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征系列文章(三十一)
userphoto

2022.12.05 重庆

关注

(五)一组同心圆和一组同心环(圈层同构):东亚地缘同心圆结构。

以三峡大坝为圆心,分别以700千米、1000千米、1400千米、2000千米、3000千米为半径画一组同心园,这组同心圆揭示出东亚地缘政治空间结构的基本关系。可以看出中原在东亚的中心位置,3000千米半径圆周线几乎把东亚大部分陆地和海域都了囊括进去了。

5.1半径为1000千米圆周:把东亚划分为人口稠密的东亚中央区域和人口稀疏的东亚边缘区域。中央区域基本是广义的中原,传统精耕细作农耕区。中原农耕区处于东亚自然地理的几何中心,是东亚文明(汉风)的发源地,东亚技术创新中心,东亚大陆的核心地带,亚欧两大新石器文化发源地之一、东亚原生性大河文明-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崛起。由于东亚与亚欧大陆的自然地理隔绝性,在西方列强从海路来到东亚海岸之前,中华文明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空间伸展。东亚边缘区域的文明主要是中原输入的,东亚边缘地区的文明史不到中原地区文明史的一半长左右。秦汉东亚中心-外围结构产生。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中国成为亚洲之中国至1840鸦片战争,两千多年来,东亚汉风劲吹,中原通过移民、文化熏陶、经济、文化交流、技术输出、留学等发挥了独特的文化辐射功能,

中华文明辐射到东亚边缘各国,东亚边缘地区借鉴、吸纳中原文明而成长。

古代,以耕地面积和男丁数量计算,中原力量最强大,中原农耕帝国一直处于东亚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制度创新的中心。

中原帝国中古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核心(华夷秩序)的主导者,东亚秩序的维护者。

在1000千米半径圆周弧线东部和东南部有很长一段弧线大致和中国海岸线轮廓相重合。中国东南海岸线是一条温带黄金海岸线、一条发展线,弧线上有众多富于生机、活力的优良港口城市。在弧线上有天津港、黄骅港、青岛、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航空枢纽、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澳门(博彩业、旅游业)、珠海、湛江、北海、钦州港。中国16个重要港口中有12个在弧线上;弧线上有中国最大经济、商业中心、中国金融中心—上海,以畅通的水路交通与中国海地区的产业链相链接。扼守杭州湾的舟山群岛和扼守珠江口的万山群岛也在弧线上。

1000千米半径圆周线北段与阴山-燕山山脉或长城大致吻合。内陆重要的省会城市、西北重镇兰州、西宁、银川,中国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交通枢纽首都北京也在圆周线附近。西南重镇云南省昆明市也在圆周线上。

5.2半径为700千米弧线上:

半径700千米的圆周线上,向心分布着一系列山脉、丘陵:山东丘陵、沂蒙山地、武夷山脉、南岭、苗岭、邛崃山脉、大凉山脉、龙门山脉、贺兰山脉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脉丘陵呈环形护卫着内部的核心地带。具有古代政治、文化、地理意义,大一统封建王朝地理疆域坐标“五岳”中的四岳也在700千米圆周线附近。这个环形山脉链把中原划分为内核心区和外部边缘环(层)。

5.3中原核心区-内核:700千米半径圆周以内区域:

中原内核心大致包括关中盆地、黄河中游平原、长江中游平原(两湖盆地)丘陵、川渝盆地(纵深深远的战略大后方)、汉中盆地。

在内核心区,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最早、开发程度最高、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物产丰富、道路网络化和政治同质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中原”的地缘政治核心,是地缘政治空间进一步扩展的物质、能量中心。提供文明扩张的人力、财力、文化、技术、兵源、粮食等。夏商周在核心区内产生。

春秋战国中心-外围结构产生。

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战国末期,经济发展突破了地形和气候的限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六国。

中华文明要继续扩展,必须突破三个地域瓶颈:湘桂走廊、辽西走廊以及河西走廊。秦始皇帝派史碌开凿灵渠,用于运粮,突破了湘桂走廊,五十万秦军越过南岭平南越地;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千里奔袭匈奴,突破了河西走廊,建立河西四郡,移民实边,在地缘上包围了匈奴,之后建西域都护府,秦汉帝国雄踞东亚四百多年;战国燕的疆域通过燕山的峡谷已扩展到了辽东,契丹辽迁徙汉人耕种西辽河,排干沼泽淤积成陆,辽西走廊贯通。清朝将东北纳入中国版图。                                   

 5.4中环-中原边缘层:700-1000千米圆周环

700—1000千米圆周线之间是环绕核心区的中原边缘环。它有陆海两个相对的半月环形地带构成,在内陆地区主要是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从京津到云贵高原的内陆农牧交错半环形地带,历史上的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在此交汇,游牧、狩猎民从东北、西北、西南向中原内迁,抑制了大陆边缘环上封建割据势力,既懂游牧业又懂农耕业的农牧二元帝国在北部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农牧二元对立向农牧二元融合演化。

