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柴娇

   仅仅就教学设计本身来说,“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中性词语,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是一项技术性学科。但谈到教学设计的原则时,人们习惯于在教学设计之前附加一定的前缀词语,如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原则、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等。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原则,这里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在任何理论前提之上,“是从教学设计本身的理论结构以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力争归纳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在一般意义上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贯彻系统论的思想,使其成为了个有机体。系统论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当然也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场地器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要素构成的具有体育教学功能的整体系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课堂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比较各种不同要素组合产生的效果,从而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如果不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只是孤立地考虑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的目的。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简单地满足某种需要,就不能够达到优化体育课堂在不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运动兴趣的前提下,教师主观上随意制订偏难的教学目标,不但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再比如,设计排球课的体育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场地器材的条件,特别是在乡镇农村学校,经济比较落后,场地器材配备不齐全,所以有些教学方法本身虽然说很好,如人手1球进行练习、分组对抗比赛等,但在没有场地器材的保证下这些方法是无法实施的。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系统论的思想,以整体的视角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严格依照系统性原则,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目标设计的综合性、具体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

目标设计的综合性、具体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认知的、情感的和技能的各个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要突出某方面作为一次课的重点目标,同时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尽量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指南,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即目标的单一性与抽象性,所谓单一性指过分重视运动技能目标的设计,忽视其他领域目标的设计,体育教学比其他学科教学更有条件注重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而所谓抽象性指有些课堂教学目标很模糊,难以理解,更不易实现,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等。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标》以三级目标体系的形式规定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框架,划分为5个领域目标,克服了以往过分重视技能目标的缺陷,但要注意在具体的一次体育课堂上,不可能平均考虑所有方面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此外,《课标》同样没有解决目标的具体性问题,即使是最下层的水平学习目标同样是很宏观的,如水平五的运动参与目标中这样描述:“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技能领域中如“认识多种运动项目对改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些上位目标认真分析研究,制订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与课堂目标,逐级细化目标,设计小可操作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同时,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4个方面的要求:“目标的主体;目标行为内容;目标完成条件;目标完成标准。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在1分钟内单脚跳绳100次。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的综合性不等于每次课都要考虑所有领域的目标,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教学阶段选取几个适宜的领域目标进行设计而且目标设计应该有所侧重。

 

3、内容设计的组织性原则

内容设计的组织性原则是指教师面对二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在认真分析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日标以及学生特点等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综合条件,有目的地组织、加工与改造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其更易于达成教学目标。关于这个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经过组织或改造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里存在运用不同的组织教法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问题,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组织、加工与改造同样重要。如改造教学内容的方法有:“简化某个动作的技术结构;降低或增加难度;修改某项内容的规则调整场地器材的规格等。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不加修改直接进行教学,这里有教师的认识问题,也有教师的惰性向题,实际上,教师们只要认真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善于开动脑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加工方面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4、评价设计的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评价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包括教师评价。所谓评价的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评价设计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同时要突出重点评价方法。评价的多样性包括3层含义,其一是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其二是指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其三是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表现在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改变以往体育学习评价过分重视技能评价的缺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提醒教师在设计学习评价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成绩,而且学生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应有一定的选择权。

学习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对于学习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表现为: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此外在学习评价形式方面,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以及主体特征等各种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价方法。如对于一次新授课,过程性评价是重点的评价方式,而如果作为单元结束的一次课,当然要突出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

如表7所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与传统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从中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需要强调的是,新课程虽然较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有了很大的改变,评价内容、方式、主体更全面了,但传统的评价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必要的,教师们在进行具体的评价设计时应该根据一次课的内容与不同教学阶段突出重点的评价方法。

 

5、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对于一次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感到乐学且充满兴趣的。教师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时刻铭记教学设计尽量使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兴趣性原则的依据是学习理论。现代学习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指智力因素,还指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和态度等等。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大多起源于各种游戏。因此,它拥有与生俱来的趣味性特点。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设计的兴趣性原则,

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

(2)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过程中,要巧妙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接受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对一些枯燥和技能性较强的内容通过适当的加工、改造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田径运动等。

(3)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其趣味性的种类也不同,不能把趣味性简单地理解为学生们高兴,这是低层次上的趣味性体现,而高层次上趣味性要通过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来体现,这与日本所提倡的快乐体育含义相同、°

 

6、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原则

所谓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原则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始终要在保证学生承受安全的运动负荷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而人体的身体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即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二般来说少年儿童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是,上升时间短而快,达到最高阶段的延续时间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量的能力较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最高阶段的延续时间较长,能够承担急剧变化的生理负荷。根据上述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而按照三个阶段的特点设计运动负荷。‘如在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不宜安排负荷过大的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阶段,也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安排适宜的负荷,保证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对学生的健康造成损害。

 

7、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成果是可以传播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学产生的目的之二就是架设起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如果教学设计的成果难于付诸实践、过于抽象,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特别是在当今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课标》为代表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如何顺利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很大意义上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作用。因此说,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成果必须是可操作的,这样才会使教师们更快地掌握这项技术,再好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如果无法实施也就失去了意义。

 

8、简明性原则

所谓简明性原则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应该是简便易行的。当前很多人对于教学设计技术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技术,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一线体育教师没有能力与精力顺利完成教学设计。实质上,教学设计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并不是非常繁琐的教学技术、手段,而是一项指导教师教学的简明技术、手段,它不应该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教师们易于掌握,使用起来简单明了,便于指导教学。


1】李成忠等,教育控制论[M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7

2 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LM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 17

3】刘成新等.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探讨[J]· 教学改革,1995(5)

4】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理论与实践L川,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7.4

5】中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3

6】毛振明.快乐体育的理论及产生背景[JJ,中国学校体育,1996(6) 


编辑 | 雪儿
制作 | 时年

转发请清晰表明来源:体育教学网(tiyujx),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育课堂评价要说到点子上,请记住以下原则
走进新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设计标准(讨论稿)
构建有效作业管理体系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学方法》
体育课教学设计依据与操作原则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