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质与神经症的人伤不起
神经质与神经症的人伤不起
 

心理引言:新弗学派的卡伦·霍妮(Karen Horney)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她把这些风格称为接近人群、反对人群和脱离人群。直接或非直接的控制,漠不关心,行为古怪,不尊重子女的个人需要,缺乏真正的指导,蔑视的态度,赞扬太多或没有赞扬,缺乏可信赖的温暖。

 

我们都认识一些像下面三个例子特征的人:

一个例子是一位女性。起初,他看起来友善、热情,爱帮别人做事,喜欢恭维别人。但很快人们发现她总想要求别人,不善独处,不接受朋友的建议,不喜欢男友在他不在的情况下独自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她与人的关系从不能保持长久,但她一遇到下一个男人,就会坠入爱河。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男性,他的大学同学几乎都不喜欢他,他一说话就挖苦人,有时话语尖刻,他看不起所有人,我从没听到他说过别人的好话。现在他是个残酷无情——尽管成功——的生意人。

第三个例子是一位女性,她的工作是在一个小公司绘制图表。他很少与同事往来,因此,现在有这种活动时,人们都不再叫她。她没有朋友,每天晚上都是独自度过。

这三个人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在与不适当感和不安全感进行殊死搏斗。尽管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把别人驱开,但在内心里,他们是胆怯、可怜的人。

新弗学派的卡伦·霍妮(Karen Horney)会认为这三个人都具有神经症。这些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阻碍他们发展出无意中渴望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破坏性人际交往风格其实正是他们避免焦虑感的一种防御机制。

霍妮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她把这些风格称为接近人群、反对人群和脱离人群。

(1)接近人群 一些儿童学会了靠强调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性地寻求父母或养育者的喜爱和接受。他们获得的同情使他们暂时免除了焦虑,但儿童却承担了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对策的风险。其结果是,这些人对被爱和被接受产生了强烈的需要。

他们认为,只要他们能找到爱,一切都会好的,他们不加选择地依附于身边的某个人,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比孤独、无助和被冷落好。如果你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人,你肯定会赞同说和这样的人长期交往是无意义的,他们不会爱,只会索取;不会分享感情,只会要求感情。正是由于这样的神经症风格,每一段新的关系必然长久不了。

(2)反对人群 应对焦虑的另一种方式是战斗。有些儿童发现,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好手段。他们攻击或伤害其他儿童,以此来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他们由此获得了短暂的权利和班上其他儿童的服从,但他们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些儿童长大后,他们会更熟练地使用这种神经症的风格,他们可以比其商务对手更强,用伤害性的语言痛斥其他人。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总是要欺压他人的需要,霍妮认为,这种神经症风格以‘外化’为特征,这一看法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投射”的概念相似。这就是说,这些人从他们童年期遇到的人那里了解到,所有的人从根本上讲都是带有敌意的,都是想要得到他们能得到的所有东西。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的反应就是在别人对他们做什么之前先对别人采取行动。他们认为爱和其他积极情感都是愚蠢和软弱的,他们只在用得着别人时才与他们建立关系。与这种风格的神经症患者交往一定是肤浅、令人难堪和痛苦的。

(3)脱离人群 有些儿童采用第三种策略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不是以依赖或敌意的方式与人交往,而是简单地不理会外部世界。谁会需要他们?这些儿童的对隐私和自我满足有强烈渴望。长大成人后,他们寻找那些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他们回避情感、爱和友谊。因为情感上的依恋可能会使他们回忆起童年经历的痛苦,所以他们对情感体验变得麻木。他们避免焦虑的方式是简单地避免参与。爱上这类人肯定是一个错误——你的情感将得不到回应,因为他(她)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情感。因此,对双方来说,这种关系将是肤浅的、单向的。

背后是什么愿因把这些人带到今天这样悲哀的境地的?霍妮认为神经症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种制造焦虑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父母制造这种焦虑感的方式简直是五花八门:

