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生物人教版会考知识点整理

2010届高中生物会考?知识导航

范围:必修1,必修3 整理教师:左立波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结合水(与他物结合):细胞组成成分之一

自由水(游离状态):?溶剂?运输营养和废物?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反应

无机物

存在形式: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盐

能:?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如离子平衡,酸碱度平衡)

构成:CHON 氨基酸(HNCHCOOH)

,

R

脱水缩合 折叠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功能:?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份(如结构蛋白)

催化(如酶)?运输(如血红蛋白)

蛋白质 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免疫(如抗体)

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

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计算题归类:

有机物 m个氨基酸,一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1

m个氨基酸,n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n

氨基酸:mRNA:基因(DNA)=1:3:6

构成:CHONP、等

DNA:质多

核酸 五碳糖、磷酸、含N碱基 核苷酸 核酸

RNA:核多

功能:遗传物质

构成:CHO 单糖 二糖 多糖

糖类

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构成:CHO

脂肪:储能物质;有保温,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等功能

脂质 分类 磷脂:膜结构的重要成份

固醇: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等

1

1/23页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淀粉

实验原理:颜色反应

化合物 试剂 现象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 橘红色

苏丹?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淀粉 碘液 蓝色

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比较

(1)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SO溶液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的CSOu4u4

溶液浓度为0.01g/ml

(2)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SO溶液混合再使用;双缩u4

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CSO溶液。 u4

1.2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1665年,英国 . 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2)18世纪30年代,德国 . 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3)1858年,德国 .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作为对细

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高倍镜与低倍镜比较

物镜大小 看到细胞的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

(2)特别注意:

换上高倍镜调整时,只用细准焦螺旋。

换镜前,应将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

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

0.5cm)停下来。

三、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细胞核 真核 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细胞质 有多种细胞器 仅有核糖体 细胞壁 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主要是肽聚糖构成 代表生物 动物、大多数植物、真菌 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2

2/23页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 特点:流动性

细胞膜 糖类(少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

主动运输 特点: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环境

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尔基体:?加工和运输蛋白质

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内质网: 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细胞质 细胞器 参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

内接核膜,外接细胞膜,除此之外, 层膜

还与核糖体、线粒体紧密相连

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浸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中心体: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 无膜

核膜

细胞核 核仁

染色体 DNA: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质

蛋白质

3

3/23页

1.3细胞的代谢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点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二、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物质

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713 特性:?高效性: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10~10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多样性:与有机物(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相关,从而与新陈代谢的复杂

性相统一。

功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具有某一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酶活性下降

PH值:具有某一最适PH,高于或低于这一PH,酶活性下降

与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包括生物体内的全部化学反应,酶的缺乏将引起代谢紊乱

分子简式:A-P~P~P(注:“~”为高能磷酸键)

ADPATP的相互转化:

与代谢的关系:ATP是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 形成途径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动物:呼吸作用

ATP的利用:?运输物质 肌肉收缩 合成物质 生物发电 神经活动

三、生物新陈代谢的具体形式

无机物氧化

化能合成作用:CO+HO 能量 (CHO)+O 2222

4

4/23页

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HO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22

并释放O的过程。 2

光能

总反应时:CO+HO* (CHO)+O* 2222

叶绿体

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 橙黄色 吸收红光、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场所:叶绿体 色素 叶绿素(3/4): 叶绿素a 蓝绿色 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分布:类囊体的薄膜上

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及基质中

条件:光、色素、酶

场所: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光反应 HO的光解:2HO 4[H]+O 222

叶绿体

物质代谢

ATP的生成:ADP+Pi ATP

能量代谢:光能转变为贮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基本过程 条件:[H]ATP、酶

场所:基质中

暗反应:

CO固定:CO+C2 C 225 3

物质代谢

C的还原:C+[H] (CHO)+C 3325

ATP ADP+Pi

能量代谢:ATP中活跃化学能转变成(CHO)中稳定化学能 2

图解 :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 温度 CO浓度 矿质元素 水分 2

应用:提高农作物糖类的合成量(?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光照强度 增加光照面

积,合理密植 光照时,增加CO浓度 光照时,提高温度) 2

5

5/23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生物小问题大全
高中生物复习记忆要点(高中三册全部内容 1)-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高一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1)
【生物】高考生物冲刺最后20天知识回顾提纲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新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课后问题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