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这样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我们这样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研讨出真知, 研讨出效率。” 时下, 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 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 集体备课成了资料拼盘,缺乏集体智慧的整合。

误区二: 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

误区三: 重视备“教法” ,忽略备“学法”, 对学情的把握不到位。

误区四: 只重视课前备课,忽略教后的反思与改进。专家们的教案值得学习,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各地在教材、学情、教师素养和能力方面存在诸多差
异, 盲目抄袭只能是东施效颦,事与愿违。如何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五步模式确保质量l

我校的集体备课走过了两个阶段: 最初,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请他们先备讲学稿,再集体讨论, 最后全组教师共同使用。后来, 随着教师整体水平的逐渐提高, 我们开始让每个教师由少渐多地承担备课任务,并集体讨论每个人的方案, 以确保质量, 提升教师水平。

备课具体过程为:( 1) 寒暑假备课。寒暑假时,教师可通读教材, 从纵横两方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2)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须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程序, 并将初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初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初稿发给全体组员,再召集组员集体审稿, 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初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最后,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 制成正式文本。(4) 课前备课。任课教师再对讲学稿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融进教师自己的个性特长。( 5) 课后备课。课后, 教师在教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捆绑奖惩消除顾虑l

当提出这些备课的原则和要求后, 我们同样遭遇了集体备课沦落为轮流备课的情况。但我们没有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为教师对新制度的消极对抗,而是认真反思制度的不足。

时间不够是第一个问题。集体备课每周只有两节课的时间,却要完成对一周教学内容的讨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师只能作假。

于是, 我们又提出了“集体备课日常化、教研工作生活化” 的新办法。按备课组安排办公室,明确要求固定的活动时间须用来交流教学反思。

优秀教师不想拿出自己的好教案。学校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保护他们的成果,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对此就没有热情。

为此, 学校在发放备课组长、指导教师津贴的前提下,推出了一种捆绑式奖惩的办法:重奖备课组, 轻奖个人; 先考核集体, 再考核个人。也就是说, 当备课组成绩突出时, 才有个人奖; 而备课组成绩落后时, 个人奖也就没有。

随后, 学校还制定了有助于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的具体措施,如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全年级统一,杜绝了个别教师开小灶的情况。教师每周必须上交一篇自己得意的教学反思用于交流, 逼着教师自我反思, 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由此,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 而是互为促进。

 多师多徒相互促进l

集体备课的方式是多样的, 其效果如何,不在于时间、地点是否固定, 内容记录是否翔实,而在于研讨氛围是否浓厚, 教师是否互相启发, 甚至互相争论。实际上, 往往争论越热烈, 观点碰撞就越激烈, 教师得到的提升就越大,集体备课的效果也就越好。

试想, 如果没有个人的钻研, 他们拿什么去交流、启发、争论、碰撞?集体备课中如果只有看客和听众,这能算是集体备课吗? 岂不是一个人备课结果的展示?

我校为了推行集体备课制, 借助讲学稿的讨论,让单一的师徒结对成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对,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制。

传统的师徒结对是一对一的形式, 师傅都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年轻者便为徒弟, 这种结对方式有这样一些弊端:

一是传统的师徒观中, 师傅高高在上,徒弟大多唯命是从。结对的结果往往是徒弟得益多,师傅得益少。二是随着教师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带教教师不愿倾心带教,从而出现“带而不教”的现象。三是师徒结对可能导致学校人际关系复杂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首先确立“你我是师徒更是朋友” 的理念, 其次在风格相似的基础上采用自愿结对的方式,将师徒结对与教研组、课题组、年级组这些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团队结合起来,形成了多师多徒的结对方式。

在这样的团队中, 教师们围绕设计好、运用好讲学稿这一主题,通过轮流当主备人、分头收集信息、写教学后记并及时交流等方式,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亦师亦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我们的集体备课周期比较长, 虽然看起来过程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可操作的、可达成的。它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让同备课组的教师先备出体现课改新理念的讲学稿供所有教师共享。上课时,教师还可采取通用稿与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讲学稿的再创造。这种集体备课不仅汇聚了教师的集体智慧, 更调动了所有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一份高质量的讲学稿, 既规定了教学的统一要求,又留有教师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 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的优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 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 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2010-3-17中国教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三三”备课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教师备课中的五大误区
【转载】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2):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全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导学案”点滴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