“直接或非直接的控制,漠不关心,行为古怪,不尊重子女的个人需要,缺乏真正的指导,蔑视的态度,赞扬太多或没有赞扬,缺乏可信赖的温暖,不得不在父母意见不一致是作出决定,责任太多或责任太少,过度保护,与其他儿童歌诀,不公正,歧视,不兑现承诺,敌意气氛,以及周围环境中暗藏的虚伪。”(1945/1966)

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工作既缺乏相应的培训,又没有明确规定什么人能养育儿童或是怎样养育儿童。其结果是,很多儿童缺少个人价值观,他们对父母感到害怕,不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担心因他们不理解的原因而受到父母不公正的惩罚,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适应,渴望温暖,需要支持,但却得不到。这些儿童感到迷茫、害怕、焦虑。

成长于这种焦虑环境的儿童,会很快发展出一种应对具有威胁性的成人的对策。从积极角度来讲这些对策在减缓焦虑上是有效的。但从消极角度来讲,他们逐渐习惯于依赖这些对策,甚至把它们应用于家庭外的其他人身上。他们成年后,儿时对人际交往的恐惧仍继续存在。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人认为社会交往是焦虑的来源。结果,他们为消除焦虑而形成了神经症的人际交往风格。


神经质症与其他症状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科普性医学刊物中,经常有这样的文字;“神经症如果进一步恶化就会成为精神病”。这句话从专业角度是完全错误的。狭义的精神病的发病初期,不管其症状多么轻也仍然是精神病的开始,但神经质的症状不管多么重,也仍然是神经质症。所以。神经质症状,决不会出现反常意识的异常行为。有时从外观上看,两都有相以之处,但实际上两者决非一种病。对此本不应该有所顾虑,但有些神经质症患者经常担心自己得了精神病。有的患者在痛苦到极点时,总感到自己现在就已经成了精神病患者。还有的读了有关精神病的书籍,或听了别人的道听途说,便认定自己已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这些都是被精神病恐怖所扰罢了。这种人决不是精神病患者。我们可以断定,总担心自己是精神病的患者,就不容易患精神病,而实际上有可能患精神病的人,一般并不害怕精神病,就是说这种人根本没有精神病的疾病意识,他们根本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失常。所以,精神病患者做出了异常的行动,本人却认为是完全正常的。从客观上看,他们没有自我反省能力,连自己很普通的生理现象也担心是生了病,这与精神病完全不同。

    在出现神经质强迫观念时,患者感到自己心身的某个部位有缺陷,式出现病变,由于每日焦虑而影响了正常生活,有时患者自己也感到这是杞人忧天并想努力扣除掉,却往往不能如愿。但患者有精神病时,患者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病变,因此也并不想要排除掉什么,即使有个别患者有这种意识也是极微弱的。神经质症患者都有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克服自己的弱点,过政党健康的生活。为此,他们付出了人所不知的辛苦。从患者有无克服症状的意识及这种意识的强弱上就可鉴别神经质症与精神病。我们切不可忘记这一重要的鉴别点。

    强迫观念与精神病的妄想有时在外观上十分相似,临床经验较少的医生可能很难判断准确,但这完全是两种病。精神病中的妄想只见于精神病,一般指患者的完全不合情理的错误的思维。别人指出这种思维的错误,患者也不能对此加以纠正,而认为这就是事实,并没有任何怀疑。强迫观念是一般正常的人都多少有的一种思维和感受,强迫观念只会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慢性的苦闷。但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却大都离开了人的正常思维。如强迫观念患者会认为自己的胃有严重的消化不良,而精神病患者大多坚信自己的胃已经破裂了。

    对人恐怖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痛苦,但即使有这种痛苦,患者也会有强烈的欲望,希望接触较亲近的人希望泰然自若的与人往交,希望进一步地参加社交活动。正因如此,才引起了心理冲突。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是单纯不愿见人,努力避免与人接触。他们并不想排除这种非社会性的态度和做法,也几乎没有想改变这种性格的意识。所以,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质症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只是单纯地不愿见人,后者除此之外,同时又讨厌自己这种非社会的倾向。应该说神经质症患者忍受着双重的苦恼。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被害妄想,他们毫无根据地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认为自己总被人跟踪。神经质症患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感觉,但同时他们又会意识到这可能是由于自己过分思虑的结果,而仔细分析判断。但决不会象精神病患者那样,认为自己要被害而到处逃避。

