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询言说:《语言与沉默》荐读

我们现代都市人对大量行话了如指掌,但却不熟悉石头和花草的名字,我们吃面包,但却不知道面包的由来过程。我们互相交流,然而我们交流的方式是二手的、抽象的,并不能构建一个共同体。

——《语言与沉默》

书名:《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作者:乔治·斯坦纳,季进

译者:李小均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推荐语


语言也是有生命力的,它可能先于我们出现,也可能先于我们灭亡。

语言是人类的标记,是人类最本质的工具。这种对语言生存状态的问询,实际上关乎人之存在本身的意义和可能性。二十世纪曾经因为对语言本质的追问而引发了哲学洪流,因此被称为“语言学的世纪”。

这本《语言与沉默》,犹如这洪流中的一艘快船,把批评指向战争、暴力、政治、道德和知识等多个维度,并不断发出警告,提醒我们小心词语的陷落和沦丧。


这种警告,实际上于中华文明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们中国人在日常格外注重说话的“艺术”:鼓噪处大张旗鼓惊天动地,沉默处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直接处声色俱厉苦大仇深,婉转处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温柔处春潮带雨吹面不寒,凶险处绵里藏针笑里藏刀,讲段子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作报告长篇累牍旁征博引。

我们的语言如此微妙而“成熟”,乃至成为技巧,成为专业,成为格套。而于我们,沉默并不是不言语,而只是这语言技巧的一种。所以这沉默总是清冷得令人不寒而栗。


我曾经非常反感《增广贤文》这样的书,因为它把每个中国人的人生写在了里面,成为定式,无所隐匿也无从创造。在陈词滥调之外已然没有人生,而每个人的人生也被一个个陈旧的词语锁定,成为世故和城府,成为俚语和俗话。

语言绝非只是载体,犹如衣服绝非只是我们的外貌,它是我们的影像,甚而就是我们自身。


我们已经习惯于陈词滥调,却不知道这意味着背弃与离散:“我们现代都市人对大量行话了如指掌,但却不熟悉石头和花草的名字,我们吃面包,但却不知道面包的由来过程。我们互相交流;然而我们交流的方式是二手的、抽象的,并不能构建一个共同体。”(本书)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恰恰是因为组建奥斯维辛的不仅有铁栅还有无耻谰言,如果不能对言说方式自身进行修护,你多么美妙的文字都是“野蛮”的,甚至是无耻的。


所以,这本书对语言的问询,让我们似曾相识,触目感怀。

我们在动辄万千文字的论文、报告、总结当中,在每日的招呼寒暄和轻描淡写中,有几句话可以沉淀下来,落入泥土,生根发芽?

语言的境遇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境遇:一个可怜的流浪者不是被人耻笑和驱赶,而是不知道到那里流浪。

离开纯真的语言的故乡,当你于KTV一夜嚎叫之后,在一个充满期许的黎明,却找不到归路。

(by 华国栋)

书摘

集中营的世界,是在理性的范畴之外,也是在语言的范围之外,如果要说出这种“不可言说”的东西,会危害到语言的存在,因为语言本是人道和理性之真理的创造者和存载者。一种充溢着谎言和暴力的语言,不可能再有生命。

语言是人独特的技艺;只有依靠语言,人的身份和历史地位才尤其显明。正是语言,将人从决定性的符号、从不可言说之物、从主宰大部分生命的沉默中解救出来。如果沉默将再次莅临一个遭到毁灭的文明,它将是双重意义的沉默,大声而绝望的沉默,带着词语的记忆。

 传统价值的共同体已经破裂,词语已经变得扭曲而廉价,经典形式的叙述和比喻被复杂而短暂的方式取代,阅读的艺术,真正拥有识文断字能力的艺术,必须修复。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作为健全的读者阅读,以精确、敬畏和快乐为榜样。相比于创造行为,这是次要的任务。但它从来没有这样重要过。没有批评,创造本身或许也会陷入沉默。

