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凸显主体 注重探究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柘荣“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教改试验结题报告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
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
凸显主体  注重探究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教改试验结题报告
执笔:福建省柘荣县教师进修学校  叶  青
为了配合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县于2002年确立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改实验,迄今已五年多。此课题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2.3-2004.7)在市级课改基地校城关小学2-6年级15个实验班试点,2003年被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确认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之一。本课题以探讨“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2004.8-2007.4)在全县内扩大试点,在10所学校设47个实验班,实验的目标是进一步探索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探究方法、策略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创民主平等的课堂;构建“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学基本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经过几年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形成的课堂教学,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落后教育观念所左右,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革,还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课堂教学。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以及忽视学生的学,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等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我县提出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改实验。其意义在于通过课堂改革,改变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主动性;通过课堂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合作、成功的机会。从而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开放的、活泼的、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 这里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让学习真正成为主体内化的活动。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探究” ——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里的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社会、体验生活、获取知识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正是在求知领域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它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思疑、解疑、感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主动”——即主动学习,学习应是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这里是指课堂上教师要营造需要的宽松民主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知识、情感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个性和谐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改实验――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启发、诱导下,以尊重学生个体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为目标,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社会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动手操作、质疑问难、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数学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差异性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满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3、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
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发展。
4、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改实验总体目标是实现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的转变: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体做到:
1、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创民主平等的课堂;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2、构建“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构建本课题的基本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达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4、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让教师知识观念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更强,培养一批新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中青年数学教师,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素质教育观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五、课题的研究原则
1、层次性原则。围绕“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总课题,各校确立分课题,各教研组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构建一个“金字塔”式课题研究体系。按照“课题引路,实验为本,整体提高”的原则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课题实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小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性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造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积极探讨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课题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操作程序
(一)选定试验对象:为了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行性。我们于2002年在城关小学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于2004年扩大试验面,在全县范围内铺开。即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3-2004.7)在城关小学2-6年级15个实验班758名学生参加实验;第二阶段(扩大试验阶段)从各级中心校中选定以实小、城小、城郊中心校为龙头,三个试验片区10所中心校61个试验班3556名学生参加实验。附:扩大实验阶段。
各实验片区组长、实验指导老师以及实验带头人一览表:
实验片区
学  校
课 题 组 长
实 验 指 导 老 师
实 验 带 头 人
实小实验片区
实验小学
陈大清(校长)
吴星银(副教导主任)
吴宗兴(市骨干教师)
陆小琴(市骨干教师)
林月香(县教坛新秀)
富溪中心校
游东树(校长)
游玉兰(副校长)
林立琴(副教导主任)
吴金华(县骨干教师)
黄柏中心校
游晔(校长)
游王丽梅(教导主任)
江慧华(副教导主任)
林建章(副教导主任)
城小实验片区
城关小学
江郑昌(校长)
吴石平(副校长)
王芳萍(省骨干教师)
袁任理(市骨干教师)
雷岩会(县骨干教师)
堵坪中心校
魏定銮(校长)
郑惠坤(副教导主任)
潘碧华(县教坛新秀)
林茂崇(县骨干教师)
