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邱华国:改革是为了理想的追随

邱华国:改革是为了理想的追随

 

提倡教育家办学, 让懂教育、热爱教育并愿意终身从教的人来办教育, 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诉求。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前提是要培育教育家, 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平台与条件, 为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了教育家书院, 并在全国遴选了11位优秀教师和校长作为首批兼职研究员进入书院学习、工作、提高。为了解这些兼职研究员的成长之路, 寻觅优秀教师和校长成长的一般思想轨迹, 提炼教育实践的创新规律, 本刊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开办《成长之路》栏目,敬请关注。

 

■何薇

他,曾为没有乐趣的语文教学而感到痛苦万分,于是利用一个暑假闭门读完了学校图书馆所有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报纸杂志,寻找语文教改良方;他,曾因老师们反映生源不好, 抱怨孩子们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没法教而应接不暇,关起门来自己不断反思、不断追问,打开门后带领干部、教师一次次调研、开会、研究对策;他, 要求自己每年离校10天,集中读书、系统思考、整体规划;他,不盲目跟风,在教育界一片“反对划一、追求个性”的呼声中,冷静地提出首先要遵循教育的共性,再是彰显学科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张扬教师的个性才能是高位的个性……他,就是曾被评为无锡市最年轻的中学学科带头人,先后

获得“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管理校长”、“中国‘长三角’最具魅力校长”等称号的无锡市蠡园中学校长邱华国。他带领全校师生, 在扎根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将无锡市蠡园中学这所学生曾大量外流的普通初中改造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都颇具知名度的学校。

从“开放式语文” 教学改革开始

1992年,邱华国从大学毕业,成了无锡市蠡园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的默生词、讲课文、做习题、备考试中,他越来越感到无趣和厌倦。最极端的时候,“一踏进教室就感觉到是一种痛苦”。1998年暑假,决心改变现状的邱华国翻阅了校图书馆所藏历年的《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参考》和《语文报》,汲取精华,融入自己的思考,最终在区教研员的指导和校领导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一场名为“开放式语文”的教学改革。他根据“现实生活”和“知识体系”两条主线,确立了“阅读向课外开放,作文向生活开放,评价向过程开放”三个要点,着力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他将6册语文教科书全部打乱, 精选经典美文为学生重点讲解,剩下的时间补充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生活随笔,开展“命题上求乐趣,生活中找情趣,活动中添生趣,训练中增兴趣”的作文教学。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常常抱怨阅读量大、没什么可写,在邱华国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越读越有

感觉、越写越有意思。在这3年里,邱华国坚持自己所带的学生除了初三的模拟考试和中考,不参加任何统一考试,即使是期中、期末考试。头顶着实验的压力,怀揣着教育的理想,邱华国带着自己的学生在语文教改的路上艰难而又坚定地探索、前行。终于,这群几乎已经忘记了如何“应试” 的孩子们在2001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至少到现在,没有哪个班级的语文成绩能够超越我那个班的”, 这段往事,邱华国记忆犹新,感慨良多。就是从这里开始,初尝教改甜头的邱华国踏上了自己的教改之路。

选班而学,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因材施教” 是几千年来我们信奉的教育原则之一,而“教育公平”则是当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那么,如何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呢?2003年,年仅33岁的邱华国开始担任蠡园中学校长,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蠡园中学,有近50%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家庭条件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家里连一张可以写作业的桌子都没有,有的孩子到了初中英语基础还几乎为零,而有些学生对学习甚至对生活都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面对“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这一教师共同的疑问,邱华国决定先从改变孩子们基本的生活态度和学

习习惯入手。他首先提出将“建设积极情态,追求高效学习”作为蠡中的办学理念, 将“情态积极,做事高效”这一使学生终身受用的精神品质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随后,他带领学校的干部和普通教师,不断地调研、开会、反思、讨论,基于“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选班而学,给学生可选择的教育”这一根本性的改革方案在他头脑里逐渐成形。20068月,学校在对学生学习情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分班机制,以情态为主要依据,兼顾学业基础情况开出了不同类型的班级菜单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每届新生, 都有机会自主选择进入最适合自己的班级,开始3年的新生活。而这3年之中,只要他们不言放弃、讲求方法、踏实努力,学习情态有所提升, 就完全有机会“快乐晋级”。面对校园内外的一些质疑,邱华国认

为,选班制不是分快慢班,而是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班;在班级授课制这一现代教育体制下,通过这种方式“分层而教”,才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更大程度上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选班制”与“晋级制”相结合,学校努力给学生可选择的权利,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给学生不断进步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当“晋级成功营”的孩子们在拓展基地挑战极限时,当入学时“水土不服”的学生到学期末登上“校园十大人物”的领奖台时,从他们纯真而自信的笑容里,邱华国不仅感到欣慰,更深切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力量。

 

