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年级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年级组管理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年级组管理的回顾与思考

年级组管理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产物,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内在需求。这一管理模式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现在正在呈现茁壮成长之势。年级组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在短短十年内已经超越了教研组,正在成为普通中学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中学普遍推崇的学校管理模式。

1.年级组管理的界定

年级组管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针对过去的教研组管理而言。我国传统的教师管理是教研组管理,同一学科教师一起办公,教研组长对教师的管理以专业管理为主,兼顾行政管理,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学业成绩;年级组管理是在教研组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方式,同一年级的教师一起办公,年级组长对教师的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业务的协调和管理,年级组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考核的指标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包括学生道德发展情况。

2.年级组管理的特点

在教研组管理为主基础上产生的年级组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顺应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年级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组织扁平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在年级组管理的实践中,通常年级组长被提升为年级主任,并且有校级干部深入年级,畅通了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渠道;年级主任参与学校行政会,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缩短了管理信息传递的链条;年级主任拥有人事权和适度的财权,有权决定教师的聘任和组合,有权决定部分物质的分配。这些变化,从内容和实质上促进了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和管理重心的下移,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行政权威得到强化,有利于管理决策的落实

在学校中至少存在两种权威体系:一是专业权威体系,一是行政权威体系。教研组管理主要以专业权威为主,专业权威不具有强制性;年级组管理主要以行政权威为主,行政权威具有强制性特点,因而有利于管理决策的落实。在年级组管理的体制下,学校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都能比较容易推进,因而可以激活学校的一潭死水,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

(3)教育教学有机整合,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

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顽症,除了升学率的利益驱动因素外,组织机构的分割和管理功能的分化是主要原因。年级组管理淡化了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的条块分割状况,在落实层面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初步解决了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不仅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家庭学校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三位一体”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一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教研组管理的特点是:以专业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学业成绩为主要驱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很难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年级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驱动,以班级管理为主要载体。年级组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一手抓学生、一手抓家长;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成为年级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3.年级组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一项改革都有利有弊,年级组管理改革也是如此。在年级组管理改革实践中,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探讨和逐步解决。

(1)年级主任聘任管理和职责定位问题

年级组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年级组就象一个小学校,独立性增强;年级主任就象一个校长,责任和权利明显加大。在年级组管理过程中,年级主任的经验、素质、定位以及对年级管理的认识非常重要,年级组对教育教学的权重分配和管理策略也十分重要,这些是年级组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2)年级组与学校职能处室的关系问题

    教学处和德育处是学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处室。改革之前年级组隶书于德育处,实行年级组管理后,年级组隶书于教学处还是德育处?年级组和两处的职能如何切割?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年级完成还是处室完成?这些关系的重新定位和有效协调是年级组管理中最难处理的问题。

(3)年级组与其他教学组织的关系问题

实行年级组管理后,年级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备课组、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年级组在学校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教研组的功能略有减弱,备课组的作用开始凸显……如何处理好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这些是年级组管理中的另一个难点问题。

(4)年级组之间的关系问题

年级组管理之前,年级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教学处和德育处协调;年级组管理之后,年级组的独立性增强,年级之间的碰撞和不和谐音会经常发生,年级之间的前后承续关系容易发生阻隔。处理好年级之间的这些关系问题,既可以保证年级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保持年级之间的高度协调性和工作连续性,从而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的完整性。

二、年级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陈经纶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共12个班;高中每个年级12个班,共36个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从2003年开始实行年级组管理,学校把这种改革称为“年级平台”打造。历经四年的实践与探索,“年级平台”打造有成功也有曲折,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整体来讲,这一改革已经成为学校走向首都名校的巨大推动力。

1.“年级平台”创建阶段

2003年7月,学校全面推进人事、工资和管理制度改革。干部聘任制和“年级平台”打造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面向全市公开招聘管理干部,变年级组长为专职年级主任,年级主任是学校的中层干部,享受副主任待遇,参加学校行政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负责对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聘任和管理,对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负全责。

经过管理体制改革,初中部和高一、高二、高三一起形成了四个“年级平台”,通过公开招聘和层级聘任,三个外校引进的“空降兵”和一位“本土化”干部分别承担了四个年级的年级主任,其中三个年级主任曾担任过学校的教学主任、校长助理和副校长职务。经过一年的改革创新和勤奋努力,四个“个性化”的、高效能的“年级平台”初步形成。2004年7月开始,“年级平台”打造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四个年级不断稳定,良好校风不断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年级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开始出现,年级组建设随意性问题突出,“年级平台”与校级职能处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加剧……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2.“年级平台”发展阶段

2005年7月,学校对“年级平台”打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界定了“年级平台”的教育、教学、教务、科研、师训五大职能,年级组工作有了新定位;明确了“年级平台”与教学处、德育处的关系,强化了职能处室的指导、协调、服务功能;阐释了年级平台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关系,努力实现教学组织各司其职;提出了年级组的规范管理行为,克服年级工作中的随意现象。

年级组的规范管理明确指出:①年级组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②年级组对德育和教学管理的策略要有所不同,从精力的分配上,德育和教学的大致比例是,高一7:3,高二6:4,高三5:5;③年级组要支持教研组进行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监控,实现年级组管理效率和教研组教学效率的双重提升;④年级组要通过三条主线开展工作,通过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管理主线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以年级学生会为核心的学生自我管理主线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3.“年级平台”提升阶段

为进一步提升“年级平台”的地位,强化“年级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年级平台”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学校于2006年7月开始,专门成立了年级管理处,由四位年级主任组成。年级管理处成为和教学处、德育处并列的管理处室,并且成为学校各职能处室的核心,在学校处于“轴心”的位置,其他处室服务于年级管理处。

新的定位对“年级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四个年级必须整体规划,系统思考;②年级之间必须进行衔接和联动,实现“一体化”打造;③年级工作必须超前,能够牵动和引领学校整体工作;④年级工作模式需要固化,实现管理资源共享。⑤年级管理处主任必须具有宏观掌控能力,能够驾御整个处室。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年级平台”有了一些深化和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年级管理处主任、年级主任出现了“高原现象”,年级之间衔接和联动不容易实现,年级管理处的拉力不够……

经过四年的时间,我校学生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特长得到发展,校风明显好转,学业成绩跃居朝阳区第一梯队。这些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年级平台”打造是主要的因素,这一点已经成为学校的共识。

以上对年级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只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个侧面,不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唯一模式。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究竟是侧重教研组管理还是侧重年级组管理,应根据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干部队伍、教育改革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取一种比较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级负责制学校对年级主任的要求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和思考
协调年级组与各职能处室关系浅议
关注年级组 || 创建五育融合共同体 探索大规模小学年级管理新形态
级部管理中的问题
年级部管理模式的运作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