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史铁生

面对史铁生

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

    到新年了,我们要过节时,风雪飘摇中史铁生他突然走了。记得前些天刚刚给学生上他的《我与地坛》时,我对学生说,史铁生他活着真是一种折磨,一种苦难,为什么老天爷总要作弄人,让这样一个苦命的人又再遭受这么多的痛苦,他也是命若琴弦呀。如其在《病隙碎笔》里所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因为他要对付接蹱而来的各种病痛,这些病与痛接连不断,缠绕着他。这些文字今天我们读来似很轻松,很幽默,你想想,只对一个人,一个本已经残疾的人来说其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昨天元旦节后上课,我对同学生说,“史铁生走了,你们应该也知道,只是你们有什么感觉……”也许叫一个十几岁的学生一下说感觉,我有点想当然了,但我从是学生凝重神态中也想到一点,学生是懂史铁生的。

    每每教学生读《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还是自己翻来复去几十次读这文章,我总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作品记录了他来自的生命深处的体验,字里行间渗透着人生的孤独与超脱,讲述着病魔的痛楚与思索,陈说着生死的抉择与直面,又从心底里透露着对亲情伦理、对他者的关切……在这时候的课堂里,我总要给每一届学生讲小说《命若琴弦》,还常常给校内外的老师同行讲,讲老瞎子小瞎子的命运寓言。且在讲时我总会想到我们自己,想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何尝不是老瞎子小瞎子,何尝没有或紧或松的一根生命之弦,人生之弦要绷紧,否则会奏不出乐音,好好活着让生命之弦绷紧奏响。其实老瞎子小瞎子的身上更多的是史铁生自己。这一点同他于地坛里思索是一样的。在这古老苍莽的地坛,在深深的地坛深处,他感生悟死。在此生此死当中,一个人活着都可以有在这个世界里获救的母题。

    他的作品富有精神灵性,更具独到的叙事探索的风格,史铁生他所写出的一系列作品当中其生命与思想的深邃与博大,他写的关于母爱的厚重与苦难,我想怕是再难有人抵达了。但从这一点讲史铁生的去世,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凝重悲伤而又令人心痛的一页。

   读他的作品,面对他的文字,我总会肃穆起来,心态也会平静下来,甚至我把这比作好像一个基督教教徒在神圣的十字架面前一般。他的作品,思想与文体语言艺术很整齐,几乎每篇都有着他独到苦难的生命体验,从来没有什么应景浅薄的文字。而这同今日许多所谓作家诗人竟是那样的肤浅、浮躁、轻佻等奇形怪状形成迥然不同的对照。

     对史铁生作品的关注,早在20多年前在乡下小学校里就发狂的阅读他的作品;我记得以前曾在一文章里说过,如果说,同样是悲剧,阿城叶兆言等的悲剧观有庄禅之悟性,那么史铁生却具有基督神性的神韵;无论是《命若琴弦》还是《原罪》、《宿命》、《一个迷语的几种猜法》到《我与地坛》、《务虚笔记》到近作《我的丁一之旅》,我读来觉得都程度不同地浸润着一种温情的感伤和彻悟的悲哀;而且在小说表现形式方面有新的开掘。史铁生在小说叙事中一直追求形而上意念,他并不畏惧小说的艰涩或玄虚,他要用思想穿过生活的现场。他的文字,捍卫了母语和生命的高贵,建立起了一个作家的精神高度。他的每一篇文章的语言背后都蕴涵着一个有灵魂、也是尊灵魂的人。而早期的史铁生在“清平湾”里唱的是牧歌,以脉脉温情讲述“插队”的故事。这他同许多知青作家一样,又均是以“知青文学”崛起于文坛,却无《大林莽》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样拉奥孔式的痛苦绝望、悲怆崇高的氛围。故事中的不平、哀伤、憎恨凝聚成彻悟的微笑。

    前面说的《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悲剧观、生命哲学观的一个转折点,以后的作品再也不见温情脉脉的“轻描淡写”,也没有丝毫悲天悯人的滞重感,而是出脱得清新光亮。读他的后期小说,如信徒默站于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面前一样,进入一种肃然的境界。然而,在阅读过程中透过恬淡平静,激起一阵阵无能言语的沉重的悲剧感。如《小说三篇》、《我与地坛》那种通达、澄明,紧紧攫住了读者内心的感悟一一那种在很大的空间显得异常渺小的命若琴弦的感悟。升华到对整个人类命运和家园的终极思考,如同无望的祈祷之诗,体现出和当时流行的文学不同的深远、博大气质。他的作品在沉思静默的状态中,他的讲述平静而凝重,直抵命运的尽头。

     从这里看,史铁生他是中国当代最关注心灵磨难并到达了一种深渊境遇的作家。他专注地凝视生命的那些时刻,感悟到人类共同背负的苦难,共同面对的道路,从而将一己所痛所感,升华到对整个人类命运和家园的终极思考,如同无望的祈祷之诗,体现出和当时流行的文学不同的深远、博大气质。铁生的作品始终有不受旧模式局限的勇气和寻找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胸襟和气度。
     我阅读印象非常深刻的譬如小说《原罪》,在不长的篇幅里他居然可以把一个惨重的人生裂变也写得那么明净、畅然、高远,笑得又那么自然,超越了人的原罪痛苦。悲剧主人公十叔的叙说是安详的清淡的。而只有在他那静静叙述的时而停顿中,让人感悟到那人生的可怕撕裂,及不可名状的似乎要毁灭的沉重。《宿命》奏出的是一串串清澈明亮的珠玉之声,一场必为传统悲剧所大肆渲染的惨剧被描述得那样轻快,而生存层面的沉痛,悲哀被远远地推到了画面背后,留下的只是一片平静的洒脱的微笑,超脱了人生的境界。其悲剧的审美意蕴轮尤为深长。佛禅哲学中的无惧、无忧、轮回、因果的精神意识无疑对吏铁生的悲剧思考有着很深的影响,他的后期小说,直到后来的长篇《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那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和柏格森的喜剧艺术观也无不渗透其中。

    现在他走了,却留给我们这么丰厚的财富,我想我尽管已经读了他二十多年了,但还会不断地慢慢的去阅读品味;因为我每次读来总会有很多新的感悟启示,有他的作品陪伴,我想人生不会太虚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命若琴弦》:人生无意义,“欲望”即全部
写作练习课 | 小说的思辨要隐藏起来吗
本期素材由城阳一中提供 多角度鉴赏经典文本,交流碰撞中深刻思想,师生同题写随笔——史铁生《命若琴弦》阅读交流
柒悦原创读后感『‌史铁生作品精选』
【阅读人生】生命的哲思by文/李延军
一个在生命夹缝中顽强生存的伟大灵魂,他的每一部作品豆瓣评分都是9.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