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极简史(下)
userphoto

2023.05.26 浙江

关注

老皇帝在壮年突然咽气,年幼的新皇帝仓促即位,往往是一个王朝最危险的时刻。倒不是说一直密谋造反的人会趁此作乱,而是由于过渡时间仓促,前朝老臣集团和新皇帝没有建立互信关系,两者之间互相猜忌,极容易爆发你死我活的斗争。

公元960年的赵匡胤就面临这种危险状态。由于业务能力突出,33岁的他此时已经贵为殿前都点检,是后周王朝中央军的最高军事统帅。但是,提拔他的后周世宗柴荣已在一年前病死,新皇帝是年仅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因此,尽管身居高位,赵匡胤却时常感到脑后发凉,说不定哪天来道诏书,他赵某人就要人头落地了。
700年后,中国又上演了类似剧情。年仅23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死,清王朝的千钧重担落到了7岁小儿康熙肩上。当然,这时候康熙肯定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所以他的身边,站着四位顾命大臣,其中最厉害的是军方高层、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不过,7年后,康熙亲政,权势熏天的鳌拜束手就擒,死在牢里。
可以说,柴宗训和赵匡胤就是后周版的康熙和鳌拜。不过,鳌拜的下场是悲剧,赵匡胤的人生却是一出喜剧。960年1月31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成功逼迫柴宗训禅让皇位,从而开创了北宋。

陈桥兵变

北宋初期,中国还处于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政权更迭非常频繁,其主要原因就是自从唐朝灭亡后,皇帝威严扫地,像赵匡胤这种拥兵自重的将军经常有机会颠覆政权,当时有句话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所以,赵匡胤掌权后,生怕别人有样学样,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强化了皇权,避免了北宋重蹈覆辙。
北宋建立后,经过10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在979年基本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70年的大分裂时代。但是,它在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国交战时,接连失败,因此始终无法收回历代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
北宋打不过辽国,很大程度上是重文轻武政策的副作用。因为武将待遇差,人才都跑去当文官了,老百姓参军的积极性也很低,军队战斗力自然好不了。打不过,北宋就只好年年向辽国缴纳岁币,花钱买平安。其次,它的军队规模一直不断膨胀,因为质量差就得靠增加数量来弥补嘛。另外,为了赢得文官集团的忠诚,北宋给文官发的工资水平非常高。
这几点加起来,就给北宋的财政造成极大压力。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压力自然要转移到老百姓身上。光靠农业收不到那么多税,北宋就积极鼓励发展工商业,因此北宋经济非常繁荣,不仅总量巨大,而且人均GDP水平也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但是,工商业繁荣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形比比皆是,所以北宋的农民起义特别频繁,《水浒传》讲的就是这个。
到了1069年,北宋启动了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想同时解决财政压力大和军队弱的问题,但结果是一地鸡毛,不仅没达到目的,还导致文官集团内斗越来越激烈,北宋也就因此走向了灭亡。
公元1127年,灭掉辽国的金朝挥兵南下,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就此宣告灭亡。不久后,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逃到江南,重建了宋朝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南宋。
南宋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面临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所以它也被迫加强军事,抵抗北方。但是,加强军事导致武将的权势迅速扩大,比如抗金名将岳飞,他率领的军队干脆被称为“岳家军”,俨然有军队私人化的危险倾向。一旦军队向武将个人效忠,那离武将篡位夺权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相当于又回到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期。另外,军队规模膨胀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南宋的军费支出一度达到财政收入的70%,连赵构都不得不带头节俭过日子。长此以往,老百姓自然怨声载道。
也就是说,南宋面临的是一个两难问题,强化军事,就会让武将做大,有王朝颠覆的危险;不强化军事吧,就抵挡不住北方的进攻,国家有灭亡的危险。
思来想去,赵构还是选择自己的利益优先,找了个理由收拾了以岳飞为首的武将集团,国家政策由此从抵抗转变为妥协,积极和金朝议和,花钱保平安。

