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练习课 | 小说的思辨要隐藏起来吗

作       者:董学仁

如果我是小说作者,有时在作品中发一些议论,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劝告:不要把你的议论在小说里直接表达出来,应该隐藏在你的人物和情节后面。我就那样做了,还觉得挺好,还深信不疑。

严格地说,来自劝告者的任何劝告,都源于发出劝告时的情境,针对被劝告者当时的状况。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它是正确的,不等于永远正确。

比如说,思辨是否需要隐藏在小说之中,需要隐藏的程度是深还是浅,都与你当时的写作程度有关。

据我所知,许多编辑老师、前辈作家、同辈写作好友都劝告过一些作者,要把抽象道理隐藏在自己的人物和情节后面,少发议论或者不发,改掉在小说中爱说大话、讲大道理的毛病。但是,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史铁生,那样一位善于思辨、精于思辨的作家,就不会发出类似的劝告,相反还表现出特别欣赏的态度。

你是不是觉得,小说的思辨好像一件衣裳,适合史铁生穿的,并不适合别人?又好像童话中灰姑娘的鞋子,只适合灰姑娘一个人穿?

这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小说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小说中不仅需要好的故事,也需要好的思辨,需要作者拿出好的思辨与人们交流。史铁生的思辨是好的,独特,新鲜,语言和逻辑都棒极了。而读者也需要在史铁生那里,听到在其他人那里听不到的感悟、体验和哲理。

作家王安忆说,像史铁生这样,坐在轮椅上,是有权利说许多高深的哲理,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存在的真谛。他说什么我们都会相信,也会感动。

作家韩少功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学者周国平说:史铁生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自发的哲学气质的小说家。身处人生的困境,他一直在发问,对终极发问构成了他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也构成了他写作的发源和方向。

21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因为身体空间的拘束,打开了另外一个无限广阔而宁静的生命空间,人生超越了个体的苦难,而对于所有苦难获得了一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静美,使得他的小说和散文在质朴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思辨的哲学气息。

写作在史铁生那里,不是用来塑造他人的。他说:“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他还说道:“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的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既是锤炼之地,便有了一种猜想——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经这里!宇宙那宏大浑然的消息被分割进肉体,成为一个个有限或残缺,从而体会爱的必要。”

他的中篇《命若琴弦》,看标题就有议论成分,整篇小说更像一个寓言。这个寓言中有三个盲人:一个老老瞎子(他没有出场,却弹断了800根琴弦),眼睛没有复明;一个老瞎子,弹断了1000根琴弦,眼睛没有复明;一个小瞎子,要弹断1200根琴弦,才有眼睛复明的希望。他们的师傅说的,只要弹断了那些琴弦,再拿琴匣子里的药方到药店抓一服药,眼睛就会复明了。他们到处流浪,一边弹琴一边唱诗,弹唱出那些传奇故事,讲古,讲历史。

他们这些眼盲的说书人,都是前一个师傅的徒弟,也是后一个徒弟的师傅,事情就这样循环往复。他们靠这张药方支撑信心,日子过得有苦有乐。

看了这篇小说,很多人感到震撼。他们是一些向死而生的人,却不那么轻松,除了要有求生的本能,还要有一个目标在前面激励。《命若琴弦》的思辨色彩是清晰的,作者用不着隐藏很深:彼岸的目标即使是虚幻的,也是必要的。人生来就有求生本能,但还要有目标来引导,哪怕是一个虚幻目标,哪怕是一个善意谎言。它能决定某个人的一生,使他过得有声有色。虽然最后的结果是虚幻的,没关系,他仍然能在一个虚幻目标下,把生存变成生活。

理解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就可以理解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了。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正是荒诞最形象的象征。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加缪说,要紧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

学者邓晓芒说,中国作家中,只有史铁生在可能世界中寻找自我,彻底孤独地思考存在,用他神圣的语言,使他成为真正的创造者、颠覆者。

读过史铁生《命若琴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他的《我与地坛》。后者直接写下许多思辨,写在明处,毫无隐藏。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有人会问,《我与地坛》不是一篇散文吗?

多数人觉得它是一篇散文,少数人觉得它是一篇小说。它在1991年1月发表时,上海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和主编都想放在小说栏目的头条,史铁生却主张当散文发表。韩少功读了之后,觉得它就是小说。他肯定地说,我以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

现在我们知道了,即使它不是小说也不要紧,小说完全可以写成这个模样。

进入关于“小说与思辨”的写作练习。

请构思一篇以思辨见长的小说,把它的开篇写出来。如果你现在有时间,请把它完成。

要注意一点,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创新,都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还包括了内容的创新。在以思辨见长的小说里,可以容纳其他形式的小说无法容纳的东西。

所以,你要试着将你平时写作无法容纳的东西,放入这篇新作。

还要注意,中国小说的传统是说故事,思辨不那么擅长,小说家个人思想的空间很小。这样一来,小说家不会在小说里讲道理,读者也没有跟着小说家砥砺思辨的习惯。

因此,这样的写作练习可能需要你多做几次。

审发:周伟  王岑予  杨月 赵小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史铁生
史铁生《命若琴弦》:人生无意义,“欲望”即全部
历史上的今天 | 小说家、文学家史铁生逝世
在命运的思索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柒悦原创读后感『‌史铁生作品精选』
本期素材由城阳一中提供 多角度鉴赏经典文本,交流碰撞中深刻思想,师生同题写随笔——史铁生《命若琴弦》阅读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