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茗正岩顺茶楼特邀书画家杨秀和:百家姓文化是中国孝文化的开端

杨秀和,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选出的百位中国功勋书画艺术家之一。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还被授予“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国百强书画家”、“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名片”等荣誉称号。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国家一级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杨秀和先生坚持六十年临池不辍,研究历代名家名作,习遍二王、欧、颜、柳、赵诸家精品,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经过长期努力和刻苦钻研,主攻秀气、隽永的汉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学术方面享有盛誉。其国画以书入画,也有很高水平,功底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杨秀和先生书画作品入编《中华英才》、《采风中国》、《中国周刊》、《北京当代书画》等众多期刊杂志,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珍藏邮册》。曾出版《中国艺魂》、《北京画馆》、《海淀诗词》、《晓阳书画》、《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等多部书籍。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评价说:“杨秀和的书法和绘画都不错,年龄也有优势,适合当老师,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个职业很热爱。”

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评价说:“1974年正值批林批孔,北京各大高校到处都是大字报,当时已成右派的我来到北京大学进行所谓的'自我批评与再教育’,校园墙上张贴的一张大字报吸引了我,内容早已模糊,但字体古朴凝重、笔画遒劲有力,至今难忘。后来才知道是一名不到二十岁名为杨秀和的学生所写,让我颇为震惊,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

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曾评价说:“学棣晓阳能以钟繇、汉隶为根柢,融汇宋元明清之流脉,别开蹊径自成一家,难得难得。”

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曾评价说:“畅春斋主杨秀和笔力苍劲,深得秦汉之韵,唐宋之风。谋篇从容雍雅,行笔纵横酣畅,点墨浓稀得当,帖意碑风融于一体,雄浑中不失飘逸,刚劲中充满灵动,观之如峻岭连绵,又如波涛涌至,有古拙且不失愉悦之感。”

当代隶书大家刘炳森先生曾评价说:“杨秀和的师傅刘汉春先生是我的师兄,我师兄学生众多,却只收了他这一个入室弟子,师兄极少称赞学生,但曾当着我的面夸奖过他多次,每次都是同样一句话'秀和的字写的还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文华先生曾评价说:“杨秀和先生之人百年难遇,杨秀和先生之字千金难求。”

2022年,北京市保利拍卖平台对杨秀和先生创作的一套八幅四尺整张主题为“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书法作品进行义捐拍卖,最终以17.8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也是杨秀和先生书法作品通过拍卖所拍出的最高成交价格。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源流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

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芈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按上所说,楚国之祖季连系陆终第六子,陆终系吴回之子,吴回系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称之子,称系颛顼(高阳)第三子,颛顼系昌意之子,昌意系黄帝第二子。但在史籍《国语·郑语》中则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阐述了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

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期为夏后族的附庸方国。后商国人兴起而代夏入主中原,由于子商和芈楚分属于早期华夏族东西两个不同集团(子商属东集团,即华族,芈楚从夏属西集团,即夏族),作为部族领导的强大夏族尚且败了,作为夏族附庸弱小的芈熊族——楚之先祖就更加被打压得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

作为季连之后的芈姓族人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的汉水流域一带。季连为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有六姓,而在《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典籍记载陆终氏有六子,多已分姓分氏,周初统治者为扩大华夏势力,封以子男(周官爵中最低级别)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为芈姓,为这就是最初的楚国(荆国)的由来了。由于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所以又叫熊盈诸族。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已认识到婚姻同本身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故逐渐严格限制“同姓不婚”。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

由于同姓不婚,必然要求本姓(氏族)的后代与另一个姓(氏族)的后代通婚,这样必然在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一些新姓,一个氏族(部落集团)也就裂变成若干个新的氏族了。姓,原义为生,在史籍《号甲盘》中即写作䯧。

在史籍《白虎通·姓名》中记载:“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说明姓,本来就是人类的自然生殖,是人出生后的标记。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远古时代,当然把生的根因归于女性,所以,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释“姓”说:“人所生也。古之神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同时,先民由于对男女交媾及怀胎生育,不能作出科学解释,于是认为与人的初生相距不远或常见的某种自然生物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图腾和图腾崇拜。

