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纳自我,平息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的来源 神经质症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心冲突
接纳自我,平息内心冲突

 

    案例一:男性,22岁,患强迫症已经7年。他的症状主要是强迫思维。他想做一个好人,同时又不想做好人。每当他想做好人时,就会陷入自我冲突。所谓好人,就是安分守己,甘心吃亏,乐于助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募捐。有一次路上遇到大学生募捐,他很想捐献。可是,他马上就想到,自己也是穷光蛋,如果捐钱了,别人会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傻瓜?他还想到,现在有很多人借募捐的名义掠财,把善款居为己有。这样一想,他就不想捐钱了。这个时候,他马上又想到,自己是不是很自私?然后,他看看路人,没几个捐钱的,他就自我安慰道:人本来就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本性。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先后换了十个面具。

面具A,好人。好人想捐钱。

面具B,穷光蛋,没钱可捐。也许他不是穷光蛋,而是小气鬼(面具C),有钱舍不得捐,借口自己穷。

面具D,嘲笑者,认为捐钱是傻瓜。他把这个面具投射给别人,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傻瓜(面具E)。

面具F,怀疑者,怀疑大学生不是真心做善,而是掠财。大学生是不是掠财不知道,他这样认为,说明他的内心有一个掠财者面具(G),他把这个面具投射给了大学生。

面具H,法官,判定自己是自私者(面具I)。最后,安慰者(面具J)出场,认为自私是正常的,自私者不是坏人。

按来访者的标准,好人(面具A)和法官(面具H)是好的,认为应该捐钱,不捐钱是不对的,而其它面具都是坏的,都反对捐钱,反对的理由是没钱(穷光蛋),舍不得捐钱(小气鬼),怕被人笑,不想当傻瓜,怀疑募捐的人掠财,支持自己的自私。十个面具有八个反对,所以最终没有捐成。

十个面具中,嘲笑者(面具D)和掠财者(面具G)是客体面具,其余都是主体面具。主体面具是自己用的,客体面具是用在别人身上的。好人、穷光蛋、小气鬼、傻瓜、怀疑者、法官、自私者、安慰者都是自己,嘲笑者、掠财者是别人。

主体面具中,好人、穷光蛋、怀疑者、法官、自私者、安慰者是自己承认的,小气鬼和傻瓜是自己不想承认的。因为不承认小气鬼面具,所以把它伪装成穷光蛋。因为不承认自己是傻瓜,所以不想像傻瓜那样捐钱,这叫反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傻瓜是和好人一伙的,不反对捐钱,但是,傻瓜往往不承认自己是傻瓜,所以傻里傻气地站到达反对者一边,不愿意捐钱。

既然不承认自己是傻瓜,害怕别人说他傻瓜,想方设法证明自己不是傻瓜,那么,是不是实际上不存在傻瓜面具呢?事实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傻瓜面具,就不会害怕别人说他傻瓜,不会对傻瓜这个称呼那么敏感。因为有傻瓜面具,同时又不接纳傻瓜面具,才会对别人叫他傻瓜那么敏感。

客体面具虽然是用在别人身上的,但来自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面具,说明自己就是嘲笑者,常常嘲笑别人是傻瓜,自己有掠财者面具,常常想占点便宜。

案例二:女性,25岁,恋爱三年,对男朋友很看不顺眼,觉得他什么都不好,经常吵架。亲戚朋友都劝她分手,她说她也想分手,但怎么也分不了,因为男朋友非常纠缠,曾扬言如果她非要分手,他不会让她和她的家人好过。再说,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分手了,她担心自己没人要。其实,男朋友有时候对她还是很好的。

不难看出,她有一个挑剔者面具(A),喜欢鸡蛋里挑骨头,觉得男朋友什么都不好。另外,她还有一个独立者面具(B)和一个依赖者面具(C)。独立者想分手,依赖者不想分手,所以非常纠结。她认为男朋友很纠缠,这是纠缠者面具(D)。她被纠缠,被束缚,被控制,失去了自由,这是“囚犯”面具(E)。男朋友扬言要伤害她和她的家人,这是威胁者面具(F)。因此,她必须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是保护者面具(G),而保护的方法是讨好、顺从、臣服,这是讨好者面具(H)。她担心自己没人要,这是“废人”面具(I)。同时,她还记得男朋友的好,留恋这种好,这是“恋人”面具(J)。

