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入门:秦印里的小篆与“合文”
本文发布我们篆刻作业秦印作业的第12方,学习重点有两个:1、篆法方面:秦印里的小篆;2、章法方面:秦印章法里的“合文”。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纯粹的秦小篆了,因为历史的原因,秦小篆所遗留下来的标准书体仅见于石刻文字,甚至石刻文字也渐渐湮灭掉了。比如《峄山碑》,现存的只是摹本,而《泰山刻石》能见到的也仅只几个字而已(故宫藏的二十九字拓本未必是真迹)。

(现存《泰山碑》里的“臣”字)
现在我们日常经常讨论的小篆,其实多是指汉小篆,是《说文解字》所录的小篆字体,这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小篆的字体圆转流丽,婉畅柔美,它本身的字形不利于刻石或制印(因为坚硬的物料用以表达柔美的线条本身就不容易,但这并不代表秦小篆完全没有资料流传下来,除了“泰山九字”外,秦印里的小篆也值得一提,尽管它也是坚硬材料模拟的小篆字体。
小篆在秦印中略有遗存,比如我们这方秦印作业的第十二方“泰上寝左田”:

(泰上寝左田)
这是一方标准的秦印,据说是秦太上皇寝园掌田之官员的佩印。除了十字界格外,还有它的小篆入印,另外,它的文字读序也是交叉释读,秦的时代特征非常鲜明。
小篆入白文印,后世几乎不见了,现在非常成熟的小篆入印是元朱文,是朱文,朱文线条有雕琢的可能,所以元朱文成为典型风格,尽管元朱文最早兴起于宋元时期,但真正成为典型印风,是明清以后的事了,到了近代,元朱文更是达到了巅峰。

(陈巨来“下里巴人”印面)
这里面的原因很清楚,小篆不适合入白文印,特别是不适合用凿制的方法刻制的白文印,这是由金属的特性和小篆的字形笔画特性决定的:小篆太柔美了,金属太坚硬了,凿制线条时,稍不留意,线条就刻坏了。这方印是个例外,比如“上”字上部线条的飘逸流美,十足的小篆特征啊!

(“上”字的篆法比较)
“上”字的篆法,我们可以从汉印里找出几个有代表意义的篆法,稍加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就算是汉印里最为流美的字形3,也远比这方印里的“上”字要方正得多。秦印里的小篆是秦印三种文字篆法(小篆、诏版篆、摹印篆)状态之一,这方印与第9方“南宫尚浴”一样,是小篆篆法的代表,临摹此类秦印时,要注意篆法上的细节。
这方印的章法也值得一说,除了“三密一疏”的大章法格局之外,这方印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合文”。
秦印的印面,一般被分割成“偶数”的四字或二字格,多者损之,少则增之。这是因为秦人尚“水德”,水主阴,而二、四均为偶数,也就是“阴数”,这方印五个字,怎么办?秦人的办法是,将文字笔画较少的两个字合在一个格子里,就有了“合文”。

(左田“合文”组成的方块)
“合文”在秦印是为了凑足“阴数”,注意,这里的“左田”合文,合文组成的是正方形,充满了一个方格,它在章法上有相应的意义,对于后人,也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因为它会成为改变章法的一种手段:
两个字本来字形简单,在印面会形成“疏”的空间,但为了改变这个地方“疏”的状态为“密”,就可以采用“合文”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改变章法的疏密状态,如果两个字合文之后,产生了某种意象,又会有意象上的特别意义。近代大师以吴昌硕对“合文”的使用最具代表意义,我们可以看他的作品:

(吴昌硕的“合文”印)
“一月安东令”,“一月”合在了一个格子里;“泰山残石楼”,“泰山”合在了一个格子里;“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生于”合在了一个格子里,都是合文,但用法不一样,或调整疏密,或改变节奏,或营造意象。总之,“合文”给吴昌硕大师提供了相应的创作思路。
临摹古印,最终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创作,那么,在临摹过程中,古印中的一些做法,我们一定要消化吸收掉,用以指导我们的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元)朱文印经典解(赏)析
看书法展览装腔指南
印文用篆有讲究
墨池讲堂
說文解字是本什麽書,篆刻為什麽要用它,怎麽用說文解字
浅谈邓石如的篆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