    总之,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含有十分离奇的内容,正常人很难理解。神经质症的任何一方面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内容,如果患者坦白地说出其症状,则任何人都觉得自己也有过这种感觉。

    下面简要途述二、三种与神经质症相似的疾病。

    1、抑郁症

    有些人过去并不腼腆,但如果患了抑郁症,就会显得无精打采,对外界事物不感趣,悲观厌世。这是抑郁症的主要征。抑郁症患者把所有事情都主观地认为必定出现不好的结局,把将来看作一片黑暗,失去了希望。患者回忆过去,又全成了值得后悔的事情,他们极其悲观,有极强的劣等感,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没有任何能力的人,或认为自己已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或认为自己的身体善每况愈下,已不可救药,甚至认为自己过去犯下了大量的罪行等等。患者一般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思维僵化,遇事不能做出判断,与人接触感到痛苦,总一人独居。又因为与世隔绝,不通消息,患者又感到孤独凄凉得要命。患者一般都有失眠的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嗜睡的现象。由于以上症状,患者中有人竟企图自杀,至于因症状而胸中烦闷,坐立不安者就十分普遍了。

    严重的抑郁症与神经质症很容易区别,但较轻微的抑郁症因患者与正常人几乎无异,就很容易被误诊为神经质症。患有轻微抑郁症的患者,只是感到有此情绪低落,气力减退,对外界事物很难发生趣,工作虽不能说越做越差,但一般费时较多,效率降低。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对上述症状做以分析,就会发现这类患者没有神经质症必有的内心冲突,没有强烈的想治好疾病的欲望。让抑郁症患者持续卧床,他们不象神经质症患者那样感到无聊。再者,神经质症患者在出现症状前一般都比较内向,但抑郁症患者一般都是些比较好动,做事热情高,比较正直的人。

    抑郁症即使还进行任何治疗也会自然好转,一般很少超过半年。所以,如果症状持续几年了,一般不会是抑郁症。

    抑郁症如果接受适当的治疗,快则两个月,慢则半年,一般都可治愈,但在治病期间,病人感到非常痛苦,病人亲属等为看护病人也感到心情沉重,都希望尽快治好。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一般以服用抗抑郁剂为主。如果效果不明显,也间或使用电休克疗法。使用这种疗法,可预先注射短时间的麻醉剂,使病人在感觉不到痛苦时,达到治疗的目的。再者,抑郁症好转之后,若再进行心理指导和作业疗法,可使治疗效果更加巩固。

    抑郁症可通过治疗在短时间内治愈,但由于患者情况不同,有的一生只出现一次,有的却会反复发作数次。

    2、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病,发病数量,种类都比较多,症状也并不固定。有的患者有明显的夸大妄想、被害妄想,有的总说听到各种人的声音(听幻觉),也有的说些支离破啐的语言,或总是自言自语、傻笑等。如果有以上症状,就比较容易做出诊断。但精神分裂的初期,有时在外观上与神经质症十分相似。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果仔细调查其生活史,就会发现许多与神经质症的不同处。有些精神分裂症的初期,呈现出强迫观念症状,也伴有妄想,但他们没有复杂的内心冲突。有的看上去类似对人恐怖,但他们只是单纯的厌人症状或被害虫妄想,他们讨厌别人,而且对自己这种反社会的意识没有任何疾病的观念。他们缺乏自我反省心,没有治疗的欲望,有的即使有,也非常淡薄。患者偶然地也会觉察这种种躯休症状,但这本身也往往是一种妄想,其表现离离古怪,违反常识。这与神经质症完全不同。精神分裂症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近来由于精神药物的适当运用,可使症状部分好转。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

    3、歇斯底里性素质

    一般说来,虽然是同一种症状,但如果发生有女性身上,就很容易考虑歇斯底里。事实上,歇斯底里的女性患者确实多于男性,但男性也并不少见。歇斯底里与神经质症确实难以区别,必须了解其平时的性格才能做出诊断。