因此,姓是母系氏族制的产物,后来随着“母权制”为“父权制”所取代,女性的姓,亦渐为父系氏族所承袭,图腾的色彩也渐淡化了。陆终之后六姓或八姓,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季连是祝融之后,当轩辕氏;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解释芈为,“羊鸣也。从羊,象声气上出。与牟同意。绵婢切。”即古音读作miē。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也就不难理解的了。至战国晚期,在秦国灭楚国之后,芈姓读音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宋仁宗宝元二年丁度等人重新纂修的韵书典籍《集韵》中记注:“芈姓,诸楚所出。芈,羊声也。母婢切,音弭。”

上官氏全部出自芈姓宗族,是楚国王室的直系后裔。

迁徙分布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十三下):上官氏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汉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邦。唐有宰相上官仪。上官仪有子二:庭芝、庭璋。庭璋子三:经野、经国、经纬。纬子诏,诏子煜,煜子偕(唐宪宗元和四年进士官福州户曹参军),生子三:大道(甲遒)居福州、丙遒(徙邵武)、辛遒(徙尤溪)。入闽始祖上官偕,迁居苍南先祖上官大道;苍南鼻祖上官一聪。《通志》、《元和姓纂》和《认祖归宗》等书都按此说。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说“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没有提及其父是谁,今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应是楚怀王次子公子兰,得到上官姓认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官氏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汉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邽。"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

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上官粲觉得霍光权势太盛,便想办法制衡霍光,不料夺权失败,上官粲被满门抄斩。有族人侥幸逃脱,为逃避追杀从此改为官姓。

唐朝时,武则天想要称帝,遭到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重臣反对,为了扫清障碍,她将上官仪一家满门抄斩。上官家族不少人为了避难改姓为官。此外,历史上不少上官族人“畏繁就简”,将姓氏中的“上”字省略,简化成为“官”姓。

官姓也有其他来源,据统计,以复姓上官改姓而来的占大多数。

上官姓在山西省的运城市,四川省的内江市,广西的玉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奉新县、吉安市,遂川县,东乡区、宁都县、吉水县、临川县、赣州市,上饶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邵武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连城县、厦门市、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县,山东省的济宁市、荷泽市、滕州市·金乡县、临沂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东省的东莞市、贺县、汕头市、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市丰顺县、梅州市平远县、东兴市、珠海市、韶关市始兴县、深圳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仙居县、唐河县、滑县,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冯楼村均有族人分布。

湖北省的荆门市、长阳县、沙市区、恩施州、十堰市,湖南省的益阳市、沅江市、浏阳市、郴州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扶风县、岐山县、乾县,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六合区、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宁波市奉化县,衢州市龙游县,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临汾市翼城县,临海市、宁海县、遂昌县、缙云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也有族人分布。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复姓“上官”22.05%的人口分布在福建。

在河南,上官后裔主要有两大分支,除了三门峡地区,另一脉主要分布地在信阳光山。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人尽皆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讲述了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后院玩耍,一小伙伴不慎掉入有水的深缸,他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史载,司马光父亲司马池曾任光州光山县令,司马光出生信阳光山,于是便给他取名“光”。鲜为人知的是,司马光所救的小孩便是上官后裔。“司马光当时砸缸所救的小孩叫上官尚光。”上官同君,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董事长,信阳光山县人。他说,现存的光山县上官姓氏家谱中有记载,上官姓氏后裔大多知晓此故事。

据考证,上官尚光成人后移居光山城西的龙堤南坡,并建造了一座“感恩亭”,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这也是光山县城西上官岗村地名的由来。

郡望堂号

一、郡望

(一)天水郡

天水郡是上官氏的主要郡望,名人辈出。

天水郡为汉代行政区,即今甘肃省天水市所辖两区五县:秦州区(秦城区)、麦积区(北道区),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秦州区和麦积区是其主要地区。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时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

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谁知,这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领平襄、冀县(今甘谷县东)、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獂道(今陇西县东南)、望垣(今天水市西)、罕开(今天水市北道区南)、绵诸(今清水县西南)、陇县(今张家川县)、街泉(今庄浪县东南)、戎邑道(今清水县北)、略阳道(今秦安县东北)、清水、阿阳(今静宁县西南)、勇士(今榆中县东北)、兰干(今陇西县东北)、奉捷16县。属凉州。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领11县,原领冀县、平襄、成纪、望垣、陇县、略阳、阿阳、勇士8县,由陇西郡划入西县、上邽2县,新置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

