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注释

1. 槛(jiàn):栏杆。愁烟:惨淡的烟雾,这里用来代指忧愁。泣露:滴露。兰花上有露珠滴下,仿佛兰花在哭泣,故曰“泣露”。

2. 罗幕:罗帐,丝罗的帷幕。轻寒:微寒。

3. 不谙(ān):不了解。谙:熟悉。离恨:有的版本作“离别”。

4. 朱户:朱门,指大户人家。

5. 凋:凋谢,这里是“使……凋谢”的意思。

6. 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常用以代指书信。兼:有的版本作“无”。

7. 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诗 词



赏 析


这首相思怀人词,是晏殊极富盛名的代表作,也是闺情词中的名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几句,描写秋景,景中蕴含有浓浓的忧愁情绪。“槛菊”周围笼罩有一层烟霭,“兰”叶上则带有晶莹的露珠,这本是寻常的自然景物,但词人称 “菊含烟”、“兰泣露”,好像是说菊花、兰花都是忧伤凄苦的,一个萦绕着忧愁,一个在悲伤地流泪。“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也是自然景物,但在满腹忧愁的女主人公看来,那成双成对的燕子已不再是客观的物象,而是象征着人世幸福美满、双宿双飞的爱情生活。所以,燕子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两句,是女子对明月的埋怨,直接点出“离恨”的主题。明月本是无情无知之物,它照耀朱户,再寻常不过。可是在女主人公眼中,明月是故意照着离人的,为她平添了不尽的惆怅,所以她埋怨明月不懂人世间的离恨之苦。这种无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在公离恨的煎熬中,强烈而巨大的孤独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则写今晨登高望远的情景。昨夜,西风劲吹,吹落了茂密的树叶,大树变得萧条,再也遮挡不了人的视线。所以,她清晨便登上高楼,极目远望。“独上”照应上阕的“离恨”,与“燕子双飞”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望尽天涯”则体现出对情人的深切思念,为此,她要将目光投到每一个情人可能在的地方,直到天涯海角。这几句虽有苍茫无涯的萧瑟感,有望而不见的失落感,但更多的是一种高远辽阔、可以驰骋神思的畅快感。因此,它虽写女子望归,却透露出一种开阔的胸襟、一种远大的抱负,难怪被王国维称作治学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


后二句,感情低沉下来,她“望尽天涯路”,依然看不到日夜思念的那个人,于是她只有“欲寄彩笺兼尺素”。“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如此绚丽、鲜亮;尺素,指书信,如此朴素,毫无雕琢。因此二者既包含了女子美丽缠绵的一份情思,又蕴藏着女子最朴实、真诚的一份心意。既表达了女子思念之切,同时也表现了想要书写的内容之繁复。“山长水阔知何处”,可是山如此高远,水如此广阔,又不知他在何处,该如何寄出呢。这两句一纵一收,将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书信难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并以“知何处”的怅问作结,给人以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人生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词
晏殊《蝶恋花》:人生自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