岳飞遇害

金朝当然看不上南宋那点岁币,它想干脆吞并了南宋才痛快。但是,金朝是东北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灭掉辽国和北宋过程,它的规模膨胀得太快了,而女真族自己的政治能力却没有跟上,这导致它逐渐走向了残酷的内斗,经常自己人杀得血流成河。因此,它也就没有了向南扩张的能力。
这样,南宋和金朝,一个不想打,一个打不动,慢慢就形成了长期南北对峙的稳定局面。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金朝发展停滞后,它的北面又崛起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就是蒙古。
在历史上,长城以北的广大游牧地带,曾经崛起过匈奴、柔然、鲜卑、突厥、回鹘、契丹等各种强大的游牧民族,但是它们都像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这里面关键的原因,就是游牧地带地广人稀,老百姓逐水草而居,因此这里的政权非常容易分裂瓦解。但是,蒙古却成功长时间控制这里,因为它借助了藏传佛教的力量。
长城以北广袤的草原地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们要生存下去,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所以这里自古有浓烈的宗教氛围。在没有外部宗教输入的时候,当地人发明了各种本土宗教,也就是萨满教。但是,萨满教水平跟我们中原地区的跳大神差不多,没有什么逻辑严密的宗教理论,而且各个部落的萨满教区别很大,没办法成为部落之间沟通和团结的纽带,这也是游牧政权非常脆弱的原因之一。
但是,藏传佛教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藏传佛教是佛教和青藏高原本土的苯教混合的产物,它既吸收了佛教严密的理论,又融合了高原本土宗教的气质,因此它深受藏族人欢迎,并且非常符合蒙古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的胃口。
大约在北宋时期,藏传佛教逐渐成熟,然后它走下青藏高原,越过河西走廊,开始在草原地区广泛传播。很快,藏传佛教就成了这里的主流宗教,这为成吉思汗后来统一整个蒙古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凉州会谈

蒙古崛起后,凭借强大的骑兵东征西讨,逐步建立起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1234年,它南下灭掉金朝,接着在1279年,它又灭掉了南宋,完成了对中国的大一统。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把都城定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至此,蒙古帝国成功转型为一个汉化的中国古代王朝。当然,在忽必烈称帝的时候,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元朝只是名义上的大哥大而已。
对于元朝,我们很多中国人的感情非常复杂,因为它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这无形中似乎狠狠地打了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的脸,毕竟当时汉族人口已经超过一个亿,而蒙古族却只有区区100万出头,在人数100:1的情况下,汉族人还要处于被统治地位,确实难以接受。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元朝做到了很多之前汉族王朝从没做到的事情,它的贡献对于今天的中国是非常独特并且不可替代的。比如,元朝建立了一个远比之前更为辽阔的中国,尤其是青藏高原,连唐朝最强盛的时候都没能把它纳入中国版图,而元朝却做到了。蒙古人拿下青藏高原,靠的不是武力,而是通过藏传佛教这根精神纽带,说服藏族同胞加入中华大家庭一起过日子。今天,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意义我想不用多说。仅凭这一点,元朝的历史功绩就不得了。
蒙古帝国的扩张打通了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靠着这条国际贸易通道收税,元朝就能得到不菲的财政收入。于是,它为了维护统治,减轻了中原农民的负担。老百姓一看生活改善了,就懒得反抗了。

马可波罗游记

另外,元朝建立后,原本长期武装对抗的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就成了一家人,有什么矛盾不需要靠战争了,中央下个红头文件就行,长时间的和平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好处巨大,这就是所谓的“和平红利”。
不过,元朝仅仅维持了97年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开辟的国际贸易通道废掉了。1347年,欧洲爆发黑死病,短短几年内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欧洲经济因此遭受重创。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出口生意一落千丈,元朝的关税收入因此大幅度缩水,从而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元朝不得不往农民头上加税,这就激化了它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一段时间后,加上各种天灾因素,农民没了活路,就纷纷起义造反了,其中一路就是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旗号的朱元璋。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这个时候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早就被荣华富贵腐蚀得不像样了,加上他们又是少数民族,在中原没什么群众基础,因此没抵抗几年就赶紧收拾金银财宝退回了草原。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不过,蒙古人虽然退回了草原,但他们依然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全。为了防止明朝重蹈北宋的覆辙,朱元璋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定都江苏南京,离长城远远的,而且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蒙古人轻易打不到,另外,中国经济重点这个时候已经转移到了南方,把首都设在这里,还方便收税;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在北部边境大力扩建长城,囤积重兵,全年365天无休防范蒙古人南下。
朱元璋这两招确实奏效,成功阻止了蒙古再次入主中原。但是,他也带来一个难题,就是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相分离了。北宋是把军队主力都放在都城,由皇帝直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因此武将没机会造反。但是明朝的皇帝远在南京,不可能直接指挥北方的边防军,因此必须要把指挥权给其他人。
朱元璋当然知道把北方的军权交给武将非常危险,所以他封了太子之外的一堆儿子去北方做藩王,掌管边防军。但他没想到的是,儿子也靠不住,他一死,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了。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失踪,随后,朱棣自立为皇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当上皇帝后,还是要面对他爸的难题。怎么办?他的办法是把都城迁到北京。北京原本是北方边境的军事重镇,定都在这里,朱棣既可以掌握政权,也可以掌握军权,从而解决了军政分裂的难题,明朝因此延续了200多年,不像北宋那么短命。
进入16世纪后,国际上的两件大事影响了明朝的国运。一是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人打通了直接到达美洲和东亚的海上通道,明朝的对外出口因此激增,无数白银涌入中国,它推动明朝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南北的经济差距,这对明朝政治的稳定是有负面影响的;二是俄罗斯崛起,不断向东扩张,蒙古人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因此他们加强了对明朝的侵略,这样,北方边境的军事压力就越来越大。

