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面构成中聚散关系的意义
文章来自于《课外语文http://www.kewaiyuwen.com/ 投稿邮箱:kwyw2002@163.com
     摘要:在谈到绘画时,人们常常会想到中国画重神韵、重笔墨、重画面形式,西方绘画重色彩、重风格,这些因素都是组成画面结构的基本因素。在创作过程中要达到更高的境界,除了要掌握这些基础元素外,还需要把握他们共同存在的一个艺术规律——画面构成中的聚散关系。本文主要以画面构成中聚散关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画作意向情感的体现和画面形成因素中产生的影响来进行分析,主要对画面构成中的色相中的聚散关系、线的聚散关系、构图中的聚散关系等规律进行分析,目的在是让读者能从中了解画面构图中聚散关系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画面构成 聚散关系 意义
  一、引言
  画面构成中聚散关系指的是构图中的形象安排问题,作画者在画面创作时,要对各种大小、色彩不同的形象进行合理的布局,包括色相、线、构图等元素,使它们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的分布在画面中。对于画面中的聚散关系的处理,必须要重视主体形象的密集程度的安排以及形象密集后的整体效果的呈现,处理好疏散形象的位置布局,使其形象密集区与疏散形象之间的形成呼应,恰当的安排各种形象,使主次分明,聚散呼应,穿插得当,最后通过对比体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画面形成因素中的聚散关系
  运用好画面的各种因素是一副作品成功的基础。研究物象的自然属性和存在状态是画面存在的意义,物象结构在画面上不断优化整合的结果才能完成画面形式结构,但是这种画面形式的结构并不是物象简单的在画面上的安排和局部的联系,把握好物象与物象之间的聚散关系,物与“画”完全的融合,形成画面意思和画家所要表达意思的画面基础,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将各种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视觉价值的美点,以达成画面效果。
  (一)黑与白的聚散分布
  黑白绘画在艺术生态园中存在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回溯画史,白描、水墨都属于黑白花的重要形式。黑色的可以代表有缘深奥,奇妙无极;白色朴素纯净,可代表自然本性。在黑白画的创作中,黑与白聚散合理安排,使得黑因白彰,白因黑显,才能形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形式美感。画面的形态的生成不能依赖机械的模仿,只能通过从自然中提取生命形式才能实现,所以要不断的磨合黑与白色彩之间的布局,使得黑白两色所具有的彼此互证的相生关系得到完美的呈现。在中国绘画作品中,磨是构成一幅画的基本元素,讲究浓、淡、干、湿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所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聚散得当。很多作品都是采用浓淡相间的手法,使画面形象及整体意境气韵生动。中国画重黑白的聚散分布使得画作中“虚中显实”、“有实变虚”的虚与实的辩证统一,彰显出艺术“美”的最佳境界。
  (二)色彩的聚散分布
  色彩一次主要体现在西方绘画当中,画家们对色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主观和客观思想的作用下,他们讲色彩合理的分配,每一个色块的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其特有的聚散关系,将各种色彩统一的安排在一起,使他们联合产生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表现效果。色彩的聚散关系,将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尤其是油画的绘画中必须以块面的结构观点组织画面,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块面的面积和布局的关系。如在一个统一的色调当中,大面积的色块和具有扩张性的颜色将占据主体地位。那么这些能量大的块面需要特别部署和安排,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是主动构成画面的关键要素。
  色彩布局时使用和谐比例不同的色域,从而使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就会出现特殊效果。在一幅富与表现性的构图中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比例,要根据主题、艺术感以及个人的趣味而定,总之运用好色彩的聚散关系会使得画面构图更加饱满,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生命力。
  (三)构图中聚散关系
  在绘画构图中,运用疏与密的安排画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幅画只要有疏密的变化,才能有重点,密的地方感觉要重和实,但是密而不塞;疏的地方感觉要轻和虚,但要疏而不空。疏与密在构图中无处不在,像线条的疏密变化,点的疏密变化等。线条疏密是一幅画面的主要构成部分,中国人物画讲究用线来塑造形体,所以处理好线的疏密变化是重中之重,如:清代的任伯年的《三友图》,画面中人物衣服上面的线条疏密有序,越密的地方线条越多,相反疏的地方只有寥寥几根,使得画面形成一种流动感和韵律感,在山水画重点的疏密变化的运用也是极其关键的,在米帝的山水画中最能体现用点的疏密关系,他自创了米点皴,以点为皴,打破了以往皴法都是由线表现的传统。
  在构图中最忌平、齐、均,有疏有密才能打破均齐,疏与密及队里而又相互依存的,密有赖于疏的衬托,疏依赖于密的安排。而且疏中有密,密中也要有疏,这样画面才能产生节奏感,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正是这种聚散关系的说明。但是,“疏可跑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的有景;密布透风,还得有立锥之地”。疏密有致,画面才能有灵性和韵味,不能单从形式上一味地去追求疏密的变化,还必须着眼于整个画面的主体、情韵和意境。
  三.画面构成中聚散关系的意义
  画面构成中的聚散关系是创造艺术形式美的普遍法则或剧本法则,也是绘画创作中所要依据的根本法则。这一规律不管可以在绘画领域当中表现出来,再其他的艺术领域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基本艺术规律,如诗歌创作中的心物统一美学思想与绘画似与美学思想十分相似,它强调艺术构思中虽然必须着眼于物,而有不拘泥于物,要从这种物能否达情为出发点,做到意物相合。
  要想掌握绘画中的聚散关系,需要多方面的积累,既要打好基本功,又要广泛的厮守一些国内外大师的优秀绘画作品,多揣摩他们的艺术形式和表现风格中存在着的聚散关系,并加以分析和领悟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一过程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粗腰反复多次由浅入深的不断的认识,只要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正确的运用聚散这一规律,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多样性。
  结语
  总而言之,画面构图中的聚散关系的意义非凡。画面的构图时“画之总要”,画面的聚散关系是依附于构图来体现的,画面中的聚散存在的前提条件。画面中的聚散往往通过构图这一环节来实现。聚散的关系是根据具体的构图情况而或强或弱。对于绘画工作者而言,掌握了画面构成中的聚散关系也就抓住了绘画创作的关键环节。但是要是想进一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要强化画面构成中的各个形象的聚散关系。
  目前在美学理论界,国内外学者对于画面构成中的聚散关系的研究理论并不是很多,从我们具体的画面实践中发现,构图中的组成部分即物象的聚散等研究者并不多。本文主要对画面构成中的色相中的聚散关系、构图中的聚散关系等规律进行分析,目的在是读者能从中了解画面构图中聚散关系的意义所在,以及对我们今后的绘画创作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性,希望为进一步的绘画构图中的聚散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英]E.H. 贡布里奇, 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瑞士]约翰·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 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M],黄河出版社,2003
  [4] 列小纯,解体与重构——论中国当代美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5] 丁一林、孙鹏,解组与重构:构图新概念[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6] 陈德礼,中国艺术辩证法[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7] 曾景初,绘画散论[M],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
  [8] 秦梦娜,中国绘画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8
  [9] 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J],海洋出版社,2005
  [10] 陆叶,平面构成基础[J],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1] 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J],海洋出版社,2005
  [12] 张会军,摄影画面创作[J],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13] 刘颖琳,绘画构图中的几种对比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1995
  [14] 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G],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文章来自于《课外语文http://www.kewaiyuwen.com/ 投稿邮箱:kwyw2002@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油画构图与汉画构图的共性
掌握色彩风景的正确
浅议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学会构图,怎么画都不会难看——国画构图技巧
关于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二)
山水画的主要构图原则和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