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课太“满”

静夜思的教育教学博客

夜静思,我思我心忧,何求?


别让课太“满”  

2013-03-10 12:57:37|  分类: 杂说教育教学 |举报 |字号 订阅

 

别让课太“满”

作者:李争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篇题为《空》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道:“有人喜欢把什么都填得满满的。家有多大,家具就有多少。华人传统上喜欢‘满’——家庭要美满,米缸要常满,钱包更要饱满,不喜欢空空荡荡的。”

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应该处理好满与空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以为,理想的课堂既要密不透风,又要疏可走马。一堂课只有密,才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让学生在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中、在匠心独运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一步步领略到学科风景,又能够体验到攀登知识高峰的快乐。

但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得太密、太快、太满。前段时间,笔者就听到了这样一节语文课。在这节课上,执教者既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丰富的内涵意韵,又引领学生鉴赏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既对文本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又引进课外“活水”;既积累文本精彩的语言,又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法、进行迁移练笔……总之,这堂课真可谓快节奏、大容量,环节与环节之间安排得密不透风。

那么,这堂课是不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呢?课堂40分钟被分解成若干个段落,这样,每个环节能分到多少时间,教者都要心中有数且严格执行,否则就可能拖堂。这样,教者自然就成了课堂这方舞台的主角,学生当然只能是观众了,他们只是偶尔在个别环节陪老师互动一下,活跃一下场面罢了。整堂课,学生都是紧跟着老师步履匆匆,他们在努力完成老师要求的每一个指令性动作。在这堂课上,我们能够看到老师精巧的预设、自然的过渡、言语的智慧……而唯独看不到学生成长的过程,看不到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看不到学生富有个性的声音,看不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三维立体式的对话,看不到一个动态的、生长的、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绿色生态系统”。 

课堂的精彩固然需要教者的智慧,但主要还是看学生,看学生是怎样一步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智慧、体悟情感的,看学生是怎样在课堂上尽情地舒展生命、充分地张扬个性的,甚至看学生是怎样因自身的不成熟而表现出稚气和傻气的。在上面的这堂课中,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学生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教者在教学预设中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快节奏的教学使得学生用于感受、思考、记忆的时间微乎其微。没有了亲自实践,自然会影响知识的转化、技能的提升。对于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的作品,学生就这样匆匆而过,又怎么领略美丽的风景呢?这当然需要我们“慢慢走,慢慢欣赏啊”!

中国的山水画历来讲究留白艺术,很多的音乐作品也往往凭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手法给人留出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些都是留白艺术的魅力。课前,教师当然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毕竟“事在人为”,但我们更要“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还学生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切不可唯我独尊。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铜山镇驿城小学;2010年3月3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问题解决式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怎么评?--天马
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5
课堂教学的返璞
慧眼看课 | 武晓磊:《陈情表》评课
小学英语听课记录 三亿文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