英山中心校
雷玉龙(副校长)
吴锋权(副教导主任)
杨遇铃(县骨干教师)
杨碧芳(县骨干教师)
城郊实验片区
城郊中心校
吴恩须(校长)
林金娇(教导主任)
江月容(副教导主任)
江淑芳(县教坛新秀)
吴娟容(市骨干教师)
乍洋中心校
吴周泽(校长)
张锋(教导主任)
袁柳芬(副教导主任)
王锦虹(县教坛新秀)
东源中心校
叶祥义(校长)
魏巧儿(副教导主任)
魏淑花(县骨干教师)
李淑月(县教坛新秀)
宅中中心校
潘文书(校长)
林荣滔(副校长)
范伏永(县教坛新秀)
叶秀莲(县骨干教师)
(二)健全实验组织:为了规范课题研究,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制。
①组建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小学教研室主任和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以及部分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实验班教师组成,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领导小组拟定课题研究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拟出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及时、具体、详实地总结每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整体素质。
③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各校建立的课题研究制度:明确规定人力、物力、财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高质高效。
(三)加强课题指导:为了课题实施有序开展,2004年10月在县实小阶梯教室举办扩大阶段课题试验班教师培训暨课题开题报告会,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各实验片区及时召开课题实验工作会议,相应成立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拟定课题实验计划,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确定重点研究专题;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举行公开课。对课题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反思,形成共识,且及时推广教学经验。县先后于2005年4月和2006年4月分别在实验小学和城郊中心校举办“自主探究,主动发展”课题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05年3月和2006年1月举行课题优秀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并将获奖文章汇编成册;2005年5月在宅中中心校召开课题管理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2005年《福建教学研究》第6期“地方课改”栏目简绍课题研究情况并选登6篇课题论文;2006年5月在乍洋中心校召开课题阶段总结交流会并表彰课题研究先进个人18名;2006年10月课题领导小组对全县实验校进行调研指导、反思。并于11月在城郊中心校召开总结分析课题研究收获与不足探讨会。各指导小组成员对实验班采取跟踪听课的方法,及时互通信息,了解教学情况,研究教学的规律,发现经验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求每次协作片活动,必须有一节课是课题研讨课。两年多来3个实验片区,共开展20多场课题教研协作片活动,课题公开课达35节。集中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请教研员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定期为试验班教师培训,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中,使学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学校课题研究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以及检测对比法等研究方法。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研究方式。
(五)课题试验实施步骤:(扩大实验阶段)
1、论证开题――准备阶段(2004.8-2004.12)
①学生状况调查分析   ②查阅文献 课题论证   ③制定试验方案 (扩大实验阶段)
④确定课题实验班    ⑤开题报告暨试验班教师培训
2、探索交流――试验阶段(2005.1-2006.1)
①试验研讨课-探索“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学流程
②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探究”兴趣、方法、能力的培养
③阶段成果展示、汇篇(优质课、论文评选等)
3、深入反思――总结阶段(2006.2-2007.4)
(1)2006.2~2006.12  ①课题试验调研、反思       ②课题试验展示课
③总结课题研究收获与不足召开探讨会  ④优秀论文、案例评选汇篇
(2)2007.1~2007.4   ①完成课题试验结题报告  ②汇篇课题实验成果专集
③召开课题结题会议并表彰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课题操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策略:
课题组紧紧围绕“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一主旨,先后多次组织专场课题研讨活动,研究了数百节课例,通过“备课、说课—公开研讨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初步形成了以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导入阶段——情景导入,诱发参与
新课导入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要激活与新知有关的旧知或生活经验。“现实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引路,铺垫激趣,调动探索欲望。力求做到“趣、实、活、新”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入手,采取迁移训练、操作演示、设置问题、故事游戏等灵活多样的策略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因。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先让学生吟诵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接着提出:“如果让你来画一幅梅花图,你会画几枝?”这个新奇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1枝、4枝、6枝……教师进而提出:“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精练地表示出梅花的枝数吗?”学生在这朴素有效的情境中,开启了快乐求知的闸门,并从中初步感知到数学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奏响了探索知识的序曲。
2、探究阶段——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阶段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交流、争辩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求异,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教学流程:(1)、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2)、摆一摆: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并记录所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3)、说一说:通过操作、记录、观察,你有什么发现?(4)、验证并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由飞翔,大胆猜想,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能动参与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实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运用阶段——实践体会,应用拓展
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在练习这一环节要注重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练在关键。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广阔的空间,练习设计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提高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放开思路,展开想象,大胆求新求异,重组新的认知结构,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
如在“圆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街心花园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有意略去了“圆形”二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出现了以下情景:
生:老师,这道题里没说什么形状,必须补上“圆形”这个条件。
师:对!老师在抄这道题时确实漏掉了“圆形”二字。谢谢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现在,不加“圆形”二字,请同学们都来当回设计师,先设计花坛的形状,再求面积,行吗?
生:行!