十个面具中,只有挑剔者面具和独立者面具想分手,其它面具都不想分手,所以最终分不了。

每个人都有独立者面具和依赖者面具,两者形成一种张力,使人既不过分独立,又不过分依赖。当两个人的关系过于疏离时,依赖者就会占上风,努力拉近关系;当关系过于紧密时,独立者就会占上风,努力拉开距离。最后达到一个平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平衡点是不一样的,独立者面具占优势的人距离稍远一些,依赖者面具占优势的人距离稍近一些。一般说来,男性的人际距离偏远,女性的人际距离偏近。但是,再独立的人也有依赖的一面,再依赖的人也有独立的一面。

本案的情况有点特别,男朋友的心理距离偏近,来访者的心理距离偏远。男朋友纠缠她,她想逃离。

“囚犯”面具的特点是,一方面想逃跑,一方面又不想逃跑。这是因为,如果真的逃跑了,就不是囚犯了。维护自身的性质,是面具的首要功能。独立者的最终目的是保持独立,囚犯的最终目的是继续当囚犯。同样,自杀者的最终目的不是自杀,而是自杀未遂。只有自杀未遂,才有机会继续自杀。如果自杀成功,人死了,自杀者面具也就无处生存了。

人在受到伤害时会出现三种反应:逃跑,反抗,讨好。独立者其实就是逃跑者。来访者在关系中很受伤,所以想逃跑(分手)。挑剔者就是反抗者,它通过挑剔男朋友,指责男朋友来贬低男朋友,战胜男朋友。而讨好者通过讨好男朋友来避免自己和家人受到伤害。

伤害也有三种:遗弃,打击,控制。威胁就是打击,纠缠就是控制。从表面上看,威胁者和纠缠者是男朋友。但是,来访者能够把它们识别出来,说明她的内心有威胁者面具和纠缠者面具。这两个面具是哪里来的?可能来自她的父母,是父母的内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威胁者面具和纠缠者面具,只是强度不同而已,因为每个人都曾经受到过父母的“威胁”和“纠缠”。如果这两个面具很强,就会投射到别人身上,甚至通过投射性认同,把别人变成威胁者和纠缠者。

来访者没有表现出遗弃者面具,但被遗弃者面具非常强,担心没人要她(“废人”)。怕没人要她,意味着也怕男朋友不要她。

 

 
内心冲突的来源




最近整理上半年的200多个案例,发现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内心的冲突,就好像两个自我在战斗一样,一般当战斗双方的力量悬殊很大的时候,冲突往往不激烈,选择很容易做出,但是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冲突就会非常激烈,人就开始变得矛盾重重、焦虑不安,进而影响到学习、工作与生活。

常见的冲突来源有:

1、本能欲望和内心道德标准的冲突:

比如――有了一夜情之后,又觉得自己“不是那种人”,不能原谅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发生战争之后,内心的自责和内疚。

厌学之后,从学校逃离回家,不论做什么都不能产生由衷的快乐。

2、内心的完美情结:

比如――既想不费力,又想取得好成绩。

        既想有婚外恋的风情,又希望保持家庭的稳定。

        既想有工作上的经济收入,又想拥有考研之后的学历提升。

3、负面思维模式:

比如――参加选举,担心选不上会丢面子,不参加,又担心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选上。

        爱人晚归,如果打电话觉得对方做贼心虚,不打电话,又觉得对方忽略自己。

        考大学,担心以后没有工作,不考大学,又担心以后打工走不到高层。

4、对真实自我的不接纳:

比如――能力、学历、工作经验一无所有,还总是希望能够过都市白领的生活;

        一直以来总是全班倒数第一,高考落榜还表现出明显抑郁状态;

        工作没有积极性,同事关系恶劣异常,还不能接纳自己被迫下岗的事实。

5、对现实生活的错误认知:

比如――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往往用“听说。。。”来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拿着万一当一万,到处都是不安全,所有决定都将遭受最坏的结果。

        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完善,并且根深蒂固,甚至发展到人格障碍。







神经质症和忧郁症,精神分裂,歇斯底里和意识薄弱的区别


神经质症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心冲突,由劣等感引发的渴望向上的欲望和压抑或异化的自我之间的斗争。表现在思维的僵化和注意的固着,自己反对自己,或主观地认为自己存在某些缺陷而感到痛苦,局外人却很难感受到这种痛苦,并且认为患者是在没事找事。


