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度近视的年轻人:恐惧失明,相亲被嫌弃基因差



大家好,我是脸叔。
几个月前,国家卫健委公布了一项数据:全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6亿。叔吓了一跳,不由地扶了扶自己不那么轻的眼镜。6亿人,什么概念?快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了!
不管是出去吃饭还是坐地铁,叔总会看到很多戴着眼镜紧紧盯着手机的人,他们的认真劲好像一刻也离不了它。我偶尔会替这些近视的人感到担忧,毕竟老师从小就告诉我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窗户不那么明净了,看到的世界岂不是会少很多?
叔最近和患高度近视的朋友聊了聊,从他们的亲身经历里,我看到了一种对视力变差的焦虑和惶恐,高度近视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多生活和情感困扰。而想从这些困扰里走出来,似乎并不容易。

与失明相关的恐慌和魔怔

@胡昱明 男 28岁 左眼1700度 右眼1800度

说来讽刺,我的名字中有个字取自“光明”之意,但28岁的我却是个戴了17年厚重眼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管不住我,放学后第一件事便是看电视,下巴抵在柜子上,脸离电视屏幕只有几厘米,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

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视力变得模糊,即使坐在前几排看黑板也需要眯着眼。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视力,双眼近视均达到了600度。当时对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概念,医生和我说这是高度近视的时候,我也只是木木地点了点头。

眼镜很大很重,架在小小的鼻梁上,做什么都不方便,尤其是体育课不能随心所欲地跑跳。有同学管我叫“四眼”,我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同,原本内向的我愈发自卑了。

年纪这么小近视度数就这么高,应当多多保护眼睛才对。但舍不得电费的爷爷奶奶,不愿意更换家里10瓦的小灯泡,我经常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配了一副眼镜后,妈妈便觉得万事大吉,此后几年再未带我去检查过眼睛。我自己也不上心,每天只想着玩,对视力的变化听之任之。

随着身体发育,我那副三年级配的眼镜镜架被长大的脑袋撑得松松垮垮,配第二副眼镜的时候我已经到了城里上初中。视力也大涨,左眼900度,右眼更是翻了一倍,涨到了1200度。

与此同时,我的父母离婚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新感情,无暇关注我的成长。我陷入了极度的自卑和落寞中,在学校里我需要随时看住自己的眼镜,稍不慎便会有人过来一把拽掉,拿在手里像逗狗一样引诱我去抓。没了眼镜的我眼前一片模糊,就像置身一片只有雾气的世界里。趁此机会,他们把我围在中间来回推搡,我看不清地面,摔了个狗啃泥。我的悲伤是他们的欢乐源泉,每个人都笑得发自肺腑。

大学以后我买了智能手机和电脑,年少不懂控制欲望,经常熬夜看小说打游戏,睡觉前还会蒙在被子里玩两个小时手机。当眼睛疲惫得流出眼泪,我会突然担心自己的视力问题,但很快便沉沉睡去,第二天又重复前一天的生活。

毕业后我去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偶然间看到了一篇关于“视网膜脱落”的科普文章,才猛然醒悟原来我已是超高度近视人群,需要定期检查眼底,过度用眼与剧烈运动都会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随着近视度数的不断增长,甚至可能还会失明。

我浑身冒冷汗,想起已经很久没有去检查过眼睛了,找了个周末去医院,一查,眼睛度数又涨了,左眼1700度,右眼1800度。

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感侵袭了我的全身,我想起了曾经被同学抢掉眼镜的无助。我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摘掉眼镜,周围是车流声说话声风被树叶吹动的沙沙声。但我什么都看不见,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我不能成为一个瞎子。我看到一个资料上说,测试眼睛是否视网膜脱落的方法之一是找一条直线看,如果直线是弯曲的,那么你的视网膜就可能出问题了。

此后,我关注直线的程度接近病态般魔怔:在路上看到斑马线和人行道上的盲人砖会蹲下去挨只眼睛看它是否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会看小区大楼是否倾斜,依附在墙上的水管有没有弯;在家里时我更疯狂,动不动就看门框和窗框,随时趴在地上看连成片的地板砖铺的整齐与否,砖与砖之间的那条线有没有弯曲。

