过进行干预的机会。几岁的小孩子自身不能完全明白自己遭受的待遇是何等不公,需要你来帮忙指导;而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出于羞耻或者害怕报复,可能会刻意隐瞒被欺负的真相。做父母的一定要耐心询问,营造出宽松温馨的谈话氛围,才能让孩子放下戒备,导出真相。


② 冷静剖析,不要造成二次伤害


父母与孩子谈话时必须自己做到(并且帮助孩子做到)不带情绪化地剖析事件本身。否则与孩子的交谈可能会让小孩再一次重温被霸凌时的心理感受——恐惧,悲观,抑郁等情绪对孩子会产生二次伤害。


③ 保证谈话的安全和私密


在谈话之前家长首先应该理清思路,平和情绪,才能在谈话中做到冷静。谈话中不应该被电视,邮件,电话打断,也不要让家里其他小孩参与到谈话中。孩子说话时不要打断,也不要催促。家长必须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真实情感受到重视,事件真相能得到还原,倾诉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谈话才有效果。


④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


谈话要充分照顾他们的心智水平和语言能力。父母应该使用温柔的语调和简单的词汇,目光直视,坐到与孩子平齐的高度。


不要直接询问孩子是否遭受凌辱,而是要以简短的句子问清他们这一天做了什么、在哪些地方待过、和谁在一起、对周围的同学感觉怎样。


⑤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


十几岁的孩子在宽松安静的环境下几乎能和成年人一样理智思考,但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容易受到情绪剧烈波动的影响。他们会对被欺凌的事实感到屈辱和丢人,并且受伤害的感觉会非常深刻,所以有很大可能隐瞒欺凌真相。


与中学孩子对话不能以自己的成年人思维来影响对方,诸如「你下次再碰到他就用拳头打回去」的话只能让孩子对自己没有能力还手的事实感到更加羞愧;「你当时应该叫他走开啊」或者「事情都发生了你就忘了吧」这种要求对中学生来讲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的内心非常敏感。


父母要与青春期的孩子结成盟友,用冷静的语气建立安全感,让他们相信你作为父母有能力与学校沟通,共同对抗欺凌。


⑥ 总之,在谈话时请务必做到:


以简单的问话厘清过程事实。


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孩子,让他们明白被欺凌并不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错,他们的人生价值不应该被欺凌者否定。没有人应该被欺凌。


不要质疑和贬低孩子的行为,诸如「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反抗」这种话要避免讲出口。


不要给孩子毫无意义的空头承诺,他们不愿意听到「事情总会变好的」这种话。


绝不能教导孩子以暴制暴打回去。


⑦ 充分掌握了信息之后


根据校历或者家长联系手册,父母应该遵循官方渠道与孩子的老师,校长,主管人员接触,传达事件真相并寻求今后的解决机制。



听说我孩子欺负别人了

我该怎么做


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参与欺凌别人的一方并且证据确凿,对父母来说应该是个很沉痛的发现。这时候家长请先冷静,不要急着打骂责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交技能的发展是缓慢渐进的,很多欺凌别人的孩子是因为对人际交往或权力结构的理解有障碍,所以才导致了霸凌的发生。作为家长,你有办法帮助你的孩子从已发生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在今后成为学校和社会中有着积极贡献的一份子。


① 坦诚交流,传达明确坚定的教育信息。


很多孩子心中对欺凌背后的社会准则并不十分清晰,他们的道德界限比较模糊,可能一时兴起模仿电视里「炫酷」的恶霸混混,或者是目睹身边有成年人对下属进行欺凌、于是有样学样。家长必须在谈话中非常鲜明,毫不含糊地指出欺凌行为是坚决不可容忍的错误行为,没有灰色空间。据统计,在学校长期主动欺凌他人的孩子成年后抑郁症高发,在人际关系方面面临着紧张的压力,作为家长,要用爱和教导帮助自己的孩子回到正轨。


② 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方式解决争端。


首先要搞清楚你的孩子为何会欺凌别人。是因为他们想靠拳头在学校树立威信和地位吗?还是模仿别人或者电视里演的行为(无论出于不自觉或好奇)?又或者是因为他们自身也受过欺负,于是把委屈和不安全感通过欺负别人的方式发泄出来,报复社会?


一旦搞清楚原因之后你就该对症下药。你应该以正面的实例来举例并以身作则,告诉孩子社会地位不是靠恐吓和欺压建立起来的。


③ 和学校员工协商解决方案。


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和孩子班里的老师谈话,共同协商一个解决机制。对你孩子的行为不应该以报复的方式施以惩罚,而是该让他们明白自己所犯下的后果,真诚道歉并反悔,在今后的日子学会尊重同学。


学校的员工应该是你解决孩子霸凌思想的盟友,后续要跟进与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对你的家教提供有力支持。


④ 建立家规,与孩子约法三章。


在反省过后应与孩子约定今后的行为准则,制定可行的措施。当孩子表现好时应获得奖励和赞扬,没有达到标准时,必须采取体罚和呵斥之外的方式,让他们体面地接收到教训。如果什么也不做,等于是告诉孩子欺凌的行为并不严重,可以再犯。


⑤ 在家观察孩子。


如果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欺负其他孩子的苗头,应该立即制止。在学校之外的时间里,确保孩子开始学习尊重他人。


⑥ 以身作则。


你自己和家里其他大人的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检讨自己有没有表现出攻击性,无理取闹或者蛮不讲理的时候,在处理和他人的分歧时自己要做到平和谦逊。


⑦ 花时间了解你的孩子。


知道他们平时喜欢什么,怎样打发休闲时间,社交圈子如何。如果发现孩子交友不慎,应该引导他们结交正派的朋友。保证孩子的上学路上,校车里遇到的同伴不会对他们带来消极影响。


⑧ 循序渐进。


不要指望孩子一夜之间改正。但是对于进步道路上的点滴成就,都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表扬。


⑨ 不要羞于寻求帮助。


如果常规的渠道不够用,不要耻于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寻求职业意见。



我们还能教给孩子一些什么


帮助受害者。如果知道有同学被欺负,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跟他们一起玩耍交朋友,告诉他们,那些霸凌的人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真正价值


不参与恶意信息的传播。当一些充满恶意的负面谣言、或者伤害他人的侮辱性言语传到你这里来的时候,请让这些言语到此为止。请阻止它们继续散播,并让你的朋友和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阻止欺凌。


不做沉默的旁观者。如果自己身边有目击了欺凌却幸灾乐祸的同学,告诉他们助纣为虐也是不好的行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对欺凌现象说不。


在自己的小圈子之外也多和人交心。如果学校里有很孤独的同学,或者因为生理条件容易受欺负的学生,多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吃午饭,散步,交流谈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新同学交朋友,向他们主动介绍周围环境,帮助他们安顿适应。


熟知学校的反欺凌政策,知道自己该如何举报。如果学校里没有相关法规制度,应该找老师或者校方努力争取。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设计一套反欺凌的机制。比如大家可以一起设想,怎样揭露欺凌行为;学校的一些「热点区域」例如校车、监控盲点、操场该如何进行监管,预防欺凌现象发生。


学会主动获取信息,接收反欺凌教育。思考一下欺凌现象的根源和本质,以及任由欺凌发生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性。做一个在人群中出挑的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与众不同的人应该得到尊重而非欺负。对文化多样性保持宽广的胸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如何与孩子谈论学生欺凌?作为家长,你应该知道这些……
教师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欺凌伤了多少孩子的心,聪明的家长们都会这样做
“少年的你”是否也曾经历欺凌
隔三差五被叫家长,我的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欺负别人?
幼儿园里的“欺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