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知识丨“荤”字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名词?

草字头的“荤”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名词?最早指代肉类的是哪个词?

初中语文教材中曾经收录过《食物从何处来》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其中“荤”和“素”相对, “指鸡鸭鱼肉等食物”。

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荤”字明明是草字头,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呢?  

其实, “荤”字的本义最初与肉食没有任何联系,而是葱蒜姜类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的代名词。“荤”字由菜到肉的意义演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的。

对于“荤”字,《说文》的解释为:荤,臭菜也;《苍颉篇》也说:荤,辛菜也。《徐铉说文注》:荤,臭莱也,通谓芸台、椿、韭葱、蒜、阿魏之属,方术家所禁,谓气不洁也。

可见,“荤”字在早期实实在在是指辛臭味很重的蔬菜。

既然如此,那“荤”是怎么从素菜变成肉类的代词?这跟佛教有关。

早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因为当地这些地有很多沙,又有很多水,不适宜草和菜的生长。

并且,当时出家人托钵,为了给施舍食物的众生行方便(给什么吃什么,不挑剔),没有规定不准吃肉,只是规定不准喝酒和吃葱、蒜之类。

佛教严禁信徒食用五辛(也就是“五荤”,“忌荤”),是每个佛教徒所要遵守的。比如,《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

不仅佛家有此禁忌,道教也有。《尔雅翼》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台、胡荽、薤为五荤。

古人忌荤,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荷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阻碍修行,严重损害自身修为。

当然了,“五荤”远不止上面那五种。只要是吃过之后会引起口中异味的蔬菜,皆可列入其中。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萧衍的母亲献太后张尚柔信佛,是个虔诚佛教徒。可是这个女人非常奇怪,她既遵守佛家的禁吃“五荤”戒律,又不吃肉类,只吃素。

要知道,当时的和尚和佛教徒是可以吃肉的。萧衍为尽自己的孝心,于是下令天下信佛的人都要学他妈,只准吃素,不准吃肉。

从此以后,和尚是既不能吃“荤”类等味道很重的辛臭蔬菜,又不能吃肉。慢慢地,和尚不吃肉也变成了“忌荤”。“荤”字最终也就变成了肉类的代词。

而原本代表肉类的,是“腥”字,所以,才有个词叫“不食荤腥”。“荤腥”就泛指鸡鸭鱼肉及气味浓烈的菜蔬之类的食物。

(图片来身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不能吃五辛(五荤)
四季学堂 | “二月宜食韭菜,大益人心”
韭菜,属荤物也,出家人就别吃了
《本草纲目》蒜
为什么“荤”是草字头呢?
什么叫吃花素?吃素有几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