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到几个教育故事

看见几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摘录在此:

1

一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去参加会议,回程时和一位男同事还有他们的顶头上司坐在一辆车上。他们三个人年龄相仿,都有美国学校的博士学位,家里恰巧也都有一个正在念初中的孩子。

他们所在的州在八年级末,也就是学生初中毕业前夕,会举行一次全州统考,共考五门主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考试成绩寄到家里,按照特优、优、良、及格和刚入门五个级别打分。

男同事随口问起中国妈妈,她儿子这次考试的成绩怎么样,中国妈妈长叹一口气说:“我真是太失望了!”又说:“我已经和他的老师联系过了,准备让他放学后再参加一个补习班。”

男同事无不同情地说:“这可有点糟糕啊!我女儿这次考试有一门课得了特优,还有两门课得了优,剩下的两门是良,我和她妈妈都非常高兴。”

上司接了话茬说:“你女儿真是太棒了!我儿子只得了三个优,两个良。”转头问中国妈妈:“你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嗯,他有门课得了优,只差两分就可以拿到特优了。”

“那剩下的四门课呢?”

“剩下的都是特优。”中国妈妈回答。

“你说你特别失望?!”

“我失望的原因在于他没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五门课都拿全优!”

点评: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但是我们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我们对孩子充满期待,给孩子设计未来,希望孩子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一心要培养出在学业上最优秀的孩子出来,我们永远都在逼孩子读书。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外,我们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加上早自习,加上晚自习,加上周末双休日,都在补课……我们看见孩子捧着书,做着题,我们就心安了。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孩子脸上的表情,孩子内心的需要……

2

我国著名力学专家钱伟长,18岁那年,以中文、历史两个100分,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英语0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

然而,就在他进入历史系后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时,钱伟长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随后,他转人物理系学习。

从此,中国少了一个历史学家,多了一代力学大师。

点评:看到这个故事,我为钱伟长的抉择而感动,但是我更为那些愿意接收他的理科老师而震撼。他们没有把钱伟长当作天才苗子,充满期待地去接受(我相信,他们当时也没看出这个青年的未来),也没有因为他的理科成绩如此之差,而心怀冷漠地去拒绝,他们只是以一颗平常心,去悦纳一个有着无穷可能性的生命。多么智慧的师者啊。他们的智慧,就在于他们深知:教育是一种有机的过程,不是机械地从a推到b,再从b推到c,而是a可以生成无数种可能:b、c、d……更重要的是,这无数种可能之间,并没有价值的高低之分。

3

印度有一个叫布提亚·辛格的小男孩,在4岁半时就完成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跑,此举震惊了印度,人们称他为马拉松神童。

2007年,5岁的辛格计划用10天时间跑完500公里行程。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自己的漫漫征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大量警察封锁了辛格的长跑路线。原来,警方接到政府的指令,严禁辛格参加这项马拉松活动。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点评:“要孩子,不要神童。”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呼唤!我感动于这件事,是因为他们切中了教育的肯綮:要把孩子当成孩子。而不是看那些附加在他们身上的东西,甚至把附加的东西等于了孩子本身。只是,我们太习惯于在平凡中去搜索孩子的天分,却忘了把孩子当孩子。我想起了高考那几天,几乎是全社会出动,从政府官员到社会大众,从社会到学校,从老师到家长,表面上看都在为高考创造良好的环境,结果,是赋予了高考不能承受之负担,给予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不能承受之沉重……

4

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一所农村学校。校长对记者说:“我们要让学生成才,考上优质大学。”

记者说:“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呢?当你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即使是一个打工者,如果内心仍然有美好的愿望,仍然能在打工之余过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你们教育的成功。”

校长沉默了,脸上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情。过了一会儿,他说:“对学校育人来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成才。”

于是,换作记者沉默了。

点评:中国需要精英教育,但是更需要大众教育,平民教育,公民教育。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连鼓励学生去做个平民的勇气都没有了?

5

 20世纪80年代初,吕型伟任上海市教育局负责人。他碰到一所中学,高考连续三年剃了“光头”,大家都讽刺校长是“光头校长”。

   怎么回事呢?吕型伟悄悄到学校去考察。他发现学校环境十分整洁,师生举止也很文明,这不是很好嘛!后来,校长告诉他,学校周边环境很差,家长素质也低,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沾染了很多坏习惯。所以,他就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培养正派的、有一技之长的人上。他把那些有希望进大学的苗子转到附近的重点中学,同时把重点学校认为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换到自己学校来。因此,他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一直是“零”。

   吕型伟感慨万分,他对校长说:“你真了不起,教育界能出你这样的人,是教育界的骄傲。我要召开全市校长会议,请你来讲这三年剃‘光头’是光荣的!”

   点评:为什么光荣?就是因为教育在此处回到了教育本身:当它面对生命时。不是急于得到肤浅的、一时的成绩,而是着眼于人复杂而又长久的生长。我想,这位校长一定明白,教育对生命所产生的那种遥远、阔大和不可比拟的影响,常常会超出一般人的设想。所以,他愿意以淡定的心态去对待成功、对待成长。只因他坚信:教育是伟大的,它所思考和关心的问题,以及它对人性发掘的方式和着力点,都是其他行业所不能轻易抵达的。不管社会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如何扭曲,真正的教师仍然能坚信这份伟大。这位校长更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吕型伟——这位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中国教育界的“常青树”。我更希望,中国能够有更多的这样的校长和教育局长,这将是中国教育最璀璨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再给他一次机会
父母必读】教育 首先要着眼于让孩子成“人”
吕型伟:我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赢得孩子的信任
吕型伟:教育界活化石
『浙派教育百家』吕型伟:学校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校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