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分纪录片:体检查不出的它 竟是各种疾病的元凶!

控制血糖,就能掌握延长寿命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来源:野兽生活研究所

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大家传播高血糖的危害,然而一些人总是不放在心上:“我的体检报告显示,血糖正常得很!”

别看体检报告超级正常,还是很可能是潜在高血糖患者

日本NHK电视台曾拍摄一部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Glucose Spike: Uncovering a Hidden Threat),向世人揭示:高血糖比你想得更普遍,而且很危险!

关注
天下好医
,发送
血糖
到公众号后台
获取纪录片观看二维码

01

隐藏危机

纪录片中有一名 40 岁出头的日本男子森田。森田平时没有任何病痛,突然一天,他的胸口突发剧痛,入院治疗。

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肌梗塞,而森田心肌梗塞的原因,正是血糖过高。

他的餐后血糖飙升到 12.64 mmol/L(正常应该 <7.8 mmol/L)。

他说:“我每年的体检报告,都显示血糖很正常,怎么就突然高血糖了呢?”

事实上,森田并不是个例,大部分高血糖患者都是病发入院,甚至差点死亡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有高血糖

也就是说,就算每年体检报告都很正常,也很可能是高血糖患者。

为了调查高血糖的普遍性,在纪录片中,调查人员征集了65名空腹血糖正常(低于 6.1 mmol/L)的志愿者,为他们做餐后血糖的检验。

结果显示,65 名空腹血正常者中,有20名是餐后高血糖患者(餐后血糖>7.8 mmol/L),比例高达30.7%

也就是说,有 成的人,年年体检报告正常,却有高血糖问题。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了一群苗条年轻女子的餐后血糖。

结果也让人出乎意料:尽管这些女子的BMI都很低,仍然有24%的苗条女子 患有高血糖。

由此可见,高血糖不是肥胖、年老者的专利,它潜伏于每个年龄层。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空腹血糖很正常,餐后血糖却高得出奇呢?

纪录片给出了解释:正常情况下,人在进食后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身体细胞,这时候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下降。

但高血糖患者产生了 胰岛素抵抗,分泌再多的胰岛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还是不高。

因此,他们的血糖会快速上升到顶峰,造成血液高血糖环境。之后,血糖才会慢慢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水平。

而空腹血糖是在空腹 8 小时才检测的,那时候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已经“降到了正常值,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正因如此,高血糖藏匿于众人之间,日积月累地损害身体,一步步引起糖尿病、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症、癌症等严重疾病。

02

致命杀手

研究显示,患有高血糖的人群,患上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1.9 倍。

为什么高血糖会有这样大的危害呢?纪录片里提到一项意大利研究。

在这个研究中,科学家把 血管内壁的细胞 轮流浸在含有大量葡萄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溶液中,模拟人体高血糖环境。

之后,科学家用显微镜来观察这些样本,发现这些血管细胞中出现大量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损害细胞。

两周后,有 40% 的血管细胞因活性氧而衰亡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人体中。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环境时,被活性氧损害的细胞会试图自我修复。

这时,动脉壁的免疫细胞会吸收它们,并把它们粘附在动脉壁上,造成 动脉壁膨胀,血管变窄,最终导致动脉硬化。

左边是正常人的动脉影像

右边是高血糖患者的动脉影像,血管壁很细

不仅如此,活性氧还会破坏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增加高血糖患者的 患癌风险

还有研究显示,高血糖患者患上 阿尔兹海默症 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1.6 倍。这是因为高血糖会造成具有神经毒素的 β-淀粉样蛋白堆积于大脑,损害神经。