三国魏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今甘谷县东),领冀县、显新(显亲县更名)、成纪、西县、上邽、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6县。

西晋天水郡,移治上邽县,领上邽、始昌(废西县后另置,今礼县东北)、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显新(今秦安县西北)、成纪(今秦安县境)、冀县(后废)6县。

十六国前赵天水郡领3县,仍为秦州治所。后赵、前秦,西秦因之。大夏仅领清水一城。

北魏时,天水郡仍治上邽县,领上邽、显新、平泉、当亭四县。仍为秦州治所。西魏因之。北周天水郡领上封、黄瓜2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入秦州。大业五年,(607年),废州置郡,改秦州为天水郡,治上邽(今天水市区),领上邽、秦岭(今天水市北道区)、成纪(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东北)、清水、冀城(今甘谷县东)6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秦州,天宝元年复天水郡,并为陇右道治所。天水郡治成纪县(今天水市区),领成纪、上邽(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清水、伏羌(今甘谷县东)、长道(今礼县东北)6县。

乾元元年(758年),取消郡建制,一律置州。至此天水郡不复存在了。

天水别称秦州。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

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杜甫三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水还有一古称,叫"成纪"。成纪之名,始地西汉,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二)陈留郡

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

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上官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上官姓也主要源于陈留上官姓。

二、堂号

(一)天水堂

其出处系以郡望“天水”为堂号。河南三门峡渑池,福建邵武一带,俱挂天水堂。

(二)孝友堂

上官怡,宋邵武人。年十六,试太学居第一。哲宗元祐六年进士。母年高多病,辞官不授,早晚侍侧,奉事汤药,不离左右,暑天驱赶蚊蚋,母丧极哀。二兄亡,养嫂抚孤,敬爱兼笃。人言他“既孝于母,又友兄弟”,故称孝友堂。

(三)群卿堂

苍南上官姓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由福建福宁府长溪(今霞浦)县赤岸人迁钱库官店桥之后,至十世上官鼎,高中南宋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曾从龙榜第五名进士。尔后人才辈出,至十八世,自县级吏掾以上者30多人,因之起名为“群卿堂”。不仅昭示人文蔚起,抑且激励后人勤学向上,不坠先人之志。

冀纶(音冠)堂:原是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和田、上官坊、贴长三地(今上杭县步云乡)为子孙人府学读书,合建一幢三合院房子,作为学堂、膳食、住宿之处。希望学子功名成就,头戴纶巾。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画家上官周就在此处学习诗、画,现为长汀县文物保护单位,改称“上官周纪念馆”。

家谱收藏

《上官宗谱》,上官宇德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木活字本,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上官三修族谱》,佚名纂修,清裕茂堂木活字本,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毗陵符言上官氏重修宗谱八卷》,上官廷修等修,民国八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毗陵符言上官氏族谱十卷》,上官星宝、上官庆元修,清同治十三年活字本。

《渑池上官氏家谱》,上官松筠编校,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湘上官氏五修族谱》,上官之浚等修,民国十八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官氏族谱》,上官名纂修,清宣统二年木活字本。

《天水郡上官氏宗谱》,佚名纂修,民国二十四年木活字本。

《上官氏四修族谱》,上官纲纂修,民国二十五年木活字本。

《宁都州南郊上官氏重修族谱》,佚名纂修,民国木活字本。

《临沭上官氏支谱》,佚名纂修,木刻活字印本。

《毗陵洛阳上官氏族谱十二卷》,上官荣泉重修,民国十一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南开大学图书馆收藏。

《上官氏宗谱六卷》,民国三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上官氏三修支谱三卷》,首一卷,民国二十六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