根据刘翔平的描述,神经质人格分三个层次:



刻板的气质类型:焦虑易感性;强迫与偏执;抑制

意志缺陷:行为选择缺陷导致冲突;道德痛苦,缺少道德愉快的体验;

低自尊:低挫折承受力;对人防御与怀疑;补偿自卑的追求优越;手段不能目的化






抑郁症:1.没有神经质症那种特有的内心冲突,没有强烈想要治愈的欲望。

2. 让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卧床,不会像神经质症患者那样感到无聊。

3. 神经质患者在患前一般比较内向;抑郁症患者在患前比较好动,做事热情,正直。

4. 抑郁症的痛苦是不能长期忍受的,不管采取何种疗法,病情都会好转或走向极端。


精神分裂症:1.夸大的妄想,强迫的观念。但没有复杂的内心冲突;

2.单纯的厌人症状或迫害妄想,而神经质的社交恐怖患者渴望接近人群。

3.缺乏自省心,无治疗的欲望,对于自己的不正常亦无法察觉。

4.精神分裂症的作业疗法是让患者学习生活,与生活建立紧密连接;而森田的作业疗法是让患者关心日常身边发生的事。


歇斯底里:1.多为女性,外向的自我中心。而神经质是内向的自我中心 。

2.自制力缺乏,感情波动,意识性差,有时表现为孩童的行为。

3.神经质人格的人总是把错误归咎于自己,歇斯底里人格的人把错误归咎于他人。


意志薄弱:1.无强的自省心。

2.其强迫的观念是为了消除不快,想烟瘾一样控制不住,而不是其劣等感的补偿机制所驱使。

3.根本不能认真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森田疗法不适合治疗该倾向的病人。


总结:1.神经质的症状不管多么严重,仍然是神经质,不会出现意识反常的异常行为。

2.担心自己得精神病的人,一般不会得精神病,而患精神病的人,没有精神病的人,察觉不到自己的精神失常。

3.倘若自己得了以上文字,觉得自己有抑郁症,精神分裂,歇斯底里,或意志薄弱性等有相似之处,并不会有上述疾病,这说明你还具有批判自我的自省心。倘若你觉得自己自己有神经质症的某些特点,那么你倒是有可能有神经质症或这种倾向。

4.个人觉得,倘若神经质症,精神分裂,歇斯底里,或意志薄弱,真要选择一种疾病得的话。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得神经质症,至少得这个病的人似乎都是这么的可爱。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


(美)卡伦·霍妮




1、神经症是一种心理紊乱,这种紊乱是因为恐惧和为了对抗这些恐惧而建立的防御机制导致的、以及为了解决冲突倾向而努力寻找妥协方案所引起的。P10

2、我们时代的神经症的主要倾向之一,就是对他人的赞同或情感的过分依赖。我们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喜欢和赏识,但是神经症患者对于这种情感或赞同的依赖,却与这些情感在正常人日常生活中所拥有的实际意义极不相称。虽然我们都渴望得到我们所爱的人的喜欢,但是神经症患者不管自己是否在意对方的关注,或是对方对自己是否具有意义,总是不分青红皂地希望得到赏识或感情。P14

3、恐惧是与个体要面对的危险相称的一种反应;而焦虑是对危险、甚至是想象中的危险做出的不相称的反应。P17

4、恐惧和焦虑两者都是对危险的成一定比例的反应,但是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显而易见和客观的,而在焦虑的情况下,危险是隐藏的和主观的,也即,焦虑的强度与情境对个体的意义成比例,而他为什么如此焦虑的原因,事实上是他自己一无所知。p19

5、区别焦虑和恐惧的实践意义在于,试着在患者的焦虑之外探讨神经症,采用说服的方法是无效的。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涉及的不是现实存在的情境,而是对患者有影响的那些情境。因此,心理治疗的任务只能是找到对患者有意义的特定情境。P19

6、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四种逃避焦虑的方法:使焦虑合理化;否认焦虑;麻醉自己;回避一切可能唤醒焦虑的思想、感受、冲动和情境。P21

7、简而言之,焦虑可能隐藏在躯体不适背后,也可能隐藏在大量的貌似合理的或正当的恐惧背后,它还可能驱使着我们借助酒精来麻醉自己,或者使们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分心事物中的潜在力量。P27

