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是玉米出了轨,还是鲜花劈了腿?

夏天来了,又到了吃玉米的季节。

喜欢去菜市场溜达的朋友不难发现,现在玉米不黄了,红的、黑的、紫的都有。喜欢刷小红书的朋友偶尔还会刷到同时拥有好几种颜色的“迷幻”玉米,简直彩到离谱!

一时不知道到底是玉米出了轨?还是鲜花劈了腿?

这种玉米也有非常时尚的名称——玻璃宝石玉米。它在阳光下呈现半透明状态,像极了彩色玻璃,又似各种珍贵宝石。

五彩斑斓的玉米在吸引目光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质疑。

这个是转基因吧?!

打的色素吗?

吃了会不会躺板板?

……

看来,要想放心地吃口彩色玉米,我们需要了解玉米色彩形成的原理。

01

玉米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玉米有彩色是因为它们带有不同的花青素。

花青素是一类天然的色素,常常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它们能够吸收太阳光里的能量,在植物体内起到保护和产生色彩的作用。那么花青素又存在于玉米粒的哪个部位呢?

玉米粒从外到内依次是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玉米粒的颜色由糊粉层和胚乳的颜色决定。当玉米的外层糊粉层没有花青素,糊粉层就是透明的,这样就会表现出里层的胚乳黄色。

而有些玉米,比如紫色玉米,糊粉层中含有紫色的花青素,就挡住了胚乳的黄色,我们就只能看到糊粉层的紫色。

02

玉米的颜色是什么决定的?

生物很多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玉米粒颜色就由多个基因来决定。

但有些朋友会很疑惑:为什么同一根玉米棒上的玉米粒会有多种颜色?

△来源:小红书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玉米棒上,每颗玉米粒都是一个单独的、遗传上不同的胚胎。因此,每颗玉米粒都可以松散地被认为是玉米棒上其他玉米粒的“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同一根玉米棒上就会有不同颜色的玉米粒了。

谈及玉米色素基因的表达,我们还不得不提遗传学上一个伟大的发现——转座子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遗传学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生物的DNA序列是恒定的。简单来说就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1932年,一位名叫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的女科学家在玉米的遗传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在杂交实验中,有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就像是基因在染色体上跳来跳去一样,这就是跳跃基因(也被称为转座子)

△麦克林托克在实验室工作(来源:wikipedia)

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色素基因调控机制时发现,花青素基因是由转座子调控的,转座子可以使色素基因表达或停止表达,表现出来就是颜色的有无。

由于转座子在玉米中的跳跃非常活跃,花青素的表达时而开始时而停止,最后不同籽粒中花青素的表达量会有不同,表现的颜色就有深有浅。不仅如此,转座子是否会发生跳跃还会受到其他基因的控制。

转座子的发现颠覆了当时人类对于基因的传统认知,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一并被公认为20世纪遗传学史上两项最重要的发现。麦克林托克被尊称为“玉米夫人”,也因此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奖,是历史上第一位独享生理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麦克林托克的研究对象——彩色玉米(尹哥拍摄)

03

玉米的彩色是因为转基因吗?

不管玉米粒的颜色多么花里胡哨,食品的安全性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彩色玉米是如何被培育出来的呢?这其中真的涉及转基因技术吗?

答案是没有,彩色玉米是通过杂交得来的。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主要通过风将雄花花粉传播到雌花上,完成授粉。

在“媒婆”风的牵引下,不同颜色的玉米品种经异花授粉“杂交”后,一个玉米棒上长出多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它们无序排列,彩色玉米便形成了。

△来源:小红书

看到这儿有的朋友更加疑惑了,那彩色玉米粒颜色不同究竟是因为转座子还是因为多父本授粉?

综合以上两个影响因素可知:同一个玉米棒上,基因型不同的玉米粒颜色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父本不同;基因型相同的玉米粒颜色差异则是因为转座子“跳跃”导致基因表达差异所致。

除了好看,不同颜色的玉米粒由于花青素不同,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营养。

所以看完本文的科普,朋友们可以放心大口地啃彩色玉米啦~

参考资料:

1. 世界上最伟大的玉米是哪个?https://mp.weixin.qq.com/s/jbX9IuLsNuwIpt5oVHJo8w

2. 彩色玉米是怎么形成的http://www.q2d.com/life/71301.html

3. 玉米从彩色果粒中捕捉跳跃基因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015/8967279.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谣言太多!是时候为鲜食玉米正名了!
黑玉米?鲜食玉米里的“黑马”!
科学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玉米籽粒变色的原因
神奇的转座子和转座子的发现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转座子之母: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