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抽烟的危害,国家发布最新报告了

此报告全面论述了我国吸烟及二手烟的流行状况以及烟草和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


继2012年卫生部组织专家撰写并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后,时隔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中日友好医院组织、王辰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编制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于近期正式发布。

报告分两个部分,全面论述了我国吸烟及二手烟的流行状况以及烟草和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报告”指出,虽然我国控烟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国人吸烟率仍居高不下,公众对烟草危害认识仍亟待提高。

3.08亿烟民

近30年来,我国已进行过6次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最近的2018年全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据此计算,我国15岁及以上吸烟者约为3.08亿人。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15岁及以上人群中,烟草使用者约13.37亿人,2007-2017年,全球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从22.5%降至19.2%。烟草每年使800多万人失去生命,其中约7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12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疾病。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自然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控烟目标(2030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0%)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控烟的另一大挑战是电子烟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5岁及以上人群中,使用电子烟的比例由2015年的0.5%上升到了2018年的0.9%,我国正在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35万人,其中年轻人使用比例相对较高。

报告特别指出,2019年全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初中、高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抽卷烟比例分别为3.9%、5.6%和14.7%,职业学校男生抽卷烟比例达23.3%。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可预期的未来几十年,我国吸烟相关的各大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将继续上升,目前吸烟的青壮年未来将承受的吸烟危害会远远超过现在的中老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率中,教师最低(9.8%),医生次之(14.2%)。

烟草与呼吸系统疾病

烟草对健康危害巨大,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报告称,如不采取有效行动大幅降低吸烟率,这一数据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将增至每年300万人。

在“报告”第二部分“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中,第一章节就是关于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就越高,而女性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高于男性,戒烟则可以改变慢阻肺的自然进程,延缓病变发展。

2002年,慢阻肺居全球死因第五位,预计到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我国2018年发布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过20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总患病人数约为9990万人。

早在1984年,关于烟草问题的《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中就指出,美国80%-90%慢阻肺死亡归因于吸烟。有研究显示,至少25%的持续吸烟者发展成为慢阻肺患者,一项在100万中国人中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中,45%归因于慢阻肺。

此外,也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哮喘以及导致哮喘病情控制不佳。中国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有4750多万名,长期吸烟还会导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而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哮喘的发病风险。研究还显示,戒烟后患者痰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表明戒烟对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良性作用。

小气道功能异常、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间质性肺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尘肺等,均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尘肺病来说,戒烟是必须强调的治疗措施。

“报告”中还指出,二手烟暴露也可以导致慢阻肺,并增加慢阻肺的死亡风险。还有充分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发生哮喘,也会加重哮喘患儿的病情,并且影响治疗效果。

烟草与恶性肿瘤

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所有死亡病例中的18.1%因吸烟导致,是所有生活方式因素中导致死亡比例最大因素。

“报告”对吸烟与各癌种的关联证据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肺癌、口腔和口咽部恶性肿瘤、喉癌、膀胱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肾癌,与吸烟关联的证据支持级别均为充分证据。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为有证据提示,前列腺癌则是待进一步证据明确。

有充分证据证明吸烟可以导致恶性肿瘤,相对应的,戒烟也可以降低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以肺癌为例,戒烟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就会越多。

烟草与心脑血管疾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抽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而戒烟可以降低这些疾病发病风险。

也有证据证明,吸烟可以导致高血压。Halperin RO等开展的美国医师健康研究,纳入了13,529名年龄40-80岁、无高血压病史的男性医师,进行平均14.5年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15倍。另外一项女性健康的研究发现,每天吸烟≥15支吸烟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不吸烟女性的1.11倍。

烟草与糖尿病

有充分证据表明,吸烟会导致2型糖尿病,吸烟还会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而长期戒烟可以降低吸烟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吸烟可使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影响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岛素的生成,同时长期吸烟还可以引起脂肪组织再分布,这些都可增加胰岛素抵抗。

Pan等对88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包括近600万人)进行Meta分析发现,吸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7倍。

电子烟的危害

作为烟草的替代品,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目前也已有充分证据证明。

在控烟的大背景下,多国研究均显示,电子烟自上市以来使用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电子烟使用率的增长尤为明显。2019年美国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7.5%的高中生承认正在使用电子烟。《2019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显示,初中生的电子烟使用率为2.7%,普通高中生为2.2%,职业学校学生为4.5%。

实验室的研究证据证明,电子烟烟液中含有低分子醛酮类化合物,这是一类对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邻甲基苯甲醛、丙醛等,其中甲醛、丙醛分别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1类和2B类致癌物。

Goniewicz等对12个电子烟样品中的醛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发现,甲醛检出率100%、乙醛检出率100%、丙烯醛检出率91.67%、邻甲基苯甲醛检出率100%。

此外,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哮喘患者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虽然电子烟气溶胶的纳米粒子质量很小,但其毒理学影响可能是显著的,有毒化学物质附着在小纳米颗粒上可能会比附在较大亚微米颗粒上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目前对电子烟危害的研究还有限,但已经有研究表明,使用电子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影响胎儿发育。此外,因为大多数电子烟使用者还会同时使用烟草制品,会出现两种或多种产品导致的健康危害叠加。

美国、日本等已有多篇病例报告显示,使用某些电子烟产品会引起急性肺部损伤,如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过敏性肺炎、机化性肺炎、类脂性肺炎和严重哮喘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发布:烟民数量超3亿 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较高水平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深度解读
【每天15支】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吸烟不仅损害血管,还会直接伤害心脏!戒烟后部分损伤可逆|ESC 2022热点研究
危害800万人的“隐形毒品”,千万别让你家孩子中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