    我在前面讲过神经质者多为内向型性格,但歇斯底里者正好相反,一般表现为外向型性格。所以,歇斯底里的人都尽可能地让别人注意自己,即使发生症状,也是发生在有人的地方。神经质症患者极不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症状,别人也确实不容易发现患者的症状,但歇斯底里者希望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症状,如果没人注意自己的症状,就感到非常痛苦。神经质症的人即使症状如何严重,患者也不会失去意识,他具有客观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但歇斯底里的人如果症状严重就会出现意识混浊现象,患者往往不顾自已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做出极端越轨的行为,甚至出现卒倒或身体暂麻痹等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几乎没有反社会的行动,即患者有很强的自制能力,但歇斯底里都则容易被感情所驱使,自己很难控制住,在这一点上,与小孩的情况非常相似。有位学者曾认为如果将歇斯底里者的智能情况暂不研究,只就其心理发育而言,患者停留在儿童心理的水平。

    神经质症与歇斯底里都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同。神经质症患者只注意自己心身的缺陷,并无顾及其他人的余地,有的患者可能影响到亲属,也并非主动地使别人烦恼。但是,歇斯底里的患者都极力肯定自己的存在,很容易与周围发生冲突,可以说歇斯底里者是外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下面将两者的性格特征做一对比:

    歇斯底里**************神精质症

    外向的以自我中心**************内向的以自我为中心

    自制力缺乏**************具有自制力

    感情波动性**************感情执着性

    意识性薄弱**************意识性强

    以上列出来的各种倾向,正常人也肯定都某种程度地存在着,许多人经过认真考虑,都说自己有某种倾向,这是很自然的,有这种倾向,只要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当然不能称为病态。但是,如果出现了某些疾病的症状,就应该说有歇斯底里性或神经质性。再者,有的人本来的性格没有明显的偏听偏信颇,也会因本人的环境和其特殊的体验而出现某一方面的疾病症状。

    读者读了本章的内容,肯定有人认为自已就有一定的歇斯底里性,但是,有这种感觉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其原因就是有这种感觉就证明其有内向的自我批判能力,这实际上偏向于神经质的倾向,歇斯底里性质的人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歇斯底里症状,所以也就很少能做克服症状的努力。

    治疗歇斯底里症有各种方法,其中对能接受神经质治疗的患者也可使用这种疗法,但如果采用神经质治疗和其他治疗相结合,可更快地收到治疗效果。

    4、意志薄弱性素质

    有种病称作慢性麻醉药中毒。患者注射麻醉药形成习性,因而所使用药物的剂量必须越来越大,每天几次或几十次地接受注射,如果不这样,情绪就变坏,但却不能戒除。患者为了达到注射药物的目的就心安理得地说谎,不讲理,甚至连妻子的困难也毫不介意。他们自己无力戒掉这一恶习,就入院接受治疗。住院后几天内可逐渐恢复正常,十天之后,即使完全停止注射也感觉不到痛苦。但患者出院之后,几天或几个月之内就又开始注射。慢性酒精中毒的人也与此大致相同。我把这种人称作意志薄弱性素质。这类人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往往成为失业者,即便如此,却也心安理得。

    意志薄弱性素质的人往往具有神经质症的某此症状。如有些类似强迫观念,每天必须反复地做某件同样的事情,否则就情绪低落,心情不佳,为了消除这种不快,他们就必须重复某一奇怪的动作。这就象麻药中毒患者必须要接受注射一样。

    有这种强迫行为的患者经常做各种奇怪的动作,如有的拼命地吐睡沫,有的在出门时,反复出去进来几次,有的总是在空中划圆圈等等,患者不做这些看来愚蠢的事情,就总感放心不下,而且根本控制不住。

    神经质的强迫观念和意志薄弱的强迫行为的不同,可以通过分析该患者对症状的态度及本人是否有较强的反省力、过去生活态度是否放纵等来加以区别,所以,只观察患者表面症状是很难弄清的。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对患者实施神经质疗法,并对治疗期间的态度进行认真的观察。意志薄弱性素质的人,根本不能认真地遵守住院生活的规定。