我看的一直是直线,最怕它们突然变成了曲线。还好,这么久了,它们一直都很直。

相亲被嫌弃近视基因会遗传给孩子

@李欣 女 26岁 左眼800度 右眼750度
高度近视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从小自卑与过于敏感的性格,均来自于我的近视。

我们家三代近视,我上小学时已有近视的苗头,看比较远的物体时喜欢眯着眼,我妈大为惊慌,立志要将近视扼杀在摇篮中。

10多年前的大街上,有很多宣称能治疗近视的青少年护眼中心,我妈听朋友介绍了一家,每周都带我去“治眼睛”,做针灸电疗。细细的银针扎进我眼睛周围的穴位,根根直立,再用通了电的黑色小夹子夹住,针扎的部位便会传来突突突的跳动感。

每次进行电疗时,我都紧张得满手冒汗,因为对疼痛的恐惧,当医生一边调节按钮加大强度,一边问我“有没有感觉”时,我都抢先回答“有”,生怕下一秒自己会被“电死”。

除了电疗,还有穴位按摩、中药熏眼等方法,全套下来大约一到两个小时。每次测视力,我都希望“取得一个好成绩”,以对得起妈妈对我的担忧和她投入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于是,我开始学会了背视力表,5.0那一行即使字母看上去模模糊糊,我也能倒背如流。

是的,护眼中心这一套走下来,我的近视并没有得到控制,上初中时妈妈总算带我去配了一副500度的眼镜。虽然我平时非常注意用眼卫生,但大学毕业后,我的近视度数还是涨了不少,左眼800度,右眼750度。

这是一个对颜值极度苛求与挑剔的时代,脸成了很多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长相本就普通的我,架着一副大眼镜怎么看怎么怪。取了眼镜鼻梁上两道深深的凹痕让我自己都看不顺眼。戴上隐形眼镜也很糟糕,眼球突出,双目无神,画眼妆都没办法遮挡。

外在美追求不到,我转而寻求内在美,读书的习惯让我渐渐萌生了向隅之感。常年闷在房间一个人看书,让我整个人显得十分呆滞。我跟着美妆博主学习穿搭,看着镜子里穿上衣服画上浓妆的自己,我会突然很难过。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曾大胆追求过喜欢的男孩子,被他骂“丑眼镜”“死鱼眼”让我难受了好几天,我一度担心自己会不会单身一辈子,无人认领。说来惭愧,我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与世俗对抗。

已经26岁的我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父母总是担心我的终身大事,在百般不情愿下,我接受了他们的相亲安排。

其中有个相亲对象比我大4岁,在一家国企上班,家境殷实,相亲市场要求的车子房子票子他都有。闲聊半个小时后,他的目光聚焦到了我的眼睛,问我的近视情况。本着真诚的态度,我如实相告,他面露惊讶之色,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嫌恶:“你挺好的,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基因,我怕你的高度近视遗传到我的孩子身上。”

第一次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奇葩相亲对象,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此后我决定不再去相亲,找不到男朋友也没关系,大不了单身一辈子。

但我最终还是找到了男朋友,对方和我一样也是高度近视,这让我有了一种怪异的亲切感,我觉得我们的悲喜是能互通的。

出门在外,我经常会用路牌上的字检验我的视力,一旦看着有点模糊,我立马紧张地说视力又下降了,万一超过1000度可怎么办,万一我将来瞎了怎么办,如果我瞎了你还会不会娶我……这时候他总会温柔地拉住我的手,告诉我不要怕,一切都不是问题。

看着他温柔的眼神,我忧虑的心也渐渐变得暖起来。

来自医生的叮嘱

@张医生 女 眼科博士 30岁

临床医学我一口气读了八年,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医生这一行要求比较高,虽然我已经能看门诊、值班,但还没具备独立做手术的资格,不过接触和诊治过的高度近视病人并不少。

