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节,想起了子夏问孝,孔子: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userphoto

2022.05.08 河南省

关注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色难,很多人难做到!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何为色难?很多人难做到!母亲节,想起了子夏问孝,孔子: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今天母亲节,与母亲却隔山隔水,疫情管控升级,只能遥寄祝福。

夜色降临,心无归处,手捧《论语》,神思迷离,重读“子夏问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论语》中的这段话非常有名,尤其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更是脍炙人口的表白语。

子夏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是孔子的优秀弟子之一,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后世尊称其为“卜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子夏系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

做学问,就是要学中问,问中学,这样才能教学相长,靠死读书获得学问,是件很难的事。作为孔子的优秀弟子,子夏当然也是个善于思考的主,会请教孔子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寻求孝的真谛。

中国大多数时间,都是孝治天下的,明白什么是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关于何为孝?孔子从两个方面回复了弟子的提问。

其一,是“色难”。其二,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我们先看看孔子为子夏释孝的后关部分“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上文中的弟子指子女,先生指父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中有事,子女要为父母效劳;有了好吃好喝的,得先敬父母。文中的“食”为食物,“馔”意为吃喝、食用。

接着,孔子话锋一转,做到上述这些,真的就是孝了吗?文中的“曾( zēng)”为副词,意为岂、难道。很显然,孔子这是否定了这种表面上的“孝”的。

那么,真正的孝是什么呢?就是孔子开宗明义的那句话:“色难。”

那么,什么是“色难”呢?

对色难的含义,古今的理解名有不同,大致有三种解释。其一,孝子侍奉父母,做到和颜悦色是很难的。其二,以承父母之色为难。其三,侍奉父母,应当有恭敬之色。仔细想想,这三种解释都说得通,第三种似乎更接近孔子“色难”的本意。

所以,真正的孝,是侍奉父母,随时要有恭敬之色,不忤逆,要顺从,这就是“孝顺”。

《礼记·祭义》中也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孝的含义是多面的,子夏之问,孔子只是从一个侧面进行了释疑。面对不同弟子的提问,孔子对于孝的阐释也各有侧重。子夏之外,问孝者还有子游、孟懿子、孟武伯等人。

下面,我们再分别看看孔子又是如何给弟子释疑的。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游本名言偃,常熟人,是“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子游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

子游问孝,孔子给出的答案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在此,孔子是从“敬”的角度来阐释孝之含义,是为“孝敬”。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孟懿子,本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哥哥,孟子的六世祖。孟僖子临终之前,让孟懿子、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

樊迟也是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这段对话,是发生在他给孔子赶车时。

孔子所说的“无违”,是指不要违背礼节。这段许有点长,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孔子是个讲规矩的人,所以一辈子都奔波在克己复礼的漂泊旅途。尽孝也是要讲规矩的,孝不是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制,依礼而行才是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才是孝道)”。

孔子的这句话,初一看,有些令人费解,父母为孩子的疾病担忧,怎么就是子女之孝呢?原来,这是句半截话,意思是,除了疾病之外,其他事情都不用令父母担忧,这样的子女,品德修素都没得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孝顺的子女应当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就是孝。对此,老黄深有体会,虽然年已六旬,但是,因为醉酒的事,常令父母担忧,每每想起,都觉得愧对父母,实为不孝。

孟武伯,鲁国大夫,仲孙氏,名彘(音zhì),“武”是諡号,这个孟武伯,与上文孟懿子的关系非同一般,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侄子。他们是孔子弟子中父子兄弟同窗的,佐证了孔子授徒之广。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之孔子的“孝经”
曾子格言赏析
【珠溪写作】邓敏|《论语》微写作(五)
安德义论语解读2——为政篇第二
《论语·为政篇第二》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今读:为政、做人及孝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