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语》之学会宽恕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社”的本意是祭祀土地神的土台子,现在很难见到了,鲁迅写过一篇小说《社戏》,讲了他童年时候的故事,其实所谓的社,跟农村的小广场差不多,都是群众集中的地方,后边宰我对答说松、柏、栗三种应该是夏商周三代,对于社坛周边树种的要求,宰我说,夏朝用的是松树,殷商用的是柏树,而周朝用的是栗子树。至于这个“使民战栗”,到底是宰我说的,还是周朝采用栗子树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在当初应该是大家普遍的共识——看到栗树会让人害怕。

后来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就是以前的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就不要再去评论了。如朱熹解释的“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谨其后也(见《论语集注.八佾第三》)”,不过这里孔子用了三段话来说,应该是从三个角度谈“恕道”的问题,第一是对于旁观者和第三者,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跟看热闹似的,到处乱说了,第二是从为臣的角度,已经失败的事情了,要么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要么就闭嘴,不要劝谏以前的事情了,第三是作为君主、领导、老师,既然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追究了

当然从三代为什么取用三种不同的树木,估计是跟栽培技术有关,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了栽培栗树,而且栗树的果实还能当粮食,所以才开始大规模普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导读】 既往不咎
论语连载(61)《八佾篇》第21章,“哀公问社于宰我”。
素说《论语》:八佾篇(二十一)
《论语·八佾篇第三》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日课 | 《论语•八佾》21
《论语》九思包含的职场和人生智慧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