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对穴”理论探析

杨志新宋成军

(承德医学院,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20号,067000) [摘要]根据腧穴位置特点,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

穴命名为'相对穴',二穴阴阳相对或阴阳表

里相对.阐述提出相对穴的基础,通过相对穴的临床应用,从经脉理论,阴阳学说探

析其理论基础.

[关键词]相对穴;针灸疗法;理论;方法

'相对穴'_1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 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 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昆仑与太溪等.这些穴 一

个穴位于阴经,一个穴位于阳经,在上肢及部分下肢 属阴阳表里相对,在躯干及部分下肢属阴阳相对.临床 应用可'对刺'(即同时取相对的二穴,即'二针二穴', 一

针阴经穴,一针阳经穴)或'透刺'(即'一针二穴',以

针作用于相对的二个穴位,二穴均得气).因相对穴

位置上具有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的特殊性,配合应用, 在调理阴阳方面可以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1提出'相对穴'的基础

'相对'一词,可见于《考穴编》,《神应经》,《针灸大 成》等古代医籍,用以腧穴的定位.例如《考穴编》:'蠡

1/10页

沟,在内踝上五寸,与光明相对[2].''然谷,在足踝前大 骨下陷中,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际,与外侧京骨相对,较 涌泉当微前些_2].'《考穴编》广注:'悬钟,须细揣摸绝 骨尖,如前三分而高寸许是阳辅,绝骨尖间筋骨缝中见 悬钟,与三阴交对[2].'《神应经》:'阴陵泉,在膝下内侧 辅骨下陷中,对阳陵泉而稍高一寸许,曲膝取之[2].' 《针灸大成》:'阴陵泉: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 之;或屈膝取之.在膝横纹头下,与阳陵泉穴相对,稍高 1寸[3].'内关,腕后二寸二骨间,与外关相对[3].' 现代描述腧穴位置时也用到'相对',例如外关:伸 臂仰掌,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 关穴相对处取穴[2].支沟:伸臂俯掌,于腕背横纹中点 直上3寸,尺,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2]. 2古今对相对穴的应用

在提出'相对穴'以前,相对穴虽不作为一种独立 的穴位名称及单独的配穴方法应用,但在针灸临床上, 古今皆有运用.古用体现在历代针灸医家经验,针灸着 作及歌赋:《针灸大成》,《玉龙歌》,《玉龙赋》,《肘后 歌》,《席弘赋》等.如《针灸大成》应用相对穴间使,支沟 对刺疗鬼击;曲池,少海对刺治疗手臂痛不能举;阴陵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0060125) 通讯作者:杨志新,yzxl9972003@yahoo.corn.cn,(0314)2065026

泉,阳陵泉对刺治疗水肿;小水不禁,灸阳陵泉,阴陵 泉;足踝以上病,灸三阴交,绝骨;足踝以下病,灸照海, 申脉.《玉龙歌》取绝骨,三阴交对刺治疗寒湿脚气;昆 仑,太溪对刺治疗'肿红腿足草鞋风'.《玉龙赋》取太 溪,昆仑对刺'疗足肿之迤';阴陵,阳陵对刺'除膝肿之 难熬'.《肘后歌》取昆仑,太溪对刺治疗脚膝经年痛不 休:'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

2/10页

细(太溪穴别名)_3],'.《席弘赋》应用悬钟,三阴交对刺 治疗脚痛膝肿等.应用相对穴透刺,如《玉龙歌》取阳陵 泉,阴陵泉透刺治疗膝肿痛:'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 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间使 透支沟治疗'脾家之症之寒热'等.

现代临床应用则体现在王乐亭,许式谦,徐笨人, 黄羡明,魏凤坡等针灸名家应用相对穴'对刺'或'透 刺',形成经验等等.例如'金针'王乐亭治疗中风的十 二透刺法_4]: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陵泉透阴陵 泉,绝骨透三阴交,膝阳关透曲泉,阳池透大陵,太冲透 涌泉,合谷透劳宫,丘墟透申脉,环跳透风市,腋缝透胛 缝,肩髑透臂,就是以相对穴透刺为主.许式谦应用 相对穴外关透内关,支沟透间使,曲池透少海,阴陵泉 透阳陵泉等.徐笨人善用内关透外关,曲池透少海,并 且一针透四穴(曲池,尺泽,曲泽,少海)[4].黄羡明擅长 间使透支沟治疗精神狂躁,阴陵泉透阳陵泉治疗膝关 节痹痛.魏凤坡擅长曲池透少海,支沟透间使,阳陵泉 透阴陵泉,悬钟透三阴交等.又如针灸临床上常用的相 对穴金门透然谷治疗头痛;公孙透京骨治疗胃脘痛,腹 胀;阴陵泉,阳陵泉对刺或透刺治疗膝关节疾患等;而 一

