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强:祖坟守不过4代!问题来了:我们的宗族文化去哪了?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郑强教授接受访问时提到了一个扎心的观点:凡是儿子不回来的地方,你就算买5套房都没用。儿子跟你还有点感情基础,可是到了孙子这代人就想都不要想了,你所有的房子都会被他卖掉。别说房子了,就是清明节你在地下都得哭,因为祖坟都是守不过4代的。

他的这一番话,说出了当前我们国人对传承千年的宗族文化的淡忘。当今之中国,随着年轻人远离故土,随着农村不允许土葬,随着各项运动的进行,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根,别说爷爷以及以上的祖辈,很多人连父母的坟墓都已不再去祭拜,这恰恰反映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的宗族文化,怎么就断代了?

事实上,在我国长达五千年的文明中,宗族文化一直是民间非常重视的文化传统,这也深刻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寻根问祖、源远流长的高尚美德。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宗族文化没有在华夏缘起的中原或者关中得到弘扬,反而是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得到了发扬光大呢?这其中有着几个深刻的原因:

1、何谓宗族?

事实上,宗族并不是一个词汇,而是两个字的组合。宗和族是有区别的:宗即家庭,族指宗族。《礼·大传》有云:'同姓从宗者合族'。《白虎通义·宗族》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依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族是指同一始祖繁衍下来的若干家庭的结合体。

2、宗族文化的缘起:先民们抱团取暖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抵抗天灾的能力很差,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村的老百姓选择了“抱团取暖”的形式来抵御风险。问题来了:以什么为连接点呢?古人选择了姓氏,用姓氏作为一个纽带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帮互助抵抗天灾人祸。

在此基础上,族长产生了,家族的组织分工明确了,分配机制也确定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体系越来越成熟,分工也越来越细致,甚至出现了家族的公益基金来扶持那些家族中的寒门子弟,帮助他们出门经商、走上科举仕途,而这些人功成名就后又反哺整个家族,从而让整个宗族文化得以繁荣昌盛。

3、宗族文化的核心:姓氏

“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我们中国人对姓氏的看重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在姓氏的背后就是血缘,就是宗亲。对姓氏的高度认同是来自基因里的亲近,是来自血液里的记忆。

正是以血缘、姓氏为纽带的世代传承的谱系,才让每个家族有了清晰的传承脉络,有了口口相传的励志故事,有了家族荣辱兴衰的教训,而这所有的家族谱系里呈现的家族历史,统合起来正是华夏文明的宏观大历史。

4、宗族文化的兴盛:唐宋时兴起,明清时繁盛

宗族文化在唐宋以前并没有作为特别明显的书面文字记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个时候不重视宗族姓氏,刘备的一句“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到了唐代之后,朝廷明确规定:品官可以按等级设家庙,庶人则只能祭于寝,也就是说只有朝廷命官才可以盖庙祭祀,老百姓是只能在家里摆个牌位祭祀祖先的。然而,当时的人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个规矩,那些官员为了图方便,根本没有心思去重新盖个家庙,都在家里祭祀先人,设置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牌位在家的传统开始兴盛。

到了宋朝,家族制度由纯贵族逐渐“民众化”、“普遍化”, 天地万民无论当官与否,都开始在家设置祭堂供奉祖先。到了南宋时期,这种在家祭祀的传统被移到室外,在宗族的“义田”、“祭田”、“墓田”盖起了宗祠,这就是今天许多宗祠的来源。

5、宗族的三大核心标志:祠堂、祭祖仪式、族谱

祠堂是整个家族的精神圣地,既是宣传家族文化、道德观念的场所,又是族长及其他宗亲议事办公的地点,同时还承担着供奉祖宗牌位、举办祭祖仪式的功能。

族谱作为一种契约,清晰明了地记载了每个家族的来源、迁徙、血脉传承、生卒年月日、平生事迹、墓地位置、家族财产等每个人和每个家族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是整个宗族的一本历史书。修谱的核心作用是确认每个人的身份,明白自己从何而来,隶属于哪个群体,有怎样的历史传承。迄今为止,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明代甚至宋代的族谱,可惜的是,今天的都市人却大多失去了自己的根,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了。

6、战乱和运动,让南方成为了宗族文化的旗帜

事实上,北方是宗族文化的发祥地。然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很多人无奈只好向南方迁徙,今天在梅州、潮汕、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他们用祠堂、土楼、族谱等形式,详细地记载了这段历史,因此也成为了宗族文化的传承者。反而是在北方,这种传统观念越来越淡薄,这跟战乱后宗族文化解体、家庭文化兴起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建国后的那些运动,也导致离中心更近的北方进一步失去了这种传统,而远离中心的南方却将这种传统保留了下来,传承至今。

最后,讲一个故事:

全球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宇航员是王赣骏,他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一次将我国的国旗带上了太空。他祖籍江苏盐城,出生于江西,后随父母去了我国台湾省。在他前往太空之前,台北的宗亲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作为王氏后代,能否将咱们王姓宗亲会的会徽带到太空中去?

面对这样的要求,他没有拒绝,真的将宗亲会的锦旗带上了太空。在他载誉归来返乡之时,祠堂破例为他打开了宗祠的中堂,用最高的理解欢迎这位王氏后人,表彰他为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光。

时代在进步、思想在进化,今天的很多人忘了祖先是谁、忘了祖坟在何处、忘了家族曾经有过的荣光。郑强教授所言,其实是提醒我们每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成就多高,我们依然要记得我们是从何而来,血脉传承于何处,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根,不能忘!

你们家族的祠堂还在吗?祖先的坟守过4代了吗?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族文化的三个标志,宗亲文化生命力的来源
从客家祠堂看客家人的宗祠文化
【陈氏】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看看
家族中的“三修一祭”(修家谱、修祠堂、修祖坟、祭祖先)
浅谈宗亲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杨国安:宗族文化为何具有生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