8、事实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敌对冲动构成了神经质焦虑产生的基础。p37

9、敌意和焦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于敌意能够产生焦虑。这一过程也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当焦虑基于一种受到威胁的感觉时,焦虑反过来也很容易以防御的方式唤醒一种反应性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它与恐惧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恐惧也同样会唤醒攻击。而这种反应性的敌意,如果受到压抑,也会产生焦虑,并因此而恶性循环。敌意和焦虑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一方能够产生和强化另外一方,这就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神经症中会发现大量的残酷无情的敌意。P37

10、儿童形成越多的无助感,他就越不敢表现自己的敌对,这种敌对状态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潜在的感受是:我不得不压抑内心对你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P44
11、爱可能是压抑敌意的另一个原因。当父母缺乏真正的感情,他们就会在口头上强调自己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甚至可以为了孩子做出任何的牺牲,即使是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孩子就会屈服于这种爱的替代品,而且不敢有所反抗,唯恐自己会失去做乖巧听话的孩子所得到的奖赏。这时候,孩子心里信奉的格言是:为了不失去你的爱,我必须要压抑对你的敌意。P44
12、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常采用四种主要的方式来对抗基本焦虑从而保护自己。这四种方式是:爱、服从、权力和退缩。P51
13、神经质欲求形成的先决条件是:焦虑、不被人爱的感觉、不能相信任何情感,以及对所有的人都充满敌意。P62
14、对于神经症患者而言,这意味着获得一种爱并非奢侈品,也不是额外的力量或快乐的主要来源,而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必需品。P62
15、在我们的文化中,对爱的追求是经常被用来对抗焦虑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法。而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则是对抗焦虑获得安全感的另一种方法。p92
16、赢得他人的爱,意味着通过增加与他人接触来获得安全感;而努力追求努力、声望和财富,意味着不是通过增加与他人的接触,而是通过巩固自己的地位从而获得安全感。P92
17、更绝对地说,对权力的正常追求是出于自己的优势,而权力的神经质追求是出于自己的弱势。P93
18、敌意是每一次激烈竞争所固有的,因为竞争中一方的成功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实际上,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有许多具有破坏性的竞争,作为一个单一的特征我们很难说它就是神经症的特征。因为它几乎是一种文化模式。然而,在神经症患者身上,竞争中破坏的一面远远超过建设性的一面;对于他来说,看到别人被打败比看到自己成功要重要得多。p110-111
19、神经症患者的英雄崇拜,其基本的特征在于事实上它是两种倾向的折衷:一种是由于他们自己有成功方面的愿望,因此他们不顾成功的价值何在,而盲目地崇拜成功;另一种是伪装自己对抗成功者的破坏性愿望。P116
20、简而言之,崇拜或爱可以作为挫败他们冲动的一种补偿,具体如下:不使这种破坏性冲动被自己意识到;通过在自己与竞争者之间制造无法超越的距离从而完全排除竞争;享受成功或参与分享成功;安抚竞争者,以避免他的报复。p118
21、然而,神经症患者却追求两种互不相容的目标:一方面极具攻击性地追求一种“非我莫属”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又过度渴望被别人爱。这种夹在野心与爱之间的情形是神经症中的核心冲突之一。P121
22、在神经症患者宣称自己一文不值的同时,他又强烈地要求他人的体贴和崇拜,并且表现出明显不愿意接受任何一点最轻微的批评。p136
23、神经症患者可能会把自我谴责的态度,误当作是一种对自己的合理的批评态度。他对批评的敏感也可以被这样一种信念所遮蔽,这种信念就是:只要这种批评是善意的或有建设性的行为,他都非常愿意接受。但是这种信念只是一种遮掩,是与事实相悖的。事实上,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善意的建设,他也会报之以愤怒的反应,因为任何形式的建议,都隐含着批评他还不够完美。P136
24、通过沉浸在痛苦中获得满足,体现了一种共同的原则,即通过使自己融入更巨大的东西里,通过淡化个人,通过去除自己的怀疑、冲突、痛苦、局限和孤立来获得最后的满足。这正是尼采所谓的从“个体化原则”中解脱出来;也是他称为“酒神”倾向,而且他还把它当作是人类的基本奋斗之一,与他所谓的日神倾向相反,日神倾向致力于对生活积极的塑造和掌握人生。P158
25、全世界的习俗和崇拜都遵循同一条原则:在集体是节日的放纵和宗教的狂欢,在个人则是沉溺在毒品中而达到心醉神迷的境界。痛苦在产生酒神倾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平原印第安人的部落里,幻觉的产生是通过禁食、从身上割肉、以一种痛苦的姿态把人捆绑起来等方式来获得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仪式——太阳舞,就是以肉体上的折磨作为刺激心醉神迷体验的非常普遍的方式之一。中世纪的苦修者用鞭打来产生心醉神迷的体验。新墨西哥州的忏悔者则用荆棘、鞭打和背负重物来激起心醉神迷的体验。p159
26、在受虐幻想中,一般的共同特性就是一种任人摆布的感觉,是一种被剥夺了切意志、一切权力的感觉,是一种完全受到他人支配的感觉。P161
27、受虐驱力既不是一种本质的性欲现象,也不是由生物性所决定的过程导致的,而是源于人格中的冲突。它们的目的不是受苦;神经症患者与任何其他人一样都不希望受苦。而神经质受苦,就其所具有的某些功能而言,并非患者希望获得的东西,而是他所付出的代价;而且他所追求的满足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一种自我放弃。p164
28、弗洛伊德认为文化并不是复杂的社会进程的结果,而是受压抑或升华了的生物性驱力的产物,其结果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种反应形式。这些驱动力被压抑越充分,文化发展就越高级。因为能升华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并且对原始驱力的强烈压抑若没有升华将导致神经症,所以文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神经症的发展。神经症是人类为了文化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P167