“请同学们都来当回设计师”这一富有开放性的问题的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多么让人乐于接受又令人跃跃欲试的事情啊!学生在小组合作后,不仅设计出了多种方案:①、圆形;②、正方形;③、长方形;④、中间正方形,两头半圆形;⑤、两个圆外接……而且能根据自己设计的图形进行正确、合理的计算。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开放性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了不同的花坛形状的设计方案。这一开放性、综合性练习的设计,不但拓展了学习的时空,生成了数学课堂的精彩,而且复习巩固旧知。
4、总结阶段——交流评价,完善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 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实施积极适度和鼓励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生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中,自由发表意见,人人参与评价,形成共识,得出正确完整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学生构建比较系统的有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一环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适时激励性评价。评价时,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放手让学生发表已见,甚至争辩,充分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过程。大胆求异创新,要激励学生的进取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着重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方面进行适度评价。这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课题试验的成果:
通过近两年来,全县课题组成员对 “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改实验研究、探讨、总结,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吸纳现代教育思想、积极参与探索实验、经常交流反思教学、及时发现改进调整、善于总结课题经验。教师的观念明显得到更新,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了“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表现:
(1)理念意识显著增强。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实践课题模式,教师充分利用课余,翻阅报刊博览群书、广泛吸纳现代教育思想,钻研“课标”和教法,使自身的教育观、质量观、评价观、教学观适应课题研究需要,同时,在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反思、调整、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实现了“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素质型,业务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能力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先后有63位教师承担了各级公开观摩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效果,博得好评,如吴娟容、陶慧英老师执教《约数与倍数》和《平均数》,在2006年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课题优质课评选中,均荣获二等奖;实验教师围绕自己实验过程的经验总结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和教学设计等316篇,在各级发表或获奖。其中118篇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全国省级以上获奖。用行动研究搭建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从容地展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成果。
(2)教学行为明显变化。随着教师新理念的注入,教师由台上走到了台下,教师由严师、讲师变成了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自身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唱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看着以前死气沉沉的孩子们,如今积极地查资料、找问题,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究,教师们仿佛置身于一片丰收在望的田野上,享受着生命!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为的就是让教师感受生命的尊严,享受创造的欢乐。让广大实验教师,在探究理论向实践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理论。教师都有着“新理念下的课堂更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学习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样的意识和追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以学定教”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逐步从“考、评、查”中走出来,从“书本、教参”中走出来,从“模式化”中走出来,少了“唯上”、“唯书”、“唯式”,多了“唯我”的自信与执着。
(3)校本教研逐步形成。各试验片区结合课题研究阶段要求,定期开展“教学论坛”、“教学观摩”、 “课题研讨”、“课题月谈”、“课题反思”等活动,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体验,在体验中总结,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校本教研的氛围。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教材内容的教学,还重视教材内容的知识整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位教师结合课题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教材注重教材整合,编写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体现教师本人教学风格、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预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这样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不但解决课题研究的实际问题,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而且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产生一种“人人有问题、人人有课题、人人能研究”的教科研氛围已在全县各实验校逐步形成。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2、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课题组先后多次组织专场课题研讨活动,研究了数百节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展,初步形成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正是在参与课题实验的探索中,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教改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而且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突破了传统的“注入式”、“讲授式”等教学模式,确立了“自主·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自主学习需要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宽松愉悦的氛围,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感情基础,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其中一点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我们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一言谈”为“群言谈”,变课堂“主宰者”为帮助者、指导者。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现在,原有教学固定不变的模式打破了,师生互动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成了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对话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实践、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一是通过自主寻找学习伙伴,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在合作中促进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二是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精神;三是淡化训练,强调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逐渐会学。概括课堂的变化有五个转变:一是由教师主宰课堂转变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二是由极少数优生垄断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参与自主探究;三是由教师灌输式转变为学生有度的自主探究;四是师生由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五是由“教”的时间多于“学”的时间转变为“学”的时间多于“教”的时间。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问  卷  内  容
选择①
选择②
选择③
你喜欢“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吗?
喜欢占76.7%
较喜欢占22.1%
不喜欢占1.2%
这种方式学习数学你有兴趣吗?
有占81.3%
一般占12.6%
不能确定占6.1%
这种方式教学你的数学学习效果好吗?
