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合方分治,缓解胃癌盆腔转移严重腹痛腹泻案一则

   继续回归医学初心使命吧。医学除了要思考生命、研究人体疾病外,最实际的,就是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解除痛苦。

   因为最近疫情期间,所以本号花了大量篇幅,发了一系列相关文章。

   临床治验,只发了两则医案。以至于有朋友说,你会不会治病啊?这就令人尴尬了。其实这个问题确实也不太好回答,虽然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但我们又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还有朋友问,你发的两则医案,一是用针,还与传统针法不同,你会不会针灸啊?二是经方治疗一个慢性病,那么中医能治急性病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算不算急性病?中医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昨天已经提到过,相关的报道也有很多,我也不再重复。

   至于针灸问题,我不是针灸专业,但读书时也学过一点针灸知识,也用针灸方法处理过一些问题,以后我们再找机会讨论。

   小可不才,也曾处理过几例急症、重病。今天先带来一则,供诸君点评指正。本号后续也会陆续整理更多病例奉献给大家。

孙某某,女,39岁。

2019年12月26日初诊。

主诉:胃癌术后1年半,严重腹痛、腹泻2月余。

现病史:胃癌术后1年半,据称术中发现盆腔转移,形瘦,面色无华,贫血貌,纳谷为软烂食物,气短乏力,患者2019.10.04开始腹痛,2019.10.03开始化疗,腹鸣,有气过水声,每日大便不成形,或便溏,或水样,每日10余次,腹痛影响睡眠,服用泰乐宁与654-2控制疼痛。腹痛为胃肠痉挛性疼痛,据称腹痛时常见腹部有小包块,移时消失。曾查电解质紊乱。舌质淡,苔薄白,脉芤。

    诊断:中医诊断:腹痛(三阴阳虚证),泄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西医诊断:胃癌(盆腔转移)术后化学治疗

分析及治疗方法:因患者病情较重,体质又颇为虚弱,治疗不易,勉予治标之法,若泻不止痛不除,则一切治疗都是空谈。

    方1

    炙甘草20g,干姜15g,茯苓15g,炒白术15g,黄连3g,黄芩12g,生晒参15g,大枣15g,附子6g,姜半夏15g,山药30g,10剂。

此方主要用于腹泻,如腹泻明显,则服用此方,如服后腹泻可以控制,则停服。

    方2

    花椒15g,生晒参20g,干姜15g,附子6g,姜半夏12,山药30g,炙甘草12g,伸筋草15g,生白芍30g,10剂。嘱其自备饴糖,每次1两烊化加入。

此方主要用于腹痛,如腹痛明显,则服用此方,如腹痛缓解,则停服。  

    方1止泻,方2止痛,根据情况交替使用。

2020年1月6日复诊。

患者服方1一剂腹泻明显好转,目前大便1日1-2次,服方2(患者遵医嘱自购饴糖,每次1两烊化加入方2)后腹痛明显减轻,患者回淮安后止痛药仅服一次,未再服,患者目前仍配合输液治疗,仍有呕吐,寐差尿少,因患者未至,在视频中察知:舌质淡,苔薄黄(下为视频截图)。

方1

姜半夏30g,干姜3g,茯苓30g,生晒参12g,山药30g,大枣15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鸡内金15g,炙甘草3g,14剂。(先服此方)

方2

花椒15g,生晒参20g,干姜15g,附子6g,姜半夏12g,山药30g,炙甘草12g,伸筋草15g,生白芍30g,7剂。(腹痛备用)

    【分析】

患者为胃癌术中发现盆腔转移,就是说,患者一开始即有盆腔转移,只是可能因为转移病灶范围不大,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导致术前检查并未发现。

患者为晚期肿瘤病人,理论上说,只有邪去才能正安。但患者以明显腹痛与明显腹泻为主要症状,当此之际,若纯去邪,正难受之,所谓可能两败俱伤也。

接诊时,思考再三,忆起仲景先师治标之法。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创六经辨证法门,本为寒疫而设,然其六经辨证实可统摄诸病。后因战乱、朝代变迁等原因,一书而为两书:《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后世多以《伤寒论》统治外感诸病,而《金匮要略》为内伤门径也。然两书实为一书,在此不必赘论。

仲景之书,不仅建立了临床辨证体系,而且其方非仅为现在所说,治病求本,针对病因病机而设,而且针对患者痛苦的症状、体征,经方还特别重新治标。

不信?