土木堡之变

明朝在对待军人的态度上,继承了宋朝的做法,就是重文轻武,刻意压制武将和士兵的政治地位,防止他们造反嘛。因此,军队的战斗积极性始终是个大问题。但是,现在又得依仗他们挡住蒙古人的进攻,那怎么办呢?只能是多发点钱,用金钱激励他们。所以,军费是否充足就成了明朝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军费从哪里来?主要是从最富裕的江南地区来。可是,江南远离北方边境啊,那里的人们根本就没有民族危亡的紧迫感,他们老想着能不能少交点税。具体的做法是,江南人拼命花钱送小孩读书,小孩长大考科举进入官场,掌握政治话语权,想尽一切办法给家乡父老减税。于是,到了明朝后期,江南的税越交越少,国库越来越空虚,军队战斗力也随着不断下降。财政收入下降还导致明朝病急乱投医,拼命加税,还大量裁撤基层公务员,其中一个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

就在明朝和蒙古沿着长城硬杠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重新崛起了,他们原本是金朝的建立者,被蒙古人打垮之后退回了东北的林海雪原。到了这会儿,女真人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趁着明朝和蒙古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不断壮大势力。终于,到了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朝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然,后金这时候人数还是很少,光凭它自己还搞不定明朝。但是,后金奇迹般地吞并了比自己大得多的蒙古,并把自己的国号改为大清。那么,后金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是两点,一是蒙古人到了这回儿已经四分五裂了,大家为了争夺大汗的位置争得你死我活,比较弱的派系干脆就依附后金,帮助后金壮大;二是后金统治的东北有大片农耕地区,这让它较深入地了解中原文化,比蒙古人更懂得如何统治中原,久而久之,蒙古人一看自己实在干不掉明朝,那就干脆跟着女真人干,好歹可以分口肉吃。就这样,后金和蒙古形成类似同盟的关系,对明朝构成更大压力。
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就此灭亡,于是中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中。女真人一看机会来了,就倾巢而出,穿过山海关,入主中原。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明朝的残余势力都没有抵抗多久,纷纷被消灭。于是,中国进入清朝统治时期。
清朝建立后,迎接它的并不是天下太平,而是危机四伏。其中,对它威胁最大的是盘踞在大西北的准格尔汗国,它是蒙古人的一个分支,十分骁勇善战,一直梦想恢复元朝的荣光,因此和清朝是死对头。清朝前前后后花了70年时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才彻底消灭准格尔汗国,并且新疆真正纳入自己的版图。
清朝的第二个重大威胁是台湾的郑氏割据集团。郑氏当然没有能力颠覆清朝政权,但是台湾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它掐住了中国海岸线的要害,严重威胁中国的国际贸易航线,并且随时可以掠夺最富有的江南地区。换句话说,郑氏威胁了清朝的钱袋子。于是,康熙不得不在东南沿海迁界禁海三年,用经济封锁的方式打击台湾,最后再出兵消灭郑氏集团,把台湾控制住。

清统一台湾之战

解决了准格尔汗国和台湾后,清朝前期的政治形势就变得非常乐观了。1673年,云南王吴三桂起兵反叛,打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但没成想根本没什么汉人响应他的号召,所以他折腾了五年之后就走向了灭亡。吴三桂败亡从一个侧面说明,汉族人这时候已经接受了清朝的统治。
清朝的统治让中国进入长时间的和平繁荣时期,中国的人口从清朝前期的一个亿增长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5亿。但是,人口过多让中国的经济陷入停滞,因为土地有限,人均收入太低,整个国家的市场购买力很弱,因此无法拉动中国走向工业革命。没有工业革命,技术就上不去,于是等西方发动工业革命后,中国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了。当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了。
好,中国古代极简史就讲到这里,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太极即位后,为何废弃努尔哈赤所定国号,改“金”为“清”?
辽金史丨为什么辽国灭亡后,蒙古迅速崛起?
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
金国和西辽均无力控制蒙古草原,最终导致掘墓人——蒙古的崛起
“小国家”的“大智慧”:西夏与高丽的生存之道(修订版)
为什么中国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金朝去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