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城镇化之遇见好城镇

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昭通历史悠久,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历来是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是“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镇、“南方丝绸之路”要冲,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曾经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交汇中心。昭通境内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水能蕴藏量为全省之冠,天麻、烟、糖、果、菜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在清朝时期,昭通更是生产和运送银、铜的基地,对清政府的财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说。

1997年,昭通地委行署提出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将撤地设市提上日程,昭通城镇化才开始起步,2001年昭通撤地设市,昭通城镇化开始步入轨道。“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各地大工程、大项目的启动,为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1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后,全市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个龙头,统筹城乡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尽管昭通城镇化在快速推进,但远落后于周边的曲靖,四川宜宾、凉山、泸州,贵州六盘水和毕节,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质量不高;规划相对滞后,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指导;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人居环境较差;城镇承载力不强、功能不配套、生态环境压力大等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立足“四大优势”、正视“六大短板”、抢抓“三大机遇”,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大局,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奋力闯出一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全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路与目标,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昭鲁为核心、县城为重点、集镇为支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思路,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县城、集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把昭通建成滇东北城市群的明珠。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21%提高到2015年的36.8%,全市县城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3平方公里,昭通城镇化逐步步入加速发展的时期。

“优”规划,强化引领力。

“城市规划一定要坚持先策划再规划,对未来目标愿景要有明确定位。一部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本。”市委书记范华平如实说。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只有方向准了,路径对了,才能保证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总揽全局不走偏,避免顾此失彼或本末倒置。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于2012年4月通过云南省政府审批并批准实施,四年来有效指导了城市发展与建设。但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昭通城市自身的发展,国家、省域、市域发展背景和发展环境的更迭,让规划修编势在必行。县城第三轮总规修改工作全面完成;鲁甸、永善、绥江、镇雄、水富5个县城启动了新一轮总规修改。

全市131个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旅游小镇、沿江精品集镇和省级特色重点集镇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3725个村庄(其中行政村1166个,自然村12599个)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从镇到乡规划全覆盖。

“全”功能,提升承载力。

在昭通的新型城镇化布局中,中心强,县城优,乡镇有特色,村庄美如画缺一不可。目前,全市以“四城同创”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推动全市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污水管网和垃圾清运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07.63亿元。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城镇延伸,使农民进入城镇后享受均等化的公共优质资源。加大城镇绿化力度,大幅度增加城镇绿地,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在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职能,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2015年末,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545.77公里,道路总面积909.4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城市供水管网密度为10.07公里/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23.99万吨,城市供水普及率96.39;燃气普及率46.11;建成区绿地率14%,绿化覆盖率19.79%;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53.95%),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0座;建成并投入营运的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77.72%。全市建制镇数量由2010年的54个(含县城所在地)增加到99个(含县城所在地),增加了83.3%。

“旺”人气,增加吸引力。

要把城镇人气做“旺”,必须围绕就业与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就学就医等方面难点问题,制定更加优惠可行的政策促进农民有序进入城镇就业居住,增加城镇吸引力。一是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和宅基地改革力度,有效解除束缚,促使农民自由进城。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免费技能培训和小额贷款扶持力度,支持创业,确保他们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四是建立城乡均等的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全累计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21514套(户),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62281套(户),完成投资78.42亿元;分配入住套42030(户),发放租赁补贴约65933户,发放资金1.32亿元。全市县以上城市常驻人口已增加到113.69万人。

“强”产业,提高支撑力。

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产业规划与城市定位、总体规划相结合,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中心城市按照“重点发展北部、有序发展东西部、严格控制南部”的思路,按组团式布局,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商贸物流、生态居住、新型工业和生物产业。在此基础上,昭鲁快捷通道沿线村庄将成为城市文化生态旅游、美丽村庄建设示范和特色农业产业的走廊。鲁甸,以冶炼、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昭通卫星城市,加快融入中心城市步伐;巧家、永善、绥江、水富4个县依托三大电站建设形成的高峡平湖景观成为湖滨生态城市,形成连接紧密、相互带动的沿江城市带;镇雄、威信2个县城分别成为滇川黔结合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工业商贸和特色旅游新兴城市;彝良、盐津、大关3个县城依山就势、顺应自然,走出一条山水映衬、绿色环抱的生态城市发展路子。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引入优质的开发企业,降低政府打造开发工业园区的经济压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城镇房地产开发,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农民进城安居创造条件。“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2.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33.28亿元的7.29倍,其中:2015年完成61.35亿元。

“活”文化,提高竞争力。

文化是城市全面发展的推动力,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尊重城市自己的个性,在规划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留住乡土文化,让历史和文化来做城镇化建设的支撑,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有效避免千城一面,记得住属于自己的‘乡愁’”(郭大进)。昭通作为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镇或历史文化名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因地制宜,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昭通市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昭阳洒渔镇、鲁甸龙头山镇、威信县扎西镇、盐津豆沙镇,巧家包谷垴社区、镇雄塘房镇芒部山村、永善县大兴村等等,一批独居传统特色文化的乡镇、村,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悄然兴起。通过深入挖掘古城镇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文化氛围,提升城镇文化品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结合民族地方特色,实施墙体亮化、瓦屋面改造、屋檐围边及门窗改造,开展“七改三清”等方面的村容村貌治理。不仅全面改善了少数民族村的人居环境,也传承发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足”保障,增强执行力。

昭通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县(区)、乡镇都相应的组建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及时研究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发展进程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高效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经费的预算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纳入各级各部门党政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在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考核中一并组织实施,有效确保了新型城镇化快速、有效推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全市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跨越崛起的2013系列报道③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抢抓机遇协调推进太原“五城”建设
中国无锡·政协无锡市委员会·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谋求城乡共荣新格局
大城崛起的韵律 2013年赣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