我所在医院的眼科属于“网红科室”,临床实力全国排名前三,来做近视屈光手术的人非常多。除了青少年以外,大部分是30岁往上的都市人群。有些人会为了职业诉求来做手术,比如当兵、当宇航员、飞行员等等,更多人是为了摘掉眼镜矫正视力。

国内与国外相比,在临床研究的进展与某些特定的器械和用药的推广上要逊色一些,但在做眼科手术的技巧上,是不逊色于国外的,甚至一些顶尖眼科专家的技术比国外的专家还要略胜一筹。

我们一般认为,300度以下属于低度近视,300-600度属于中度近视,600度以上属于高度近视,1000度往上就是超高度近视了。

患高度近视的人较常人会失去很多体验人生的乐趣,运动员、飞行员、雕刻师等对视力的要求非常严苛,近视度数太高的人会被排除在外。需要付出太多力气如撸铁,或刺激的极限运动如跳水我们也不建议做,这些行为对眼球的冲击力都比较大,稍不慎,可能会伤害到视网膜。

高度近视人群有很多共同点,从外表上看眼神呆滞,眼球外凸、形态很差,镜片非常厚,整个人愁容满面,显得极度不自信。

我有一位30多岁的女超高度近视病人,她漂亮优雅,但因为视力原因一直单身。她对我说:“医生啊,我真的什么都好,就是看不清,你帮帮我吧,我想正常一点。”

有个近视1000多度的女病人说,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别人做饭看到的是米,她看到锅就不错了。还有一些超高度近视的孕妇,怀孕的时候非常焦虑,担心把自己的近视遗传给宝宝。

我脸上很少有笑容,不是我们医生冷漠,是每天接触太多太多病人,那些美好的、温柔的表情已经不够用了。医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共情。但我们的共情只能持续几秒钟。眼科医生这个角色决定了我们最先看到的不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而是“眼睛”,那是我们存在的目的。

前段时间,“凡尔赛文学”和“糊弄学”很火,我们也有自己的专属文学,叫“不确定学”。视网膜本身具有相当复杂的结构,结构功能上能细分为10层,高度近视的原因往往也很复杂,你不能轻易地盖棺定论,我们在跟病人接触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很难给到一个“确定的promise”。

如何向患者传达他的病情,是一门学问,要根据他的接受度来。我们要给病人信心,但是又不能让他过分期待,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差不多、一般而言、大概率、很大概率”这种词。

我很难给到一组精准的数据,但近视确实跟亚洲人群的生活方式、文化、基因都有些关系,加上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有万物互联的趋势,手机、iPad、各种电子显示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用眼过度,野外活动又很少,眼球缺乏放松调节的“场景”,真的太容易近视了。

偶尔我们还能遇到近视超过3000度的患者。你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会遇到多少障碍。这些患者戴着啤酒瓶底一般的厚眼镜,在人群中往往不难辨别。他们经常会感到很不安,距离若不够近很难辨别迎面走来的熟人的脸,读书看手机佝偻着背,眼睛会不自主地离得很近,一个人出门眼镜若坏了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是真的希望大家多参与户外活动,多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好的用眼习惯。

虽然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落并不多见,但遇上的人会经历一番心灵炼狱。少部分患者甚至会经历多次手术的惨痛折磨,就像背负着大山一样沉重。外人的语言安慰非常苍白,内心的苦痛与折磨只有患者自己知道。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大家的窗户都能窗明几净,好让日的光辉、月的皎洁、彩虹的斑斓、天空、流云与微笑轻松入住,让窗户容纳一个更大、更灿烂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孩子坚持了50多年的眼保健操,会是一个谎言吗?
蒲公英和此物天生一对,早晚1杯,视力越来越好,摘掉“近视帽”
眼睛与眼镜——关于眼健康的新理念
眼科医生与您聊聊,配眼镜的那些事
第一批做近视手术的人,后悔了吗?
上网课戴防蓝光眼镜有用吗?投影仪好还是电视好?看看眼科医生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