看清口吃形成的本质:神经质

(平 易)

 


  口吃形成的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先天因素(人格遗传因素)、后天因素(1不良的教育和暗示、不良的语言环境的影响、言语表达中的失败经历等;2自我消极暗示),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人格的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初生婴儿的人格更易具有父母的人格特质,比如父母一方有神经质人格(森田疗法理论认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遗传给子女的几率就非常之高,然而既便是具有神经质人格也不见得就一定会染上口吃。







如果按照是否有口吃的标准来划分,神经质人格中可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神经质人格没有患神经症,一类是具有神经质人格没有口吃但有其他的神经症(如强迫症,失眠症、恐怖症等),还有一类就是口吃者,当然口吃者除了有口吃外也会有其他的心理问题,如疑病倾向、强迫倾向等。





为什么具有神经质人格会有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呢?这就要提到后天因素的作用,其实各种神经症(包括口吃)都是在先天、后天、内外因的互动作用下导致产生的,先天因素用现在国外的研究理论术语可称为“易染性”,一些体质弱的人在一个具有感冒病毒的环境中更容易比一般人患病,这个简单的例子能够帮我们理解什么是“易染性”,当然对于心理问题来说更复杂些。首先是先天因素,它虽然不可改变,但是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并不个个都有口吃(口吃者是否也包括一些原本并不具有遗传的神经质人格的人还有待研究,这样的人多是后天所受暗示和打击、挫折超过了心理承受阈值,结果导致后天形成了神经质人格,比如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所受打击折磨过大,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人格问题),这说明后天因素似乎更为重要。语言是后天形成,口吃属于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必定也是后天习得的,所有的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口吃者在儿时初学语言阶段对语言的表达并没有恐惧感,心态是开放的自在的,他们是愿意表达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的情形。





这里,我们应对几个概念进行一下较为细致的解释,A不良教育: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尤其对幼儿学习语言的阶段出现的一些表达失误现象,在我的网站上有关于口吃发展历程一文可作为参考《口吃发展的历程》,于是许多人对孩子的这种正常的口吃现象极为敏感,尤其是那些自己是口吃者或周围有口吃者的人对于口吃问题会过度的敏感,一旦孩子出现口吃现象便认为是不正常的,于是强加以纠正,对孩子进行批评甚至体罚,使孩子经常在言语表达方面很容易产生紧张感,经过多次的强化,这种紧张感就和讲话产生了条件反射联接,孩子在讲话时一方面受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控制和压力(内在压力),另一方面也受到家长和他人(社会环境)的压力(外部压力),结果导致口吃在这两种压力的作用下更加强化了,这是关于针对口吃问题父母所实施的不良教育。







