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制度文化:宰相(丞相)官职的来历

制度文化:宰相(丞相)官职的来历

 

宰相,实际上是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的职责是辅助皇帝,总揽政务,是古代封建国家最高、最重要的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根据史料,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太师的官职,都起着辅佐天子管理国家的作用,但不具备后来宰相的权势。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国最早设置丞相之职。秦国由于变法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命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职首次确定下来。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丞相”和“宰相”有何区别?虽然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截然不同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傻傻分不清,宰相、丞相、相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崇礼国学堂》分享;古代宰相、御史、刺史是何官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