“六助”教学,构建凸显学生主体的课堂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最主要的阵地, 课堂教学改革自然成了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最多的自主和最大的帮助, 成了邱华国教改路上的又一次攻坚战。2006年初, 他带着闭门自造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与学校的干部、老师们研讨, 却被一举推翻。对此, 他并没有生气, 更没有丧气, 而是和大家一起重新开始, 通过“头脑风暴” 的方式, 寻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考问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目标, 探求教学的模式和教师的作用。他还带领老师们多次到全国各地的名校考察, 向专家求教, 最终提出了以“助生自助” 为核心理念的“六助” 课堂教改方案。所谓“助生自助”, 就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只是“提供必要的帮助, 让学生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 超越自己所能超越的”。“六助” 课堂教学包括备注(明标定策)、自助( 学知探究) 、求助( 回馈显疑) 、互助(解疑提升)、补助(归理拓展) 和续助(拾遗巩固) 六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自助” 的, 同学之间不“互助”, 同学之间能“互助” 的, 教师不“补助”, 从而一步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最切实的帮助。虽然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六助” 教学并不是任由学生随意发展, 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每一堂课,教师都需要准备详细的“助学案”, 其内容涵盖了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助内容、课堂流程、当堂训练、课后续助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助学案的使用,为学生“自助”“互助”指明了方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自学的效率。当然,学校并不要求老师们每一节课都必须按照“六助”模式进行教学,用邱华国的话来说,“六助”是“助生自助”理念的实践转化,是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再造的体现,同时也是“遵循教育共性第一,体现学科特性第二,张扬教师个性第三”的学校教学改革整体思路的落实。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检验“六助”课堂教改的成果, 但他坚信,“对于这项改革,我们的准备是充分的,措施是扎实的, 理念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思想第一, 制度第二, 校长第三

当了校长后, 邱华国面对的问题更多了, 思考的范围也更广了。除了教育教学这一核心, 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蠡园中学是一所普通公办初中, 经费有限, 生源一般, 学校靠什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进行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呢? 邱华国将“思想第一, 管理第二, 校长第三” 确立为自己和学校的管理理念。“ 情态积极, 做事高效” 不仅是蠡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也是全体教师对自己发展的共同愿景。“有点压力, 但不压抑; 有些忙碌, 但不盲目” 是他们在邱校长引领下共同追求的理想工作状态。蠡中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引领下, 靠人格魅力和团队精神孜孜奋斗的。当然,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精神之外, 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制度规范, 使学校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为了改进传统教师评价自上而下、只看结果、只重奖惩等不足,2003年开始, 学校提出并开始试行“合约化评议制度”。每学期开学初, 教师们都会收到一份本学期学校重点工作方案, 参考学校工作重点确立自己一学期的重点工作规划, 然后和学校签订《工作合约》, 内容包括常规工作、创造性工作、业务学习与反思提高以及其他工作等几个方面, 其中既有“自我约定”, 也有“学校约定”, 彼此认可后即由学校负责人和教职工个人双方签字生效。签订这样一份合约, 追求的是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的

个人发展愿望的有效统一。这种不与利益直接挂钩的评议, 实际上是教师自我反思、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过程。“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尽管后来合约评议制度本身随着学校管理的逐步规范而逐步淡化, 但是,合约评议的核心理念却有效地引领了蠡中的管理走向规范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在过去的一年中,邱华国充分利用实施绩效工资的契机,带领全校教师经过发现问题、调研、讨论、试行等一系列程序,继续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对学校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部门职责以及校本制

度进行“废”、“改”、“立”的系统梳理,重新梳理学校“管”与“理”的各种机制,制定了20多项“草根制度”。虽说是“校长第三”,尽管邱华国一再强调团队的力量, 但我们

还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这位领军人物的智慧、执著、勇气和胸怀。

 

让校园信息化从“拥有”走向“应用”

身为改革的弄潮儿, 文科出身的邱华国对现代信息技术也有着直觉的敏感和由衷的热爱。他将蠡园中学改革的框架界定为“方向、结构、流程与工具”, 而这工具, 主要就是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他的带领下, 学校开发了具有自主品牌的蠡风系列校园管理软件, 使学校管理和校园生活更加多样、便捷和高效, 同时也把校园网建成了师生精神的寄居地。他和他的团队用了半年的时间, 与公司合作开发了蠡风书香管理网,

有效引领和管理师生读书、荐书、评书,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蠡中夜话” 教育沙龙中, 老师们通过跟帖的方式, 轻松而又深入地讨论了一个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 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 对同事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通过校务办公系统, 事务沟通更加快捷、资源共享更加广泛、制度管理也更加透明; 通过家校通联系平台, “家校合育” 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为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更便利的条件……邱华国认为,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高效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给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做事效率的提高, 更重要的应该是思维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校园网的建设, 要从“实用” 到“好用”, 让大家从“会用” 到“想用”。不但要关注“实效”, 而且要关注“长效”, 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科学发展。在各种电子学习设备走向大众化、各种学习资源共享走向便捷化的时代到来之际, 邱华国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由校务管理转向课堂教学。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 他正整合无锡市南湖中学和蠡园中学两所学校的资源, 起步实施“ee学” 项目研究, 积极探索在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背景下推进日常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04月, 邱华国走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 成为第一批兼职研究员。在这个书香四溢的潜心修炼之所, 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教育问题、追问教育本质, 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志同道合的教育界同仁交流教育思想、一起探寻教育的规律。他不满足于一所中学的崛起, 将“建立学校教育水准体系” 作为自己在教育家书院的研究课题, 试图寻求一套具有“典型性” 的教育改革方案, 为更多的学校“不待教育家的出现也能成为优质学校” 趟出一条教育改革的路子。

“改革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而是一种原有的责任”, 在一篇博客中, 邱华国曾这样写道。正是对理想教育的追寻和对现实教育的责任感, 促使他不断地追问、思考、变革和创新, 孜孜不倦, 乐此不疲。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 邱华国依然在不断地追寻着……

 

 

本文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日第5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名校长对教育的破坏性设计 邱华国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介绍
“上下而求索”于“尝试”之路上 ——邱学华老师的创新思维与大胆实践(9)
【上清走笔89】时间都去哪了?|周艳华
语文教师岂能不读书
令人震撼的一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