维特根斯坦是最伟大的现代哲人,也是最想逃避语言螺旋之人。他所有的著作都始于对语词和事实之间有无可验证关系的追问。我们称为事实的东西也许是一层语言纺成的面纱,覆盖在我们的心灵上,远离现实。维特根斯坦促使我们思考,当话语只是无限后退的过程,是由其他语词言说的语词,现实还能否被言说。

后印象派才逃离语词。凡高宣布,画家不要画他所见,而要画他所感。所见的东西能够转化为语词,所感的东西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先于语言或外在于语言。它只有用特定的颜色话语和空间结构话语才能表现。……油画和雕刻拒绝取名或标题;它只需要贴上“黑与白5号”、“白色形式”或“85号作品”等标签。

在罗曼﹒罗兰和托马斯﹒曼的作品中,我们发现这种信念:音乐家才是根本意义上的艺术家(他比画家或作家更配称为艺术家)。这是因为,只有音乐才能实现一切艺术追求的目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方法与意义的完美结合。

在我们时代,政治语言已经感染了晦涩和疯癫。再大的谎言都能拐弯抹角地表达,再卑劣地残忍都能在历史主义地冗词中找到借口。除非我们能够在报纸、法律和政治中恢复语词意义地清晰和严谨,否则,我们的生活将被进一步拖向混沌。那时,一个新的黑暗时代将来临。

火可以照明,也可以毁灭、蔓延、萎缩。语言如此奇怪地与火相似,但它的地位比火更高,因为它是人类反叛诸神的核心力量。

 在包罗一切的“逻各斯”和我们碎片一样创造出世界的鲜活话语之间,除了相互折磨和背叛之外,是否还有可能共存?把人同动物区分开来的语言行为,在与神的争斗中并未同时超越了人?

 对于卡夫卡——他在现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来说,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耻辱。他那鲜活赤裸的风格表现出他绝不轻易放过每个词语。卡夫卡在另一个充满灰烬和怀疑的乐园里给每一个事物重新命名。

布尔说:“我在说话时对自己的了解远不如我沉默时对自己了解。”

在这样一种文明中,语言筹码不断在通货膨胀,使得原本神圣的文字交流如此贬值,那些有效、真正新颖的文字,再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听到。

 我们现在生活其中的文化就像充满了八卦的风洞,从神学、政治到空前喧嚣的私生活,八卦消息四处横流(精神分析时修辞华丽的八卦)。

在我们能够继续教学生之前,我们肯定要问自己,人文学科具有人性化的力量吗?如果具有,为什么它们在黑夜到来之前失败了呢?

 20岁的时候,卡夫卡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我们在读地这本书不能让我们醒悟,就像用拳头敲打我们的头盖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它?难道只因为它会使我们高兴?我的上帝,如果没有书,我们也应该高兴,那些使我们高兴的书,如果需要,我们自己也能写。但我们必须有的是这些书,它们像厄运一样降临我们,让我们深感痛苦,像我们最心爱的人死去,像自杀。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砍碎我们内心的冰海。

1914年,当士兵走上战场时,语词也进入了战场。四年后,幸存的士兵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在真正的意义上,语词没有回来。它们仍然留在了战场上,在德意志精神和事实之间建起了一堵神秘的墙。它们编造出第一个巨大的谎言。

卡夫卡1911年10月24日的日记:昨天,我突然觉得,我一直没有爱我的妈妈,像她应该得到的爱那样,像我应该能爱的那样,这只是因为德语在拖我的后腿。

我们现代都市人对大量行话了如指掌,但却不熟悉石头和花草的名字,我们吃面包,但却不知道面包的由来过程。我们互相交流;然而我们交流的方式是二手的、抽象的,并不能构建一个共同体。

声明

本推文创作内容及选文仅用于交流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话,对话,祈祷和词语的游牧特征
莎士比亚与布朗肖 | 袁筱一
沉默与诗人
乔治·斯坦纳:K
莫里斯·布朗肖:卡夫卡与文学
莫里斯·布朗肖:卡夫卡与文学|散文|北京文艺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