东南沿海新月形半环形濒临大海,陆海新月形是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交错地区。本区东南人口多是从中原迁徙到长江流域,再辗转迁徙到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很少,耕地很少,随着人口的增长,15、16世纪人口过量,不得不向海洋谋生,发展海上贸易和海洋养殖业,耕海牧鱼。近现代以来,随着海权的兴起,东南沿海海洋经济带得到迅速发展。

陆海新月形有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国经济三大核心区;胶济地区、闽南三角地带和台湾岛西北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次核心地区。                                                   1420千米半径圆周线南抵海南岛天涯海角、东沙群岛附近,东南抵达台湾岛南部尾闾,东到钓鱼岛附近海域,北到二连浩特附近中蒙边界,西南到云南西南边境。

5.5-1外环(过渡地带):1000—1420千米圆周之间

外环处于中原核心区向边疆过渡地带。在外环内有许多在中原与边疆互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中原与边疆之间有便捷的通道,又是可扼守的险要。辽西走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河湟谷地都在这一地区。

为了保卫沿海经济建设成果,必须扩展海上防御纵深。近海200海里是海上御敌的主要场所,近海地区是防御前沿(一线地区),海陆半环区是对海防御的浅近纵深,是支持战争的前进基地(二线地区),依托与海岸线平行的多丘陵、山脉环带状结构呈环形防卫,依托同心山链抗击敌人。

防御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地形优势,在选好的地形上配置军队并在战斗前熟悉地形,隐蔽在这种地形中必然比进攻者更能出敌不意。《科贝特》34页

一环一环地势逐渐增高的同心圆结构让进攻方很难利用射程上的优势,一鼓作气拿下聚集在核心的全部守军。防御方攥拢拳头,打击敌人。

从中原渡黄海、东海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东渡台湾海峡控制台湾岛,从而有效控制中国海;下海南,可控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影响马六甲海峡,可通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海上走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中国所管辖的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中的140万平方千米浅海大陆架多位于中环沿海半环。       

5.5-2中原与边疆的对峙争夺焦点1000-1420千米:

①辽西走廊从中原通过辽西走廊或渡渤海进入东北地区;辽国开拓辽西走廊成为傍海大道,1125年3万女真军3万契丹降军出辽西走廊南下发动了靖康之难;1381年明军将领徐达在辽西走廊最窄处筑山海关,明末松锦大战、山海关之战,1644年清军入关;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

②河西走廊连接中原与西域(新疆)的丝绸之路窄长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汉武帝时期建河西四郡,迁徙汉地农耕民耕种。河西走廊分割草原,隔绝羌胡。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中亚,通向欧亚西部世界,宋以前重要的对外交流通道。

③河套平原内蒙古核心地带—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河套平原,中古农耕民与游牧民激烈争夺的地区,河套平原俯瞰关中,地接塞北,分割漠南草原,既是游牧骑兵南跳关中的跳板,游牧民渗透入侵河套,对关中造成巨大压力;中原帝国以河套平原为前进基地橫绝戈壁大漠到漠北草原。

④河湟谷地青海省核心地带—河湟谷地,是中原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古代有唐蕃古道,现代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河湟出发。

5.6外环(边疆区):1000-3000千米圆周所夹的外环形区域

东北(关东)、蒙古草原、西域(新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呈半环形屏蔽中原;边疆区降水稀少、人口稀蔬,中古入侵中原的游牧、狩猎部落基本都来自边疆区;从陆上屏护中原,边疆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可用于火箭、卫星发射场(酒泉、西昌)、罗布泊核试验场。

海上半外环区,台湾岛和海南岛这两个海岛以及众多小岛,黄海、东海、南海环绕。

“内环”和”中环”处于中国历代中央集权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外环少数民族边疆区处于羁縻状态;构成东亚地缘政治体系中自成一体的“内外环体系”。

周边“藩属”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越南则构成中国周边的“内圈”,并与“外圈”的东南亚一起构成统一的“宗藩体系”。 

中原农耕帝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对周边小国、部落和王国的影响巨大。

“东亚多环地缘体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以及周边向中心聚合的一个统一体。以中原的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为核心,发达的农耕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农耕经济区域是可耕地、水源、交通、物产等资源条件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向东汪洋大海,向北荒寒不毛,向西高寒缺氧的高原山地,向南则酷热难耐,疟疾流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征系列文章(二)
是什么造就了群雄混战的日本战国时代?
本人自创的一种最简单的七等分圆周的方法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从匈奴到蒙古,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我的大历史观⑥——罗马性 VS 汉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