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中的“义”文化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梁山好汉闯荡江湖的传奇描写,《水浒传》展现出身怀绝技的好汉们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任侠风格,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讴歌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形象,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情感。《水浒传》蕴涵的“义”文化,对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义”文化
“忠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为正义和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作为一种人格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灿烂文化的沃土,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众的行为价值取向。《水浒传》以“忠义”贯穿始终,作品中的许多情节饱含着封建忠君思想。梁山好汉在宋江领导下齐聚梁山,宋江对众兄弟道: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尽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又道:听说皇上至圣至贤,只被奸臣闭塞,暂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以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免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宋江的忠君思想,在他争取招安、接受招安、帮助朝廷围剿方腊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宋江的忠表里一致,始终如一,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忠心耿耿。宋江对李逵的一番话,很能说明他当时的心态:“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有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这里可以看出,宋江至死仍然对朝廷、对皇帝忠心耿耿,临终强调最主要的观念还是“忠义”,所谓“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正是封建正统思想核心——忠君观念在宋江身上的表现。《水浒传》中借阮小五、阮小七唱的歌来表达忠君思想,阮小五:“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阮小七:“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阮小五,阮小七唱这样的歌并非他们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阮氏兄弟“歌”以咏“志”,体现的还是一个“忠”字,忠心报答皇帝,报效国家。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人物,生活中不拘礼法、不计名利,做事上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他们追求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的是兄弟间“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的真情实意。这些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小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这种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兄弟之情,所表现的正是兄弟之间的“忠义”。
“侠义”文化
“侠义”继承了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古至今才涌现出许多见义勇为之士。侠义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正义的化身,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浒传》通过描述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人物闯荡江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北宋社会的真实状况,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高超武艺,而且展示了北宋期间的武侠风采,将中国古代“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刻画得淋漓尽致。鲁达路见不平,倾囊相助金老父女,他听了金老不平之事骂道: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却这等欺负人。接着对史进、李忠说道:你俩先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这种侠气说明了鲁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在仗势欺人的事情面前敢鸣不平。
不仅如此,鲁达还拿出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觉得不够,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全部送与金老父女。再后来,鲁达在赤松林还了史进那十两银子。鲁达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救人救到底的侠客正气难能可贵,这种侠义诚信之德的确让人佩服。林冲在第三回中,为大义火并王伦。林冲道: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失信于人,难以相聚。又道: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嫉贤妒能,无大量之才。这反映了林冲侠义之气等高尚品格,对于这种不义小人只有杀之。林冲火并王伦后让位于晁盖的气度,则是以大局为重侠义风格的具体体现。书中还讲道:史进打抱不平救了王义,为其报仇深陷华州;鲁智深为朋友华州救史进;史进侠义之气,义释草寇;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武松替兄报仇,敢作敢当;林冲休妻,发配沧州等,这些都是“侠义”文化的具体体现。从书中不难看出,水浒中的侠义渗透于全书的每个章节,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个细节,使“侠义”成为水浒尚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义”文化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替天行道”,是《水浒传》中很重要的“天义”思想,也是“天人合一”文化的具体体现。儒家思想向来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唯心论,认为天是有意识的,天的意志是绝对的,人的意志符合天意就会受到护佑,否则会遭到惩罚。“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人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人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规律等,这种“天义”思想千百年来贯穿于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之中。为在《水浒传》中有效表达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施耐庵专门在第七十回设计了“忠义堂石碣受天书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其中有这样的描写: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做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那么,这些天书文字说的是什么呢?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这样一段虚构,把一百零八将说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把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起义说成是秉承天意,这样就显得合理、可信。这便是人为与天意的有机接合,是天的意旨,是不可违背和抗拒的。《水浒传》的天人感应,还体现于九天玄女本身及其授予天书的行为,对梁山的各种行动起了较大作用。神授天书,使宋江的地位受到了上天的肯定,说明梁山水寨的存在亦属天意。这里“天”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苍天,天地神灵;二是皇帝,宋朝天子。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惩除那些屈陷良善、恣欲骄横的贪官污吏和依势豪强,严厉打击贪赃枉法、诈害百姓的赃官污吏和土豪地霸,愤怒声讨闭塞贤路、非财不用的权奸佞臣。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甚至希望受到朝廷招安,以便更好的为朝廷服务。他们处处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力所能及地争取社会公正,改变吏治腐败和司法黑暗,受到百姓的欢迎,这就是替天行道。他们上山之后,高扬“替天行道”的大旗,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就是替苍天、替皇帝行德政,施仁爱,实行以人为本,实施仁爱之行,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多少遍水浒传,你都不一定能看懂的东西
九天玄女何由来 - 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
盛志梅 | 论道教文化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作用与表现
浅议《水浒传》以招安为结局的必然性
郭英德:《水浒传》的三重寓意
“及时雨”宋江的侧面:不择手段骗好汉上梁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