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一个太阳伤寒的患者,经过麻黄汤发汗解表后,出现了上腹胀满的症状,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我们知道,厚朴行气除胀,但为何又要用甘草、人参呢?而且甘草、人参的用量较之厚朴、生姜少了很多。

其实这里如果用太湖医学体系中西汇通的方法来看,并不复杂。

这条说的是,一个本有太阴脾虚的患者,不慎患有太阳伤寒之证后,医者给予麻黄汤发其汗。太阳伤寒用麻黄汤是正治,但医者没有兼顾到患者的太阴脾虚体质,而麻黄汤中的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次麻黄碱等,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可以抑制胃肠道蠕动,本来太阴脾虚胃肠蠕动就慢,患有太阳伤寒的感冒后,因为体内大量分泌肾上腺素,抑制了胃肠道的蠕动,再用麻黄后蠕动又慢,慢上加慢,就出现了腹胀满之症。所以需要除胀治标,用厚朴、生姜促进胃肠动力,因为本有太阴脾虚,用少量甘草、人参益气健脾补太阴,正是太阴阳明同治也,也是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等胀满明显减轻后,还可以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倒过来用,以治本为主,辅以治标,此又言外之意也。

考《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患者每日下利10余次,颇类“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故选甘草泻心汤,并重用炙甘草,以取其甘缓之性也,缓解急迫症状,非量大不可。

然而患者腹鸣有气过水声,脾胃虚寒,水饮内停,在《伤寒论》第356条记载:“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故合用茯苓甘草汤。然茯苓甘草汤本用生姜,因药房无生姜,故取干姜代之,且甘草泻心汤中本有干姜也。

合用茯苓甘草汤者,因考虑中焦水饮不化,则即使缓解急迫,也恐易于反复也。

又,患者之腹泻下利,与腹痛有时有关。而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中记载:“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故又合附子粳米汤为其后盾,以护脾肾之阳也。

对于严重腹痛,又该怎么办?

患者之腹痛与腹泻,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分开出现。

甘草泻心汤、茯苓甘草汤与附子粳米汤,作为方一组方,主要针对严重腹泻,兼顾腹痛。虑其虽有甘草、附子等,恐亦难缓解腹痛,遂拟方二,嘱其与方一根据腹痛、腹泻发作情况,灵活服用,或者交替服用。

针对腹痛,如何选方?

前面提到附子粳米汤治疗“腹中寒气,雷鸣切痛”,似乎已经完备,然而当时心下仍未坚定。再思考腹痛为胃肠痉挛性疼痛,据称腹痛时常见腹部有小包块,移时消失。根据这个特点,突然想到,“腹部有小包块,移时消失”,这个表现,跟仲景大建中汤“出现有头足”十分类似!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其实观前诸方所治条文,均为针对胃中虚寒,或由太阴涉及少阴,而若“腹中寒”,出现“上冲皮起”者,从六经角度看,与厥阴冲气上逆,厥阴风木特征颇近,故大建中汤用蜀椒入厥阴,以温厥阴定风木也。

因患者症状发作特别严重,虑大建中其力尚嫌单薄,故又合用附子粳米汤,三阴同治。

虽分别针对腹泻与腹痛的处方,均为经方合方,似嫌庞杂,然于此际,惟以减轻患者痛苦,希挽救一二,若能及时缓解,方可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基础,不然,患者最后要么就被拉得虚脱而死,或者痛得死去活来,甚至痛性休克而亡啊。

幸而有效,也不枉一片苦心,惟患者是与我一老病号有一些关系,经介绍来诊,后来不知何故,未能再来,是复发?加重?还是缓解?不得而知。

至于方中,未用粳米,而用山药代替,亦取时贤经验也。

可见,如果运用得当,中医,经方,在一些急重症中,也可发挥其应有作用。

中医人,当有中医自信!因为,有疗效自信!

虽然,中医也不是,但中医,有时候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致谢】太湖大学伤寒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舌胖考虑太阴里虚,予栀子厚朴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伤寒论临床使用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第四十五
《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肺气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