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客家祠堂看客家人的宗祠文化
武平王氏宗亲

☞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上方的蓝色字体“武平王氏宗亲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王氏家族大家庭,与各地宗亲交流.这里每天推送相关王氏信息,是您寻根问祖,联亲联谊了解王氏文化的交流平台,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洛带是中国西部地区客家人分布最集中的历史古镇,几百年来客家人在洛带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客家人敬祖崇礼、崇文重教,在洛带可以看到众多独具特色的客家祠堂和会馆建筑。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客家祠堂来说说这客家的宗祠文化。

1.客家祠堂特点

      客家祠堂的建筑颇具特色,其文化意蕴又非常的深厚而丰富,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客家祠堂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大、造型庄重、建筑精美。

      以巫氏大夫第为例,它的平面布局为复四合院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对称排列,譬鳞山式顶,木结构穿尊房,上盖小青瓦,主体建筑由大门、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厢房及通街厅道和一个附属小四合院组成。

△巫氏大夫第的青瓦

     大门外为竹林区、树林和菜地。整个平面四横二纵,天井复天井,小天井连着大天井,大院落连着小院落。在前堂后天井的东西花厅,为卷棚式建筑,花厅作南并向的庑廊形,做工考究的各式花格木窗雕琢的花鸟虫鱼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走廊的廊檐装饰

      这些建筑特点蕴含着客家人深厚的宗祠文化内涵。

2.祠堂建筑内涵

      首先,它是客家崇祖观念的反映

先秦时期古人就有认识: “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把祭祖宗庙建筑置于各种建筑中的优先地位。客家人继承并发扬了这种传统,对祠堂建筑:“厌其卑陋” ,要求建筑规模宏大、庄重而精美的祠堂, “以抒其报本追远之诚。”

△巫氏大夫第的大厅

      其次,是族权意识的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族社会,统治者对于民众的统治,往往是通过宗族这一环节得以实现。祠堂是一个宗族的中心,是宗族议事、聚会、执法的场所,为了体现族权,建祠堂就要讲究其规模和质量,并以庄重肃穆的形态来显示族权的威严。

△宝胜村刘家祠堂的檐角

      此外,还是光宗耀族思想的表现

客家人重传统,重祖先荣誉,重宗族声望。这样做的目的,对内可增强族众的荣誉感、宗族观念及凝聚力,对外可显示族威,抬高其宗族的地位,而建造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庄重威严的宗祠,是光宗耀族的有效方法。

3.祠堂建筑内涵

△巫氏大夫第的飞檐

      客家祠堂的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讲究风水,体现出风水的观念。

     祠堂兴建之前,要请地理先生或族中懂风水的人认真察看地形,审其阴阳凝聚、南北朝向,精心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以建祠堂。客家祠堂的大门前,多半筑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祠堂的上下厅之间,必有一块天井。客家建祠堂讲究风水,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样做来更好地获得祖先的保佑,以使得族运长久,人财两旺。

△巫氏大夫第的天井

4.堂号堂联

客家祠堂堂号

      几乎所有的客家祠堂都有堂号。

祠堂名号,是姓氏慎终追远、弘扬祖德的重要符号。

一般取义于姓氏发源地或家族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品行、传说故事等。

      客家祠堂堂号分为郡望堂号与典故堂号两种。

前者以该姓氏祖先世居地,即郡望为堂号,如兰陵堂、陇西堂;后者以先祖之道德文章、功业科第及家族史上的重要事件、掌故为堂号,如绍德堂、弘农堂等。所谓敬宗收族、堂号家声,客家堂号集中反映了客家人追本溯源、敦亲睦族的敬祖意识,以及团结血亲、凝聚宗亲的目的。

△巫氏宗祠堂号堂联

堂联

有通用祠联与专用祠联之分。

     通用祠联即各姓祠堂皆可通用之楹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及寻根溯源的意识。而专用祠联只能用于某一特定姓氏家族的祠堂,其内容与该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密切相关。这类堂联,亦可称为“史迹联”。

△博客楼内的堂联

5.谱牒与宗族文化

客家宗族谱牒

      客家谱牒不仅详细地追根溯源,而且完整记载了宗族裔孙房系之繁衍脉络和许多祖先的光荣史。

通过宗族历代成功人士的事例,为践行客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品质作注脚,并以此缅怀、赞颂先祖,训诫、劝勉族人。

以洛带刘氏家族为例:

△刘大益

      洛带镇宝胜村刘家传人刘大益是洛带“刘家龙”舞龙队原领队,也是《刘氏族谱》的保管者。他保存有一本泛黄的线装本《刘氏族谱》,谱中记载刘累是刘姓始祖,汉高祖刘邦是第4代,现在的‘大’字辈是第181代后人,生活在刘家大院附近主要是 “龙、贵、大、学、成”这五个字辈。

“族谱是祖上传下来的,40多年前爸爸传给了我。”“有很多老族谱已经十分破损,无法再阅读,只有一两本还稍微好一些。现在的族谱都是我重新抄录修补的,我修了20多年” 刘大益对着族谱感慨。

△刘氏新旧族谱

刘氏族谱清晰地记载了刘氏家族从入川300多年来,从薄弱到如今的兴旺昌盛的艰苦奋斗历程。300多年来,刘氏家族始终保持着“仁善友爱、互帮互助;本分做人,乐于奉献”的优良家风,勤勤恳恳、自强不息、不忘本源、敬祖崇礼,让刘氏一族得以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6.祠塾与客家教育

客家人多居于大山深处, 生存环境较为严酷,唯有发奋读书。

优者金榜题名,光宗耀族;普通的也能知书识字,以便学习技能,外出谋生。

绝大部分客家祠堂还被用作学校(祠塾),承担本宗族学童教育的功能。客家人素以“衣冠南迁,书香门第”自诩,在客家人看来,崇文重教,读书做官,不仅是秉承中原遗风,更是改变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

     客家祠堂(特别是总祠)高大、宽敞、采光好、肃静,加上门厅、柱子上隽刻着许多文采飞扬的对联,形成一种激励向上的文化氛围,利用这样的场所办学,在古代或近代,都可谓是理想之地。

     客家祠堂学校的兴办,在清朝后期及民国初期达到高峰。

     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客家祠堂都有祠产,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叫“公堂田”公堂田所得叫公偿,公偿除于祭祖支出外,相当一部分用来助学奖学,称为“学谷。许多客家大宗族还专门设置学田,学田所得用于聘请塾师,资助宗族幼童入学开蒙,并资助宗族才俊求取功名。

      客家人利用祠堂的良好优势兴办教育,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品质,对提高客家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客家文化得以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的基础保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
廣東紫金看祠堂風水
赖俊权‖穿过古巷听流年【客都原创】
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意义
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你知道潮汕人为何都要建祠堂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