《上官氏宗谱》,清嘉庆辛酉年木刻活字印本。

字辈参考

福建石狮上官氏字辈:自上官栋至今相传十世,由十四世“堂”字基字辈起,循五行相生例,土生金,故十五世有锡锱锦镇等字;一辈金生水,故十六世有“治济源鸿澜洵永泮润涖洪溢”等字;一辈水生木,十七世有“标木桂林相柱权荣集树乐杰松椿杏”等字;一辈至十八世应从木生火之例,因十二世为辈系属火部,未便循照旧例今议定。自十八世以起,照谱内所刻十字按世次命名以昭书一若,二十八世以后字辈承祖法之流,长看人文之迭起,后有作者再行编定虽百世可知也。

议定十八世以起,字辈诗例十字留后:“继志声名振传家道德隆”。一议定十字诗例字单,诚恐族姓繁衍限于一字为辈,则上字同而下一字难免不同,俟长成而更改之多所未便。如继字辈从系部旁,则以“绍绳缵组纪”等字。

用至于“志”字概从心字部,以“应思宪志忠意惠”等字代用,余可类推。“若”声字以下,难以预定,触类而旁通之可也。

江西奉新上官氏字辈:“奇兆鼎昌奕世杨恢宏先德振辉光英贤秀毓山川瑞俊彦祥开蓝桂芳华国文章徵显达傅家诗礼庆延长明”。

广东普宁上官氏字辈:“良际会思襄赞望日瞻云步玉堂孟法观廷连居天昌国士崇之必志其祥德有大振声名显扬祚衍隆盛瑞启英良开绍济美奕世传芳祖先簪缨在后代泽沛丰乾坤存正气神州业兴隆子肖孙贤达百事能顺通育强滋润足文武建新功龙凤兆吉庆麟蛟喜相逢云际伍彩集民间万福同”。

浙江昆阳上官氏字辈:“兆汝可原昱乔思秉仰怀杞泽俊高(品)昭(富)昭必昆天华甫文世元邦国承景宗王光福培隆昌寿康乐宁德增辉永春开”。

湖北荆门上官氏字辈:“俊立大德昌文章佐国”。

湖北长阳上官氏字辈:“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云南上官氏天一支字辈:“碧君品世永体发绍忠祥”。

四川上官氏天一支字辈:“朝廷选举忠孝”。

贵州遵义上官氏字辈:“文光德厚昌”。

上官氏天水堂一支字辈:“肇造宏先绪英豪显大名文章邦国重礼学士民钦继述全仁孝修齐达治平”。

江西奉新上官氏字辈:“奇兆鼎昌奕世杨恢宏先德振辉光英贤秀毓山川瑞俊彦祥开蓝桂芳华国文章征显达傅家诗礼庆延长明”。

湖北十堰上官氏辈:“国作志程厚,仁义礼智信,敬守深德武,温良恭俭让”

云南上官氏天一支字辈:“碧君品世永体发绍忠祥”。

江苏六合上官氏字辈:“魁星步高升延寿金龄永享。”

上官氏湖南省浏阳市支谱字辈:“始、允、乾、坤、定、长(昌)、发(隆)、中(宗)、俊(功)、兆(敬)、茂(廷)、隆(寿)、庭(祖)、日(益)、言(惟)、维(荣)、正(华)、有(富)、余(贵)、庆、景、明、逢、国、运、孝、友、树、家、纲、贤、能、昭、盛、典、佑、启、自、贞、祥”。

上官婉儿轶事三则

(一)称量天下士

上官婉儿是唐朝大臣上官庭芝之女,唐朝女官、诗人、皇妃。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二)红梅妆

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

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武则天)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此说来自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故较为可信。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

据民间传闻,武则天粉碎了一起宫廷政变,不料在策划政变的人员名单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儿。

武则天大怒,令将婉儿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真是气死我了!”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到御花园摆宴,临起驾都被婉儿劝回宫的事情,便点头说确有此事。

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中,已经危机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参与谋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护您呀?”武则天似有所悟,点头称是。

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点额,仅刺了红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间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一个个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三)木门寺题诗

相传李贤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今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曾与木门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曰“晒经石”,他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为自己感到惋惜。

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惜毁于战火),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姓氏起源
中华姓氏----敖姓
夏氏家族源流
陇关道——古道沧桑,人文荟萃
百家姓—亓官姓起源
清末时期甘肃天水,彼时的秦州旧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