本来,大脑中有种酶可以分解 β-淀粉样蛋白,但这个酶同时也会分解胰岛素。

所以,当体内胰岛素水平很高时,这种酶就会分心:跑去分解胰岛素,而忽略了有毒的 β-淀粉样蛋白。

这样一来, β-淀粉样蛋白就会在脑中聚集,产生很强的神经毒性,造成神经细胞坏死,造成痴呆。

所以高血糖患者,患上痴呆的风险也更高。

03

击退高血糖

尽管高血糖狡猾可怕,但人类还是有应对之策。

研究表明,只要能 控制血糖,就可以降低高血糖的风险,恢复健康。

在这部纪录片中,科学家做了一个老鼠的实验,形象地展现控制血糖的好处。

该实验对比了 高血糖老鼠 和 健康老鼠 的胰腺细胞,前者的相当疲弱,后者的非常活跃。

两个月内,科学家通过药物,将高血糖老鼠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2 个月过后,高血糖老鼠的胰腺细胞 恢复了活力,几乎达到健康老鼠的水平。

除了药物控制,还有很多方式能控制血糖,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纪录片中列举了 3 招 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1.饭后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理有据的。

通常,饭后 15 分钟,血液会聚集在胃部和肠道,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饭后立刻散步,血液会流进手部和脚部,延缓胃肠消化,导致糖分吸收延迟。

有研究发现,如果高血糖患者,饭后没有运动习惯,他们的血糖就会保持 奇高的状态。可是,当他们养成饭后散步的习惯后,他们的血糖,就会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

2.改变进食顺序

纪录片还找来一位 27 岁男子,他的餐后血糖飙升到 12.98 mmol/L(233 mg/dl)。

然而,当他按照研究人员的指示,以豆芽炒牛肉、炸鸡、生鱼片、一碗米饭的顺序进食,他餐后血糖到了正常人的水平,只升到 6.85 mmol/L(123 mg/dl)。

同样的人,餐后血糖怎么差别那么大呢?

研究人员指出,蔬菜中的 膳食纤维 会覆盖肠道表面,让肠道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变慢。肉类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入肠道时,肠道会分泌肠降血糖素,让胃部和肠道的蠕动减缓,从而控制血糖。

以蔬菜、肉类、米饭的次序吃饭,就能延长米饭被身体吸收的时间,从 30 分钟延长到 80 分钟。

3.低碳水饮食

另一个控制血糖的方法,就是在日本逐渐流行的 低碳水饮食(在日本又称为低糖质饮食)。

低碳水饮食,就是是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限制在 30% 以内。由于吃的碳水化合物少,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变少,血糖的波动也因此变小。

纪录片剧组还特地远赴美国,介绍了美国历史悠久的治疗中心 Duke Diet & Fitness,那里一直通过 低碳水饮食,控制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的血糖。

一位刚进治疗中心的糖尿病患者,晚餐吃的是猪肉、菠菜、小面团,碳水供能比限制在 50% 以内。

纪录片还拍摄了另一位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他的晚餐是猪肉和蔬菜,碳水供能比只有 10% 。

最后,拍摄人员还去拜访了一名 资深的低碳水人士。

她表示,她坚持低碳水饮食的独家秘方,就是把自己喜爱的食物,改造成 健康的低碳水版本。

她会用 西葫芦面 替代意大利面,花菜替代米饭。对她来说,低碳水饮食就像呼吸一样容易。

纪录片最后提到:

控制血糖,就能掌握延长寿命的钥匙。

而这把钥匙,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你身边有那些 看上去很瘦,但无糖不欢,爱喝奶茶吃甜食 的朋友吗?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提醒他们,是时候注意一下餐后血糖了!

本文转自公众号:野兽生活研究所

提供最前沿的生物学、进化论、营养学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NHK揭示:体检查不出的高血糖,是各种疾病的元凶!
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准确?空腹和餐后监测有啥讲究?
先吃菜后吃饭,能稳定血糖,还能减肥?真的吗?
15年糖龄,血糖达标无并发症,得益于这五点!
50.1%的中国成人患有此病,你是其中之一吗?
2型糖尿病背后真凶——胰岛素抵抗,一次给你弄明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