好占63.8%
还可以占32.7%
不好占3.5%
3、学生个性潜能、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能主动参与学习,能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探索,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敢于讨论,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控。教师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给学生“松绑”、“放权”,根据学生的“学路”设计“教路”,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课堂上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民主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孩子们得到了解放,他们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足了、学习角度宽了、学习的空间广了、学习方式活了、课堂的信息量大了。让学生们找回了真正学习的感觉。学生由过去的“小绵羊”、“学习机器”、“书呆子”,一下子变成了“推销员”、“设计师”、“发明家”。由于课堂“开放”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彰显,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学习中,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表达出较深刻的认识,还能展示出敏捷的思维,独特的方法,丰富的知识,不仅愿意表现自己,还善于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请看下面的调查问卷情况:
附1:问卷(一)部分内容(实验班)。
A、课堂质疑提问(  ):①经常提出问题;②一般不提问;③其它。
B、我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  ):①学会自己学习,将来不要老师教;②认真听讲,做好作业,
考出高分;③其它。
C、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  ):①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不懂再问②在老师指导下自学;③其它。
……
问卷调查统计A、选①占83.6%;B、选①占88.5%;C、选①占74.8.6%。……经过分析表明:实验班学生变得爱学习、爱探究、爱质疑、爱思考了。孩子们活了!这也是“追求真实生命成长”这一朴素真理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诠释。
附2:问卷(二)部分内容(实验班和对比班试验前后)。
A、课外你有自学课本的习惯吗?(①有  ②有时有  ③没有)
B、课堂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吗?(①积极  ②较积极  ③不参与)
C、你在交流过程中,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吗?(①会  ②有时会  ③不会)
D、你在自学时,能理解教材内容吗?(①能  ②一般能  ③不能)
E、在学习中当你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①找同学或老师一起研究  ②请老师解答  ③放弃不管它)
……
表(一):试验前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
题 号
A
B
C
D
E
选 项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实验班
12.7
27.6
59.7
18.4
29.7
51.9
23.2
38.4
38.4
18.9
34.7
46.4
13.8
41.5
44.7
对比班
13.5
22.3
64.2
16.8
31.4
51.8
25.6
40.3
34.1
17.4
36.8
45.8
14.6
39.7
45.7
表(二):试验后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
题 号
A
B
C
D
E
选 项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实验班
55.3
37.8
6.9
61.5
35.9
2.6
54.7
43.8
1.5
37.3
56.9
5.8
56.7
35.5
7.8
对比班
18.5
29.4
52.1
27.3
34.8
37.9
30.4
39.3
30.3
20.9
37.3
41.8
20.3
47.5
32.2
05~06学年期考笔试成绩:五年级实验班平均成绩为93.7分,对比班平均成绩为87.8分。实验班学生中喜欢上数学课的平均占86.3℅,对比班为64.5℅实验班学生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学好数学的平均占94.6℅,对比班为72.3℅.
从以上问卷(一)、(二)和表(一)、(二)以及相关数据调查分析、统计,不难发现:实验前对比班与实验班各项指标相差不大,通过近三年的实验,不管是笔试成绩还是获取新知能力,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交流合作能力;也不管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管是学习方式还是综合素质等等。实验班学生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比班学生。
八、课题实验的分析与思考:
1、数学教学不只是追求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追求学生获得体验。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程目标由原来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发展为既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发现、反思、体验的过程。但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朝夕之功、一蹶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时效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从实验过程与阶段性成果看,“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符合《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教学过程要求,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能够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符合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一条思路,不是机械模仿的样板。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从整体上把握,要从模仿借鉴走向发展创新。掌握课型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课题教学模式的研究。
3、对教师要求更高、增强教学难度。倡导“自主探究  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问题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在于提供给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究和理解的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引导、点拨、释疑、升华的火候,精通教学内容,更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的思维提问具有一定的发散性,从而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因此如何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之间适度平衡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沐浴在课改的试验田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知难而上,奋力拼搏,品尝丰收的喜悦,但也留下一些缺憾: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在理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在实践中,深感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如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时效性以及 “探究”与“指导”之间 “度”的把握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岗位,立足校情,立足学情,深入研究新课程下转变教学方式的新课题,推进新一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创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师生互动式反思 引领高效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