些相对穴如'申脉,照海','三阴交,绝骨','内关,外 关','昆仑,太溪'等对刺或透刺,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3从经脉理论及阴阳学说探析相对穴的理论基础 3.1相对穴理论基础之一——经脉理论

'相对穴'之单一腧穴,尤其是经穴都在经脉线上, 因此,'相对穴'相对的基础,与经脉的循行有密切关 系.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规律,尤其是手的六条经 脉在上肢内外侧阴阳表里相对.每条经脉的腧穴在相

3/10页

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3期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Vo1.48,No.3?2O1?

应的经脉线上,由此,十二经脉的腧穴即经穴,也遵循 这个规律.如从上肢手腕内侧至外侧,依次是太(手太 阴肺经),厥(手厥阴心包经),少(手少阴心经);太(手 太阳小肠经),少(手少阳三焦经),阳(手阳明大肠经). 其中相表里的两经内外相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则手太 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前缘; 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都 循行在上肢内外侧之中间;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 经与手太阳小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后缘.在经 络线上的某些穴位内外表里相对,如上肢的内关与外 关,间使与支沟,下肢的昆仑与太溪等.一些穴位,虽然 没有表里相对的关系,而是在位置上,内外阴阳相对, 如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根 据腧穴位置特点,将这些穴命名为'相对穴',使腧穴的 定位更方便,知一晓二;临床使用,或对刺,或透刺.而 且应用相对穴治疗,取穴少,操作方便,疗效好. 3.2相对穴理论基础之二——阴阳学说

'相对穴'是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的腧穴,因此,谈 相对穴离不开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 的根本原因,而针灸治疗的目的在于协调阴阳,恢复阴 阳的动态平衡.故《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 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应用相对穴调整阴阳,其主导思想是:根据'人是统一 的整体'这一整体观念,通过调整阴阳气血,调动人体 积极因素,增强抗病机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3相对穴调整阴阳的特点及应用

阴阳并治,气血同调:因'相对穴'具有阴阳或阴阳

4/10页

表里相对的特点,应用相对穴调整阴阳则可'阴阳并 治,气血同调'.阴阳并治,即在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 下,同时调整阴阳二经,补虚泻实,使阴阳恢复其动态 平衡或'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病先起阴 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灵枢?终始》).在阴阳偏 盛偏衰的情况下,应用相对穴,既能激发阴经感传,又 能同时激发阳经感传,或同时刺激阴阳表里二经,通过 经络的作用,疏通脏腑,经络,气血,根据阴阳互根的原 理,使阴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再施以恰当的补泻手 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气血,表里相协,促进机体各脏 腑,器官之间的功能活动并建立新的动态平衡.一般而 言,阴病取阴经穴为主,应用相对穴,除了取阴经穴之 外,再辅以与之相对的阳经穴;阳病以取阳经穴为主, 再辅以与之相对的阴经穴.在针刺手法上通过补虚泻 实,使之达到阴阳新的相对平衡.例如阴偏盛,除取阴 经穴为主以泻阴(损其有余),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阴 偏盛,则阳相对偏虚,再取阳经穴施以补阳之法(扶 阳),以泻阴为主,佐以补阳,在针刺手法上'泻十补 一

'

;阳偏盛,以取阳经穴为主以泻阳,阳偏盛,阴相对 偏虚,佐以补阴之法(益阴),以泻阳为主,补阴为辅,即 '泻十补一';阴偏虚,以取阴经穴补阴为主(补其不 足),阴偏虚,阳相对偏盛,佐以泻阳之法,即'补十泻 一

'或于阳中求阴;阳偏虚,以取阳经穴补阳为主,阳偏 虚,阴相对偏盛,佐以泻阴之法,'补十泻一'或于阴中 求阳;阴阳俱虚,取相对的两个腧穴,阴阳俱施补法. 《内经》中已有应用相对穴'照海,申脉'(阴阳表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医学临证选经方法
经脉理论和藏象理论是相互独立的系统
针灸学-治疗总论-笔记
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 传统中医学圈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1)
【针灸大师】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