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语.述而》路上的老师

【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现在人都明白,朱熹说,三个人中,我算是一个,另外两个一善一恶,跟善良的人学习他的优点,比较不善的人,对照他身上的问题,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这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不过有这个心胸、气度和修养的人不多,就跟南怀瑾说的,大部分人都是“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

另外子贡在回答公孙朝关于孔子学问来源的时候,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见《子张篇.第二十二》)”,也就是说,孔子的学问都是这么零零星星学来的,哪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有老师、有教材,还有网络。

【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这件事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离开卫国,经过曹国去宋国的途中,在一棵大树下跟弟子讲习礼,宋国的司马桓(huán)魋(tuí)想杀孔子,把树都砍倒了,孔子离开的时候,他的弟子们说“可以速矣”,意思是后边桓魋追上来了,可以快点跑,孔子慢悠悠地说“老天爷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我们看这段文章,桓魋是孔子弟子司马牛的哥哥,当时他参与宋国的政治斗争,估计是担心孔子去宋国帮助宋国国君,所以假装杀他——当然不是真的要杀孔子,如果真要杀的话,何必要砍倒树呢?直接砍人得了,桓魋只是想要把孔子驱赶出宋国罢了。

当然从孔子的话中,也能看出孔子笃信天道,大有“舍身卫道”的态度。

【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三子”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估计是弟子们总感觉自己达不到孔子的学问,认为孔子有什么绝招没传授给他们,有所疑问,所以孔子作此解释,说,你们不要认为我有什么隐瞒,没教给你们,“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意思是我平日地一言一行都展示给你们了,你们要认真体会。

我们知道孔子所教授的是“做人”的学问,其中文字上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在于言谈举止之间,只是弟子们没有认真观察、体会,自然也就得不到学问的真谛。之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让我们认真仔细地去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不断反观自我,进行提高。有很多人,身边守着一堆“老师”,却学不到东西,这就是自己的观察能力、自省功夫不到家——就是不会学。

【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里我们看一下孔子教授的四门功课:第一是“文”,就是文章——书本上的知识,包括了诗、书、礼这些古代的典籍;第二是“行”,就是一个人操行,以礼为刚,也就是一个人一生的道德成果;第三是“忠”,就是正直、无私,对人对事的尽心;第四点就是“信”,信义、诚信。

我们看,除了“文”之外,好像其他三方面都是体验与实践的问题,所以前边孔子说的“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其实我每时每刻都在把真知传授给你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读】《论语》述而篇第二十四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会有收获。
好老师无所保留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9)
2009年10月30日《论语·述而第七·24》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每日学论语#9.11【2017-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