“大脑空白”的秘密
 
心理引言:什么是“大脑空白”呢?“大脑空白”就是在短促、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现象。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脑与情绪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脑对情绪的调控,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脑的活动。在极端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就是情绪对   ——心灵咖啡网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脑与情绪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脑对情绪的调控,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脑的活动。在极端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就是情绪对脑反作用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大脑空白”呢?“大脑空白”就是在短促、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现象。《圣经使徒行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阿纳尼亚斯的人,因不诚实地扣留下一部分卖地产的收入,而受到门徒彼得的严厉斥责。阿纳尼亚斯听到那些话后,倒在地上交出了灵魂。”阿纳尼亚斯的猝死显然是由极端的恐惧造成的。

与此有关的现象是“滴水杀人”。据报道,某监狱将死刑犯的眼睛蒙起来,告知他将被割断腕动脉流血而死。接着,行刑官用刀背轻轻划过死刑犯的手腕;然后用细小的橡皮水管将温水慢灌犯人的手心。尽管犯人滴血未流,然而不到一会儿功夫便因极度恐惧而死去。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极端情况。例如听到亲人或最心爱的人去世后,有些人可能会刹那间精神衰竭、发呆、晕倒、不省人事;在过马路时如果迎面冲来一辆卡车,有人可能会傻了一般地站在马路中间,一动都不能动……事后还会心有余悸地讲:“吓死了,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一个连年高考落榜的学生曾痛苦地说:“每当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不转了,关键的话一句都想不起来,大脑一片空白……”类似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范进中举式的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遇到不幸事件的悲伤以及面临突然事件的紧张焦虑,都可能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现象与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及皮层神经活动有关。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性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讲,自主神经系统的产生具有进化学上的意义。自主神经系统首先用于积累和保持机体的能量。许多爬行动物在夜间寒冷时体温降低,代谢率也慢慢下降;清晨醒来时,它们看上去慵慵懒懒,好像无力去四处搜寻食物,只是静静地呆在太阳下吸收热量。实际上,这是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最佳方式。

正是这个管理着机体能量和资源的自主神经系统,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情绪状态下会发挥出令人惊奇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在关键时刻,紧张、兴奋的情绪是必要的,它会激活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的活跃,一方面促使心率增加、血糖提高,另一方面也促使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以便于给脑和肌肉提供更多血液和氧。

同时交感神经还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某些血管扩张,增加该区域的血流量,以应付各种紧张状况。所以教练在总结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原因时常会说:“不是技术上的原因,是选手没有进状态”。言下之意就是运动员没有达到应有的紧张水平。

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自主神经反应可能会走上另一个极端:即本该兴奋活跃的交感神经完全不活跃、不敏感,而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这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心跳减慢、减弱,呼吸频率降低,血液中血糖含量减少。最近十多年积累的科学事实证明,脑能量的代谢多来自于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脑对血糖和氧含量的改变十分敏感。低氧、低血糖使脑能量供应不足,而脑糖代谢与脑能量供应是脑实施各种功能的基础,没有能量供应,脑就无法进行工作。脑,尤其是作为人类思维意识关键部位的大脑皮层,如果能量不足,脑功能弱化,就将无法正常工作。轻者引起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贯、不规则,行为紊乱等;严重的情况下脑不能保证其激活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大脑空白”会不会是在此时出现的呢?

也有人认为,在极强情绪状态下出现的“大脑空白”现象很可能与神经活动受到抑制有关。的确,如果过强的情绪刺激已经超过了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限度,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会中断,大脑皮层将处于抑制状态,这便有可能引起刹那间的“大脑空白”。

目前对“大脑空白”的研究只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但远未定论。揭开“大脑空白”的秘密还需要大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近年新出现的研究手段,如正电子发射扫描技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可以对脑的各种活动进行较为精确的了解,这为进一步研究“大脑空白”奠定了方法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感缺失与深度脑刺激术
抑郁症的潜在原因是引发它的严重神经症
抑郁症长期不解决,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吗?
为何抑郁症难治?也许是你的方法不对
在未来的抑郁症治疗中,深部脑刺激或有一席之地
如何揭开微笑抑郁的神秘面纱(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