还有就是一些父母由于不懂得真正的教育,往往把限制和强迫作为教育的工具,真正的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独特生命的尊重,以支持、接受、鼓励为原则,而缺少了父母的支持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这也使得孩子在非口吃问题的方面经常的处在焦虑之中。以上两点都属于不良教育。




前者导致孩子被灌输对于口吃的错误信念,如:口吃是可耻的缺点,以后会找不到媳妇找不到工作等,孩子在讲话中得到的不是支持和接受,而是父母给以的压力和否定;后者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由于以限制和强迫作为主导管教手段,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导致产生人格中的不健康因素。



B不良的语言环境:由于孩子的口吃也会引起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和否定,比如玩伴的嘲笑和欺负,亲戚朋友的批评等,使孩子一要开口讲话就害怕别人的否定,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C言语表达的失败经历:孩子大些的时候,由于自我观念的逐步形成,对于外界的评价尤为敏感,在一些场合中即使没有来自外界的否定和压力,也会由于出现了口吃产生了严重的受挫感,这时的压力主要来自自我的内部(社会上对口吃的歧视被灌输与自我的内部,形成自我对口吃的错误观念)。当然,如果详细的分析起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外部因素,但主要的就是这三方面。


  那么,如果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口吃的形成与发展可试做这样的概述:由于后天因素(1不良的教育,他人的恫吓,交际场合的失败经验、消极的自我暗示等 2 因打击过多导致产生的后天形成的神经质人格:自卑、敏感、退缩、易焦虑等)与先天因素(神经质的疑病倾向、精神趋于内省,对自己的心身活动状态敏感等,这里所指是先天的神经质人格)的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理论: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对焦虑体验和口吃症状的消极关注,进而导致更强烈的焦虑体验和更为严重的口吃症状,由此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强化下来。


  神经质+不良教育+失败经历+自我消极暗示*强化、关注(情感体验强化+认知强化+行为强化)=口吃+心理障碍。

口吃的根本成因是内外因在相互作用下经过反复强化的结果!







德国耶拿大学和卡塞尔大学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关系有助于神经质者改善情绪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处处可见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手拉手漫步在街头,幸福得如同飘浮在云端。然而短短几个星期后,恋爱初期的浓烈情感便会随时间慢慢消失,情侣们眼中的世界也不再美好。但是,长期来看,爱情与浪漫还是有其积极的影响。

耶拿和卡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青年时期的恋爱关系对于人格发展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刊登在著名的专业期刊“人格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网络版上。[1]

学者们将研究重点放在神经质人格上,神经质是心理学中描述人性格的五大基本人格特质之一。耶拿大学心理学博士Christine  Finn介绍说:“神经质的人比较胆怯、不安、易激动,有抑郁倾向,通常自我评价较低并对生活感到不满。但现在我们证明,这种类型的人在恋爱期间情绪会比较稳定,其人格也会增强。”

学者们对年龄介于18-30岁之间的245对情侣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跟踪访问,每隔三个月对双方分别进行单独问卷。他们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来调查情侣们的神经质程度和他们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此外,参与者还要对虚拟的日常情境和它们对于自己所处伴侣关系可能代表的意义进行评价。“这一部分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神经质者对待环境影响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Finn解释,“他们对于负面刺激的反应较为激烈并且倾向于负面看待复杂情况而不是积极或中立的看待。”

研究结果显示,恋爱关系持续期间这种倾向会逐渐减弱。Christine  Finn认为,一方面双方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但更为关键的是在认知层面上,即人内心的思想世界。她强调:“和伴侣相处的正面经验及感情不会直接改变人格,而是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对自认的负面情境的认知的变化而间接改变的。”这也是她通过此项研究所完成的博士论文中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爱情可以使人在人生道路上更满怀信心,而不是在悲观中度过。

这种效果在男女受试者身上均有体现。Franz Neyer  教授介绍说,“当然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而且一段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比短时间的恋爱作用更为明显。”他是耶拿大学差异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诊断学教授,也是这篇文章的合著人:“但总体来说,年轻人谈恋爱好处多多!”

研究结果对Finn而言还有另一层积极意义,不只对神经质人士,而且对抑郁症和恐慌症患者而言,“要完全改变人的性格非常困难,但我们的研究证明了通过训练可让悲观想法逐渐改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质人格
中年神经质可致晚年痴呆 - 丁香园
《神经质人格》(二)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读书笔记
森田疗法(摘)
神经系统极度疲劳,最终我的焦虑症总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