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诗人们的私房菜

所谓不平则鸣,中国文人往往是官运不济后才诗兴大发、文兴大发,然后又食兴大发。坎坷、抑郁、感伤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灵药,从古到今,许多文人都在诗歌与文字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人生的志趣,最终在美食中获得舒缓、平和。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是菜,菜也是诗歌。


受孔夫子影响,中国文人有个传统——“君子远庖厨,对于美食,他们多是评论家,品尝家,却少有能同时下厨做得一手好菜的。李化楠、李调元父子算是少有的二者兼备的,但他们的美食诗歌却少了些。若论文名和影响力,苏轼和陆游在诗歌美食这个领域更有建树。

苏轼和陆游口味不同,简单的可以总结为:苏轼爱吃荤,陆游喜吃素。苏东坡爱吃猪肉,有《食猪肉》诗文为证: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其中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至今还是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如今流行的红烧肉做法,不管怎么创新,总离不开苏东坡总结的这几条。除了东坡肉,做鱼羹也是苏东坡的一项绝活。他在《东坡志林》就夫子自道: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苏东坡一生用诗歌记录了很多美食,可说是一位伟大的美食记录者。在他的笔下,粗略统计,今天依然流行的就有扬州的醉鱼、醉蟹、腌鸭蛋,安徽泗州的春盘,广州的花鸡粥,吴地的炒肉片、糟淮白鱼,山东蓬莱的鲍鱼,四川的豆腐、江团等,至今都还是地方美食,其中大多受益于苏东坡的诗歌美食广告

除了苏东坡,陆游也算得上古代写作美食诗最多的诗人了,他创作的有关饮食的诗歌多达百余首。可以说,美食同样给了陆游很多灵感,在美食的刺激下,常有好诗诞生,如清酒如露鲊如花(《鹧鸪天》),读来就让人食欲大发。

这句诗中如花一般,其实是一道五代十国时期的名菜。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吴越有一种玲珑牡丹鲊,以鱼叶斗成牡丹状蒸熟,叶微红如初开牡丹,就是用一种腌鱼切片成牡丹花状,然后蒸制而成,菜形美味更佳。

在很多时候,陆游干脆把惆怅与孤独之情直接寄托在美食中,如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这里的菰菜即茭白,官场不得志的陆游,既以诗歌记载了美食,也记载了当时的心情。

在蜀地做官时,陆游写过一首《南烹》:十年流落忆南烹,初见鲈鱼眼自明。堪笑吾宗轻许可,坐令羊酪僭蒪羹。其中,对美食的眷恋深深地刻画出诗人的孤寂与怅然。

我想,在思念这种情感中,美食也是占了很大比重的,比如我们常常感叹再也吃不到儿时吃过的一道美食了。这种深沉的情感在当时郁郁不得志的陆游写来分外感人。到了晚年,陆游干脆自己耕地种菜,而且几乎只吃素。这一方面是保养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志趣所在。

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香粳炊熟泰州红,苣甲蒪丝放箸空。不为休官须惜费,从来简俭作家风(《对食戏作》)。吃素让陆游获得了很强的心灵力量:但使胸中无愧怍,一餐美敌紫驼峰。


陆游对素菜很有研究,包括芹菜、荠菜、茄子等在他的笔下都有详细描述。素菜里他最喜欢的是荠菜,并专门写下日日思归饱蕨蕨,春来荠美忽忘归的诗句。此外,陆游还总结出了做素菜的绝招: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即保持蔬菜的新鲜原味,如今看来,陆游食用的可真是健康食品。

当然,陆游也不是全吃素,他是吃得比较清淡。他在《雨中小酌》中有自摘金橙捣鲙齑的诗句,其中的金橙鲙齑这道菜曾被隋炀帝夸赞过为东南佳味。做法是用鲈鱼拌和细切的金橙,做成汤菜,后来的苏州名菜蟹酿橙即是源于此。

从目前的诗文来看,陆游至少会做酸菜,会制甜羹,会做齑面,在美食操作这个层面,陆游是不亚于苏东坡的。这两位诗人的美食创意与美食观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苏、陆的出现或许并不是偶然,在宋代甚至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诗体:求食诗

话说苏东坡在黄州任副团练的时候,一个秀才请他赴宴,苏在满桌菜肴发现了一道叫做为什酥油炸果品,吃完之后觉得味道很好。过了几天,苏东坡很想再吃一次为什酥,但是又不好直接去向人家开口要,刚好看到衙内鲜花盛开,就想到作一首诗去求这道菜品,诗云:野饮花间百事无,腰间惟系一葫芦。己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什酥。见诗后,秀才马上派人送来了几盘为什酥。

南宋诗人范成大也经常做诗求食。有一次,他在黄岩吃到了一种鱼鲊,觉得非常好吃,后来又想吃,就写了一首《从圣集乞黄岩鱼鮓》: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船浪帆风。以诗文换食,也算是一种雅事。这种写诗求食的做法颇富创意,就算在今天还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可以作为美食文化的一种趣味而存在。

以诗歌写美食,这在当今诗人中已经很少了,作家里也很少。我所认识的诗人中,最知味、知烹的,我的好朋友张枣算一个,石光华算一个。

与古人相比,我们还是很惭愧,实际上,古代文人以其美食诗大大推进了中国美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内涵。相较而言,当今的美食很大程度上是耽于口腹之欲了,过分满足腐败的胃口,自然就少了很多灵动、高雅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与美食
焦虑了,看陆游
这野菜,苏东坡把它夸上了天,陆游等诗人也是它脑残粉
描写清明节的3首不出名诗词,构思精妙文采好,赶紧背下来
【文史知识】古代的吃货们
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