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庄子的智慧——《浑沌之死》

《庄子·应帝篇》中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就是《浑沌之死》,翻译后可能容易理解一点:

 即使看了翻译文,也许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

 浑沌是谁?倏、忽又是谁?

 为何称浑沌可为中央之帝?称南海之帝为倏?为何称北海之帝为忽?

 我们先来说说”浑沌“。

 传说,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形如鸡蛋,叫做”鸡子“,那模糊的一团,便被称为浑沌。可以理解浑沌其实就是存在的初始状态。古书《神异经》中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浑沌的外表,有头无窍,也就是没有一般感知外界的器官,无法和外界交流;有足无爪,行走不便,却有翅可以飞翔。

 这样一种形象,仔细分析,很像庄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道。道之本者,自然也。道即自然的根源、自然的归宿、自然的规律。“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浑沌甚善”说明混沌是“有心人”。庄子特别强调为道者首先要学会“斋心”。所谓“斋心”,就是不要有妄念,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至极,以致坐忘。坐忘之时则无外无内,即万物相通为一体,即道。

 《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一段话:

 庄子认为,斋心之法可分七步:一曰外天地,二曰外物,三曰外生(超越生命),四曰朝彻(内心豁然大亮),五曰见独(见到整体——物我为一),六曰无古今(超越时间),七曰不生不死。没有七窍却有心的浑沌正合于斋心。所以可认为浑沌就是道的化身,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同一。道永恒,天地永恒,则浑沌永恒。

 再来谈谈“倏忽”。

 倏、忽,可理解为恍惚。庄子是宋国蒙人,秦以前各国字不同义同,在老子的楚国为 “恍惚”二字,在宋国就为“倏忽” 二字,恍为观念,惚为意念。倏忽可以理解观念、意念相驳杂。心念驳杂,就无法专心之极,使“虚室生白”,就无法接于天地万物,也就背离于道了。“倏忽”还有一种解释,即顷刻, 瞬间。寓言中,倏忽有七窍,而感官是区分物我的一道道门窗,有七窍就有了区分的能力,就有了物我区分,物物区分。有了区分,无论“物”还是“我”便都成了一种有限。有限无法把握整体,整体却知道有限就属于无限。这就像大海和浪花,浪花千变万化,随起随落,犹如万物之生死,而大海却静静地呆在那里。大海,比之浪花则是一种恒在,大海“永恒”。而且有限无论大小,即无论是潮,是浪花,在永恒面前都相当于“瞬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就有死,出生入死,生既是死;阴阳育化,比之永恒,皆属瞬间。这也许就是在庄子笔下,南海之帝,北海之帝分别叫倏、忽的主要原因吧。

 再分析下混沌为何能为中央之帝。

 庄子的笔下,“中央之帝”应理解为自然至高至大的统领者,实为道的化身,道即一切万象的本源,关乎整体,即永恒。浑沌就是道,是本源,是整体,是永恒,以自己永恒之翱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能如天地万物的镜子,天地万物皆在于“我”,所以至高至大的权力便属于了浑沌。

 但倏忽二帝,却给浑沌开了窍了,浑沌一旦被开窍,当然就有了物我的区分能力,就由“整体”而成了“有限”,由“永恒”成了“瞬间”。瞬间,生即死,所以当浑沌不再是浑沌时,浑沌就死了。

 庄子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赖以生存的天性失去了,结果往往是悲惨的。 

  也许是想告诉我们,纯粹精神境界对于生命有何等的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混沌
谈《庄子》:混沌
“道”,究竟能给我们什么
“混沌”之死与庄子养生
庄子启示录022:普通人才喜欢争对错,圣人是自我认同
大智慧与大逻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